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8章,主要内容包括联合用药原则、指征及注意事项等的概述,感冒和各系统(科)常见病的病因、症状、用药方案、联合用药及相应疾病的生活管理、用药建议和涉及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等提示。内容丰富实用,切合临床实际。 本书可供医院如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人员,药品经营单位如药品批发、药店等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等参考使用。
全书图文并茂,共包含9个章节,第一章—— 医药经典源流长;第二章——破除障碍学经典;第三章——入品本草是良药;第四章——本草配伍非霸道;第五章——大病之主有深蕴;第六章——本草名称藏智慧;第七章——优选本草是精品;第八章——十探药性明源流;第九章——名称原有多层次。作者在对《神农本草经》5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找到了一条通向神农本草的捷径,体悟出一些道理,本书将揭示一些谜底,并将亲自拍摄精选的照片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打开《神农本草经》之门。
中医气化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特点。其内容集中见述于《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约占《素问》篇幅的三分之一。由于其内容博大深奥,文字简约,并涉及多学科知识,历来被认为是《内经》中很艰深的部分。 该书对“运气七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与论述。“总论”部分对“运气七篇”的指导思想、自然观、生理病理观、病因病机论、诊治法则、方药理论、运气计算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评价,作了全面系统的概述。“各论”部分对“运气七篇”原文逐句加以解释,逐段进行述评,逐篇作出小结。对全文中的难点、疑点和有争议的问题,在比较分析历代医家注释的基础之上,提出作者见解。全书对“运气七篇”总结其理论体系,揭示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精华所在,阐述其临床指导意义,客观评价其在中
陈婷、方晴霞主编的《实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教材高等院校数字化融媒体特色教材)》系统阐述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内容主要包括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概念、建设及维护、无菌操作技术、静脉药物治疗知识和调配过程的各个环节,如静脉药物医嘱审核、调配操作规程、中心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处理及应急管理等。书后有10套模拟试卷,供学生自测。 目标是使药学专业学生构建有关静脉用药的知识,掌握静脉药物调配的实践操作技术以及日常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从事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打下基础。 利用 互联网 技术,重要知识点后附有二维码(共有9个教学PPT、17个操作视频及9个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查阅。 本书将
本书共计16卷,是王继志先生吸取邹澍等前人之经验,仿效黄元御《长沙药解》而著的。该书以药为经,以经排方,排比《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参稽《灵枢》《素问》《难经》,对经方的应用多有发明,并载述了先生在临床中所总结的经验效方,制方上师法仲景,立方配伍严密,主治明确,注重药物炮制,精而不杂,在介绍经验方时,多附有个人医论,对读者临床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在校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及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第3版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之一。全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产地与采集、炮制、性能和应用;各论按照分类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等基本知识;书后附有应用中药学教学基本要求。本书的编写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从便于学习、掌握、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主,兼顾生源途径和来源,并体现中药学的特点。*章概要介绍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强调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的主要区别;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中医药继承、发展、提升、创新中的作用;以及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二章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的鉴定的一般研究方法,在保留主要的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第三到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中药中常见的各类化学成分。第十四章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中药化学成分活性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常见的研究方法。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材13种。本套教材将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 融合教材 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时,旨在提高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的实用性,使更多的医疗工作人员从中受益。
