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说光是"粒子",惠更斯说光是"波"。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17世纪以来,在以牛顿《光学》为代表的"微粒说"和以惠更斯《光论》为代表的"波动说"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200余年的大论战 《光学》与《光论》是物理学史上两部代表不同学派的伟大著作, 波动说 和 微粒说 的论战长达200余年。这两本书作为科学史上的两个典型案例,对于今天青少年读者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对于科学真理的深刻认识,具有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 但从书名上看,书店在上架时经常将其放到物理学著作和教材类,极大地影响了读者购买。根据书店反馈意见,拟将《光学》与《光论》分别更名为《牛顿光学》和《惠更斯光论》,在减少混淆的同时,亦充分利用了牛顿和惠更斯这两位伟人的品牌影响力。
《魔方里的科学和文化》是作者30年魔方研究的总结,结合 魔方和数学建模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论述了魔方里的文化内涵、科学隐喻和魔方的复位,将魔方起源追溯到中国5000年前的洛书,探究了匈牙利产生和传播魔方的科学文化背景。本书使用晶体学符号和群论的方法,创立了能描述N阶魔方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二阶至十一阶魔方的复位方法,建立了魔方和准晶体等多种科学隐喻关系。本书同步制作了电子书,以便读者解魔方的历史文化、直观地掌握魔方的复位。 本书可作为科学和文化传播案例的教材,也可供魔方、数学和计算机编程爱好者参考。
《中国科研诚信建设蓝皮书(2021)》是在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 建设司的支持指导下,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 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编写完成。编写组组长为施筱 勇研究员,副组长为刘萱副研究员、张文霞研究员,成员包括杨耀、曹 伟晓、张一粟、陶蕊、杜丹、赵勣、黄艳波、马健铨、曹勇、杨洋、高 白云、李响、石长慧、薛姝等。施筱勇、杨耀负责全书统稿、修改和定 稿工作。 编写组综合采用了案卷研究、问卷调查、网络检索、座谈访谈等多 种方法收集数据、梳理素材、展开研究,期间多次邀请本领域专家、科 技管理专家、科研一线人员围绕书稿开展研讨,对其中的重要观点进行 讨论,力求客观反映科研诚信建设现状。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位科 研诚信领域专家、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领导和有关同
本书围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领域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等事关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希望能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有所裨益,也希望对关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专家学者有所启发。
本书是荷兰 学者里策特·扬森(Ritsert C. Jansen)于2019年推出的一本新书。这也是他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科研”系列(《申请科研基金》《开发科研潜能之后》)的又一力作。作为在欧洲科研领域大获成功的一名科学家和科研工作管理人员,扬森教授对于如何管理科研人员有着深入的认识。在他看来,科研人员的 和管理既适用一般的管理学原则,也需要充分考虑其个人和团队的不同秉性。这本书对于每一支 团队的 和成员来说,都是难得的参考读物。
何丹编著的《科普资源配置及共享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了科普资源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科普资源配置和共享进行了介绍,通过对科普资源的现状评价,用评价结果指导实践,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有效提高科普资源共享率。 《科普资源配置及共享的理论与实践》可作为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科技馆和高科技企业等科普资源机构的工作人员参考书。
《世界科技发展史话》以世界科技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由于一些科技史实的时间跨度较大,年代归类不明确,我们根据重点事件的发生时间进行了划分。在《世界科技发展史话》篇目排序上,总的原则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但也有一些小的变化:古代部分,为突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将相关部分内容集中排列;近代和现代部分,采用了按学科分类的排列顺序。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内容注重讲解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方法和培养学生预案编制能力,以新 标准为依据,并穿插了较多真实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作为范例;分 5个项目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内容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包括绪论、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及格式要求、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管理。本书内容注重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方法的讲解和预案编制能力的培养,以新 标准为依据,并穿插较多的真实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作为范例。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类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是进行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