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医典》又名《医学四续》,是由古代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衮波等于公元773-783年编著而成,是集古代藏医学之大成,又吸取了中医药学、天竺和大食医药学的内容。全书由《概论续》《论述续》《秘诀续》和《后补续》四部构成,共一百五十六章。其中《概论续》共六章,概括地介绍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论述续》共三十一章,详细介绍了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以及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医德等;《秘诀续》共九十二章,专门论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后补续》共二十七章,主要介绍切脉验尿、药物方剂以及各种特殊疗法等。本书为综合性的藏医经典著作,可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藏医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原著采用了古藏文的佛经韵语编写,译者采用以述意为主的白话文体翻译全文,
本书从药物发现与开发的历程开始,为读者呈现了药物发现的经典靶点、体外筛选系统、体内筛选模型、药物化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介绍了药物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过程及理论、制药企业组织机构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并结合了生动的新药研发成功案例。同时,本书还介绍了高通量筛选、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建模、药物分析、转化医学等对于药物发现及上市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新近技术。第 2版在第 1版基础上增加了“抗体药物的发现”一章,使得本书涵盖的内容拓展至生物药物领域。
本书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为基础,根据各级医院临床科室用药特点,精选疗效确切、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的常用药物,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制剂规格等方面进行介绍,较为全面地反映目前国内临床主流药物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及时更新、简明扼要的资料,兼具时代紧迫性和广泛代表性。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包含3种子书,共10卷。子书一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共8卷,分别为①心血管神经精神卷,②呼吸消化卷,③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男生殖卷,④外科皮肤科卷,⑤妇产科卷,⑥五官科卷,⑦肿瘤血液卷,⑧儿科卷;子书二共1卷,为子书一的精华本;子书三共1卷,为子书二的英文版。本丛书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科研和临床一线的几百位中西医药工作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专著丛书,英文版邀请了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英语教授担任翻译。 本丛书将中成药药效与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相结合,将中成药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读者在理解药效原理基础上,正确使用中成药。《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精华本 全2册》有药效机制示意图,图文并茂,体例新颖。
药物设计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艺术。众所周知,发明是一种创造性行为的产物,而发现则是对已知世界的探索。药物设计紧紧围绕发明和发现两个过程,旨在建立一套来源于现有知识和技术但又高于现有知识和技术的方法。此外,从事药物设计的科学家的创造性和直觉也时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药物是一种能通过引起某种生理作用从而影响生命系统的物质,本书重点剖析了药物设计方法及药物在有机体内的作用模式,在结构设置和出发点上与传统的药物化学书籍不同。 全书重点介绍了药物研究的基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常用的实验和理论、构效关系和设计方法、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基于结构设计的诸多经典案例。
本书首先概述了多肽药物、抗体偶联药物、CD20单抗、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和D2部分激动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近获批口服药物的理化参数,然后具体介绍了依特卡肽、乐伐替尼、奥西替尼、鲁卡帕尼、维奈托克和奥贝胆酸的成功研发历程。原著邀请了直接参与相关药物研发的团队核心人员,根据药物的实际研发流程,向读者讲述这些重磅药物是如何走出实验室,终成功成为上市药物的研发历程。
临床药物治疗往往是多种药物合用,药物间通过影响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等环节而改变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而引起药物相互作用。不恰当的药物相互作用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严重药物相互作用也是终止药物研发或使药物撤市重要原因之一。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定量预测模型、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案例及最新成果,并用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二章。上篇《生命内景》在考察百余种传统中医药学和道教医学典籍的基础上,以“一气周流”为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复现了古人视野下的人体生命规律,并浓缩为一张“医道太极图”;中篇《药方剖析》以“医道太极图”为模型工具探讨从《道藏》精选出来的81张药方的配伍机理;下篇《古为今用》站在宏观层面,审视了《道藏》药方的优缺点并探讨其是否可以古为今用和如何古为今用的途径。 这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第一部以传统中医药学和道教医学为理论依据努力还原复现古人眼中的生命内景,并以此分析《道藏》代表药方配伍原理的集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学术专著。从此点上看,本书具有良好的出版价值。