本书共12章,内容涵盖绪论、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肥胖与衰老、肥胖与癌症、其他肥胖相关性疾病等。各章节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简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肥胖和脂肪代谢相关)、诊断和临床用药等。 本书可供普通公众阅读,以提高公众对肥胖相关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也可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参考,还可供其他临床药学工作者、新药研究工作者,以及医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使用。
对临床各专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精要的总结,突出快速查阅和临床实用,所有药物用法不是照搬说明书,而是编者结合临床经验总结提炼的应用说明。特别设置点评栏目,突出介绍临床医生的用药经验。本书并非药典,而是手册;面向临床;有限篇幅;快速查阅;突出编者的用药经验。内容上在1版的基础上增加近年来的新药,如生物制剂等。包括急诊和重症监护室用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用药,泌尿系统疾病用药,抗感染用药,血液及肿瘤疾病常用药物等。
本书围绕四川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分为“事业篇”“产业篇”“文化篇”“热点篇”等篇章,以及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人才队伍、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业、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旅游、川派中医药发展等16个专题,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全省中医药发展状况。同时本书是四川省中医药领域公开发布的少有蓝皮书,可为政府、中医药行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全面了解四川中医药和制定相关事业、产业、文化发展计划提供决策参考。
为保障患者和公众的用药安全,《药店药师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针对临床上几十种常见疾病或其症状,从疾病概述、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包括化学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药物治疗中的各种潜在风险,以及执业药师应给患者的重要提示和对生死攸关问题的监护,希望通过《药店药师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提高广大执业药师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药学服务技能,指导患者和公众解决常见病治疗中有关选药、用药及其安全等问题,使他们选对药、少用药、用好药。
《焦树德方药心得(套装上下册)》包括《焦树德方药心得(上册)》《焦树德方药心得(下册)》共2册。《焦树德方药心得(套装上下册)》为焦树德教授在方剂和用药方面的临床心得,收录了焦老很经典的两本著作《用药心得十讲》和《方剂心得十讲》。前者将300多味中药根据功效,分为十大类别,作为十讲,着重讲解了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配伍应用、剂量、使用注意等;后者择集前人常用方剂200多首,结合个人经验自拟方数十首,根据不同专题,分为十讲,不拘形式,结合病例生动实用地介绍了焦老对方剂的应用体会。上述方药内容多为焦老生前临床应用亲身体会,实属于货,对临床应用启迪颇深,可供广大临床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中药栽培学》是论述中药栽培现代科学与新技术的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栽培学》的特色是着重介绍中草药的栽培。《中药栽培学》内容分总论、各论两大篇,内容包括上篇总论中的绪论、中药栽培的产地生态环境、中草药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形成、中药优良种质与繁殖等,以及下篇各论中的86种中草药GAP栽培技术等共17章;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国中草药栽培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理论指导性强,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可产生高经济效益的栽培品种多,药用功能齐全。另外书后附有附录及中草药彩图。《中药栽培学》特点是图文并茂、适用性强。
《虫类药的应用》主编朱良春教授是我国国医大师,也是虫类药临床应用大家,在应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见解独到,疗效卓著,堪称国内第一人。 《虫类药的应用》就是朱老临床应用虫类药的专著。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述了虫类药的发展史、虫类药的应用部位、虫类药的主治功用、虫类药的现代研究和虫类药的加工、炮制与贮存以及拓开虫类药应用途径等内容。各论收录虫类药113种,按功效分为14类。每味虫类药按概述、应用和按语三方面分述,其中:概述又分别名、科属、生态、药理、炮制、药性、功效、用量、禁忌和前贤论述。特点:①每味虫类药内容全面系统,以便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②融入主编70多年临床应用虫类药的经验体会和其他专家的心得,临床指导性强;③收录大量临床应用虫类药的医案,便于读者
《中药法象:用形象的眼光看中药》继承传统本草学“象思维”特色,融合现代药学新理论,并使之与中药药性、功效应用等紧密结合,形成了以药象理论揭示中药独特的药理作用,阐释“药象”与“药效”的一般规律,挖掘各单味药的药效特点与临床意义的系统理论。
本书汇集了作者在近五十年临证中,应用本草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书中讲解了315味中药,按照本草认知、药效比较、用药体会栏目编写,突出中药治病的特点,解读药物作用。每一味药物均紧密结合临床,便于读者领会。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面向21世纪高等学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中成药药理学》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专业俞丽霞教授主持编写。参加编写的人员均在教学线,有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教授。《面向21世纪高等学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中成药药理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我国著名药理学专家沈映君教授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还得到了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