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点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不错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
《本草汇》18卷,补遗1卷,附图244幅(脏腑经络图36幅、药图208幅),清·郭佩兰辑。《本草汇》汇辑了清以前几十种医学全书及《神农本草经疏》《本草纲目》等多部本草专著的重要内容。前8卷以阴阳标本、脏腑经络、虚实宜忌、四气五味等药学理论为基础,并紧密结合临证内外妇儿等百余种疾病的机理认识,分述了药物对应关系;后10卷精选474种药物主治歌赋、经典专著的疏解及著名医家的临证用法,并附以简明药物修制方法;卷末附补遗14种常用药物。
本书是全国髙职髙专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之一,适用于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学生。全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17章内容。总论共5章,主要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史、鉴定依据、主要鉴定方法和**进展等内容;各论共12章,按药用部位分类法进行编排,包括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其他类,动物类及矿物类中药相关鉴定技术等内容。本书的编写参照了中医药相关职业岗位标准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将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目的是培养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髙素质技能型中医药人才。
《本草释名考订(精)》是一部对本草药名进行释义和考证的专著。全书共收载中药945种。这个数字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常用中药、近年来研究较多和国内部分地区习用的主要中草药。每个篇目收载的内容包括来源、异名、植(动、矿)物名、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释名考订等6项。 《本草释名考订(精)》的作者(程超寰)长期从事本草药名研究,在广搜博采古今文献和民间流传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编集和整理,将散见于浩瀚书海和民间的本草药名汇于一帙。在此基础上,作者以历代本草的论述为依据,结合药物的特性和现代科学知识,借助训诂、音韵、文字等方法,探究语源典故,订正讹误附会,对本书收载的本草药名进行了名义训释和考证,藉此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正名辨物提供依据。本书收载的所有中文名均注明文献或地域出处。为方便检
本书对数以万计的含中药方剂的专利进行了技术筛选,收集了我国中药专利文献中制方简洁、配伍合理、疗效明确的方剂,采取本领域技术人员习惯运用的临床疾病分类方式进行编排,收录了该专利的申请号,该方剂的药物组成、制备方法、用法用量和主治等信息,并对部分方剂采用中药配伍技术进行了深度解析。本书是了解、掌握我国中药专利方剂的重要参考用书。
本草基因组学是从组学水平研究中药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书在前版《本草基因组学》专著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本草基因组学研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并对学科发展与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传统中药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结合提供了学科支撑。本书上篇包括绪论、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下篇包括药用模式生物、中药合成生物学、基因组辅助育种、中药分子鉴定、中药体内过程组学研究、关键实验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及数据库等内容。
本书为中医药学 丛书(第2版)之一,是由全国10多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专家编写而成。本书 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10年过去,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成果、新的进展极待补充,故对该书进行修订。 沈映君主编的这本《中药药理学(第2版)》在保持 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了近十年 外中医药理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 《中药药理学(第2版)》分上、下两篇共24章,其中上篇6章,下篇18章。上篇重点阐述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中药毒理学的现代研究成果,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及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下篇按中药功效分类,重点介绍单味药161个,方剂66首。每味方药皆从【功效与药理】、【主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