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 包含3种子书,共10卷。子书一以现代病症分类介绍我国中成药名方,共8卷,分别为①心血管神经精神卷,②呼吸消化卷,③内分泌代谢、风湿免疫、泌尿男生殖卷,④外科皮肤科卷,⑤妇产科卷,⑥五官科卷,⑦肿瘤血液卷,⑧儿科卷;子书二共1卷,为子书一的精华本;子书三共1卷,为子书二的英文版。本丛书是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等科研和临床一线的几百位中西医药工作者合作编纂的大型专著丛书,英文版邀请了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英语教授担任翻译。 本丛书将中成药药效与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相结合,将中成药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使读者在理解药效原理基础上,正确使用中成药。《中国中成药名方药效与应用丛书.心血管神经精神卷》有药效机制示意图,图文并茂,体例新颖。
药对学是介于中药学与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可分为药对配伍、药对成方及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本书共三卷十二章:上卷药对配伍1~5章。主要回顾了历代药对研究概况,指出了研究药对的重要意义;归纳了药对配伍的一般规律,探讨了仲景的药对内容,整理了五脏水火血气及八法之药对、六经证治之药对、卫气营血证治之药对、三焦温病证治之药对、内科杂病主治之药对。中卷药对成方6~7章。包括辨证立法药对方、对症专用药对方。主要是对从大量中医古籍名著中精选的1000首药对成方进行分类研究,不仅对每首药对方做了方书、主治、用法、按语等详细介绍,而且为分析复方提供了大量的药对研究课题。下卷药对组拆8~12章。重点对药对进行了"拆解古方"与"组合新方"两方面的探索,并提供了药对临床实验(即药对医案131例)、药对药理实验等资料,可供临
刘昌孝院士组织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经过两年的精心笔耕,顺利完成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抗体药物的药理学与治疗学研究》一书的编著任务。本书重点从抗体药物所特有的靶向性、免疫原性和临床安全性出发,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借鉴。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上下两篇,共分22章。总论部分7章,主要阐述抗体药物的研发思路与成药性的关键理论和技术;各论部分15章,分别从药物作用特点与作用机制、药理学与毒理学、药动学、药效学、免疫原性、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阐述了对不同类别的治疗用抗体药物的基础
《藏药志》是一部介绍藏医药学的经典著作,堪称藏药百科全书。全书分植物药类、动物药类和矿物及其他药类三部分,近600种。分别从考证、原植物、药用部位、采集加工、性味功用几方面科学、系统地对每一种藏药材进行了详细记述;精美、逼真的手绘图和对每种藏药材都有藏医药学经典著作的考证研究,是这本书的一个亮点。每个品种都有其藏文名、藏文译音、原植物名(有些还有别称)、拉丁学名。此外,为了方便鉴别,植物药类还有植物检索表。此书编著过程中,在调查研究所获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鉴定分析,并考证了《晶珠本草》《蓝琉璃》《四部医典系列挂图》等名著的有关记载,与藏医共同确认藏药的原植物、原动物、原矿物,分辨正品与代用品,力图剔弃讹误,澄清混乱,同时还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精要。
四部医典曼唐是人类历史上最完整的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医学载体,是藏族绘画艺术与医学完美结合的结晶,其内容丰富、画面宏伟、色彩绚丽、笔工精细、图画形象生动、风格独特,不但在祖国医药学历史中少见,而且在世界医药学史中亦属罕见。在藏医药3000年历史长河中,共绘画了80幅曼唐,其中包含6000多幅小图画,内容涉及藏医药学的起源、历史源流、藏医药理论、临床治疗、药物方剂、炮制加工、天文历算等,形象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还涉及藏民族独特服饰、生活用具、膳食、习俗、婚嫁、丧葬、信仰、道德观等人文民俗以及农牧业生产、军事、宗教、绘画、天文地理、建筑、交通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文献价值和保护价值。《四部医典曼唐图解》一书以图解的方式将80幅曼唐中
陈士林编著的《中国药材图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为蓝本,收载植物基源的常见中药410余种,精选原植物、药材、饮片彩色图片共计3300余幅,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原植物生境、原植物形态、药材形状、饮片形状,突出了“图文并茂”的特点。 《中国药材图鉴》编著者长年跋山涉水、不畏艰辛深入药材产地拍摄记录植物及生境图片,采挖药材,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加工方法制得原药材,在中药师指导下炮制饮片,再经专业摄影,真实还原了药材和饮片形状。因此该书收载大量清晰药材和饮片图片,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实为难得。
中药 制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饮片人药,生熟异治是中医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 制技术作为我国 的传统制药技术之一,是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2010版《中国药典》已明确指出中药饮片为中医处方和中成药的生产原料,中药饮片的规范加工和生产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收集、整理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现行版的中药 制规范以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2010年版)、《全国中药 制规范》(1988年版)相关内容编著而成,共收载2109种药材的3433种中药饮片,按来源、 制方法等分别著录,书后附有各类名称索引备查。 由于江泳、张村所著的《全国中药饮片 制规范辑要(2016版)》是我国 部系统全面收录全国各省市 制规范的大典,具有检索方便、全面实用的特点,可供从事中药 制、中医临床、中药制药、医院、药房、生
本书是学术类图书。本书是对1910年以前中医有关人体卫生学的古籍的一次全面系统整理和汇编,按经纬目交织的编纂体例进行整理,全面反映人体卫生学的面貌和发展脉络。根据学科特点,分设个人卫生部、婴幼卫生部、妇人卫生部、老人卫生部、养颜美容部等。本书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和临床参考价值。
本书编集了1991年及1997年两次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认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用的75味药物和56首方剂临床应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