本书为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药理学》(第9版)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要包含学习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几部分内容。本配套教材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版《药理学》的相关修订内容进行更新,并改进上一版习题的题目与备选答案的设计,使之更贴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和今后进行执业医师考试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巨大,病痛亚健康几乎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如何让养生、如何治病也已成为现代人□为关心的事情。希望本书能让那些在巨大压力下生活的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日常的养生以及病后的诊疗有充分的认识,同事也给广大喜欢经典著作、关注养生的读者带来原汁原味的养生书。
《汤头歌诀》系清代名医汪昂所作。该书共选方205首,分门别类,将组成、功用、主治等编成诗歌赋体,便于诵读记忆,是初学方剂者的启蒙读物。由于所著用韵语编写,文辞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汤头歌诀白话解》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屡印不衰,已成为*经典中医歌诀白话解之一。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我社对《汤头歌诀白话解》一书进行了多次修订,现已至第6版。本次修订在5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白话解内容,以更准确反映原文主旨;适当增加方剂的临床应用范围及煎服方法;删减少数以毒剧药为主的方剂及临床罕用方剂,以便更贴近临床。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意在向众人打开制药行业的门窗,运用药物研发过程中真实的实例来解说这一过程。作者首先从社会用药谈起;人们对制药企业的认知与误解、制药企业的利润与损失经典的药物发现过程、药物副作用的意义、药物研究开发的成败原因等,并重点讲述了寻找有效β-阻断剂所遇到的障碍。第2部分主要阐述一个药物从基础到临床所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例如,可成药的靶点、怎样发现候选药物、如何提高发现安全有效药物的成功几率、选择靶点的多种方法等。第3部分则详细讨论了生产及销售合法药物的商业性问题从一般的商业基础到企业与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合作。最后,对影响药物生产的因素进行了总结,指出药片每天消耗量多于餐饮次数的现象将改变制药工业和立法的现状。
《四部医典》又名《医学四续》,是由古代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衮波等于公元773-783年编著而成,是集古代藏医学之大成,又吸取了中医药学、天竺和大食医药学的内容。全书由《概论续》《论述续》《秘诀续》和《后补续》四部构成,共一百五十六章。其中《概论续》共六章,概括地介绍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论述续》共三十一章,详细介绍了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以及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医德等;《秘诀续》共九十二章,专门论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后补续》共二十七章,主要介绍切脉验尿、药物方剂以及各种特殊疗法等。本书为综合性的藏医经典著作,可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藏医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原著采用了古藏文的佛经韵语编写,译者采用以述意为主的白话文体翻译全文,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性、五气、五味、物质构成等方面揭示了中药的功效。下篇揭示中药临床应用之律,包括单味药应用之律,药物配伍应用之律,处方用药之律,处方的谋略等内容。语言生动、平实,重点鲜明。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方剂学》第3版,是在2012年8月出版的第2版基础上,经过修订编写而成。前一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各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但在使用过程中,各中医药院校师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故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前一版教材进行修订,期冀在保持前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突出精编教材应有的精炼、准确、实用的特点,体现继承与完善的统一。本教材主要分上、下两篇及附录三部分。上篇总论着重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概述;下篇各论主要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20类,选入基础方、代表方及临床常用方共381首,其中正方207首,复方174首;附录包
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本书从药物发现与开发的历程开始,为读者呈现了药物发现的经典靶点、体外筛选系统、体内筛选模型、药物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介绍了药物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过程及理论、制药企业组织机构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并结合了生动的新药研发成功案例。同时,本书还介绍了高通量筛选、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建模、药物分析、转化医学等对于药物发现及上市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新近技术。第 2版在第 1版基础上增加了“抗体药物的发现”一章,使得本书涵盖的内容拓展至生物药物领域。
本书基本归纳和总结了祁宝玉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近50年所积累的经验与心得,全书由三篇组成。绪篇简要介绍了祁宝玉教授的成才之路和学术思想。上篇介绍了祁宝玉教授在临床中常用的200余味中药的用药心得,药物分类上基本遵循传统,并结合眼科实际略有调整,如祛风药、退黯明目药。在药物分类项下比较精练地描述了此类药物在眼科临证中的使用要领,而具体药物项下除介绍了传统用法外,还补充了祁老的使用心得和适当评述。下篇按经方和传统名方、眼科专用方、自拟方分类共选方30首进行介绍。除介绍了该方的历史渊源、组成解析、使用宜忌之外,还附有祁老对该方的评述和相应的医案。
本书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为基础,根据各级医院临床科室用药特点,精选疗效确切、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物,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剂规格等方面进行介绍,较为全面地反映目前国内临床主流药物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及时更新、简明扼要的资料,兼具时代紧迫性和广泛代表性。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包含3种子书,共10卷。子书一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共8卷,分别为①心血管神经精神卷,②呼吸消化卷,③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男生殖卷,④外科皮肤科卷,⑤妇产科卷,⑥五官科卷,⑦肿瘤血液卷,⑧儿科卷;子书二共1卷,为子书一的精华本;子书三共1卷,为子书二的英文版。本丛书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科研和临床一线的几百位中西医药工作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专著丛书,英文版邀请了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英语教授担任翻译。 本丛书将中成药药效与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相结合,将中成药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读者在理解药效原理基础上,正确使用中成药。《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精华本 全2册》有药效机制示意图,图文并茂,体例新颖。
药物设计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艺术。众所周知,发明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的产物,而发现则是对已知世界的探索。药物设计紧紧围绕发明和发现两个过程,旨在建立一套来源于现有知识和技术但又高于现有知识和技术的方法。此外,从事药物设计的科学家的创造性和直觉也时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药物是一种能通过引起某种生理作用从而影响生命系统的物质,本书重点剖析了药物设计方法及药物在有机体内的作用模式,在结构设置和出发点上与传统的药物化学书籍不同。 全书重点介绍了药物研究的基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常用的实验和理论、构效关系和设计方法、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基于结构设计的诸多经典案例。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点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不错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
《长沙药解》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方二百四十二首,为黄元御总结《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药运用的心得之作。其写法每先论该药药性药理,然后细述其经方中运用及方解。论述详细,疏证精当,是学习伤寒方药的之作。供中医研究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本书首先概述了多肽药物、抗体偶联药物、CD20单抗、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和D2部分激动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近获批口服药物的理化参数,然后具体介绍了依特卡肽、乐伐替尼、奥西替尼、鲁卡帕尼、维奈托克和奥贝胆酸的成功研发历程。原著邀请了直接参与相关药物研发的团队核心人员,根据药物的实际研发流程,向读者讲述这些重磅药物是如何走出实验室,终成功成为上市药物的研发历程。
马越鸣主编的《药理学(供护理学专业使用)》共52章,前5章为总论,除了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规律、药物的一般知识之外,还介绍药理学在护理学专业中的应用和用药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治疗的护理程序。后47章为各论部分,包括各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的药物,激素类药物,化疗药物等)。各章以常用代表药为重点,介绍药理学基础和用药护理两方面内容。药理学基础重点介绍药物的药理效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简介药物的药动学、作用机制等;用药护理包括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和用药护理要点三部分,以用药护理要点为重点,主要介绍给药操作注意事项、用药期间监护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提出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护理对策与措施,以适应专业实际应用特色。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的配套教材。每一章都由学习目的和要求、内容提要、综合例题解析、综合练习一解答、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等几部分构成。在充分体现知识归纳与自我测评功能的同时,为主干教材收录的习题提供了详近的解析,还特别增加了综合例题解析,让学生了解知识综合运用的具体方法。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及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第3版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之一。全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产地与采集、炮制、性能和应用;各论按照分类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等基本知识;书后附有应用中药学教学基本要求。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郁仁存教授,首都国医名师,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特别在癌症治疗方面,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本书以郁老“内虚学说”为依据,“虚、痰、瘀、毒”学术思想为基准,将其临床中常用有效的中药药对进行总结,主要从补益类、理气类、化痰散结类、活血类、抗癌解毒类、其他类,共6个方面介绍,其中每一药对均包括药对来源、单药功用、对药释义、主治、西医药理、郁老点评等内容。本书列举药对较多,基本可涵盖郁老从医中的常用药物,反映其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且本书郁老亲自对各药对进行点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