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系统介绍射电天文干涉测量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上册(第1~8章):第1章简要介绍射电天文干涉测量的发展历程;第2章介绍干涉测量和综合孔径的基本原理及傅里叶变换原理;第3章分析干涉仪响应和测量方程,讨论互相关函数和互功率谱的关系;第4章介绍坐标系统和一些重要参数,构建了统一的阵列定标框架;第5章介绍综合孔径阵列的天线构型和观测仪器;第6章介绍接收系统响应;第7章介绍模拟接收机设计及其主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第8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相关器。
本书是引力波领域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之一。本书回顾了引力波的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介绍了引力波的传播及其物理性质,阐述了引力波的产生和波形的计算方法(包括四极矩公式、后牛顿近似、微扰法和数值相对论)。本书介绍了引力波天文学和宇宙学中的各类波源、引力波的探测原理和不同频段的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的数据分析中所涉及的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结束语部分展望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前景及其重要意义。书中包含许多例题,以阐述正文中的特定知识点,或者补充额外的技术细节。大部分章节的末尾包含了一定量的习题以及简短的参考文献列表,以方便读者进一步加深所学内容。书末包含两个附录和一个中英文名词索引。
本书是一本全球经典且开创性的天文学指南,近30年来一直是初学者和资深业余天文学家首选的野外指南。第四版完全更新了特伦斯 迪金森和艾伦 戴尔的宝贵手册,树立了天文指南的新标准,将成为下一代观星者以及长期爱好者的试金石。 本书全面反映了最新的观测技术和设备信息,经过大规模修订和扩展,增加了48页,总页数达到416页。全书配有全新的照片和星图,设计焕然一新,并新增了五章内容,其中包括著名天文学作家肯 休伊特-怀特撰写的关于双筒望远镜、望远镜和月球之旅的三篇重要文章。 第四版新增了肉眼观天景象、LED照明技术、支持WiFi的望远镜以及双筒望远镜、望远镜和其他天文设备的最新进展等内容,势必将成为所有水平观星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此外,本书还新增了关于黑暗天空保护区、天文旅游、现代天体摄影和手机天体摄影的内容,
为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系列教材。本书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荐教材,根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编写,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本书介绍了各级别公共营养师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涉及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咨询和教育、食物营养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人群营养、公共营养基础、食品卫生基础、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本书是一本专门面向数据标注人才培养的实训教材,适用于有意从事人工智能训练师和数据标注工作的人员。为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本书特别选择了能代表行业普遍需求的典型文本、语音和图像标注任务进行讲解及训练,辅助学习者快速地完成系统化学习,进行标注实战工作。本书对文本的分类标注和实体标注、语音的转写和校对以及图像的2D拉框任务进行逐一讲解和分析,每种标注类型均配有对应的规范、举例分析、习题及解析。同时,本书还针对各类标注配套了多种子任务类型或多个领域的实操练习题,目的是帮助标注学习者增长见识,从而实现系统、完整的标注学习和实战练习。
在天体力学分析理论中,有两个重要、常用的特殊函数,一个是倾角函数,一个就是Hansen系数,它们分别与倾角和偏心率有关。Hansen系数计算的研究已经有了150年的历史,随着测轨精度要求的提高,对Hansen系数要求的阶次和精度也不断提高。不同研究者的硏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五花八门,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书介绍了历史上各种典型的计算方法并做出必要的推导,通过编程计算,比较各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给出满足现在卫星精密定轨(1米精度)的计算方法。本书分为五章:章为引言;第二章介绍k 0的Hansen系数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到第五章介绍k 0的Hansen的计算方法,分别是直接计算方法、递推计算方法和其他计算方法。附录给出必要推导和计算程序。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外Hansen系数相关学术著作出版的空白,书中的一些方法可直接应用到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对一些经典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例如,线性扰动理论中的规范变换、非线性扰动演化中的普雷斯-谢克特(Press-Schechter)质量函数、高斯(Gauss)随机扰动场及其统计性质等。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宇宙学模型及热大爆炸宇宙简史,小扰动的线性演化理论,宇宙各主要组分(冷暗物质、重子物质、光子及有质量中微子)密度扰动的线性演化方程以及密度扰动功率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扰动的非线性演化与密度扰动场的统计分析,张量扰动与引力波,高红移天体与宇宙再电离,引力透镜原理与观测等。每章之后都附有相应的习题。
MatthewJ.Graham等编著的《虚拟天文台——天文学研究的工具与技术》共59章,分7大部分,从科学研究、基础技术、工具应用、系统开发等角度全面介绍了虚拟天文台的相关知识。部分是VO工具的介绍,主要介绍了当前一些高层VO工具。第二部分是讲述虚拟天文台的科学,主要展示一些利用上一部分介绍的工具完成的科学工作的实例,还讨论了如何将VO与天文学家目前使用的一些环境整合在一起。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技术和协议,这些知识有助于了解VO是如何工作的。第四部分系统讲述了VO环境下发现和注册资源,介绍了通过注册在VO中寻找和发布数据的基础知识。第五部分主要是VO中的数据访问,向数据使用者和发布者介绍数据访问的相关协议。第六部分阐述了VO中的数据发布,介绍如何在VO中创建新的数据。最后第七部分介绍了一些基础技术如SQL、XML、WEB等
本书在参阅了大量相关教科书、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进行编著,以介绍太空环境为主线,集天文学、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为一体。在综合分析 太空探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总结和介绍深空基准、空间轨道、太阳环境、行星环境、月球环境、地球磁层环境、电离层环境、中高层大气环境、空间碎片环境及小天体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又结合我国空间探测工程的需求融入了如空间天气监测与预报、月球测绘与行星测绘、深空导航、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和小行星防御等相关内容,是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关于太空环境的概论性专著。 本书可作为空间环境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太空环境的读物。
本丛书与教材同步,定位于全国市县,适合全体学生使用,重在夯实基础内容。本丛书紧扣教学大纲,配合教学进度,提炼知识要点,直击考点,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开拓思维,深入浅出,梯度训练,方便实用,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全书包括主书(同步课时训练)、夹册1(知识与方法清单)、夹册41(答案解析)、夹卷(单元卷、专项卷、期末卷)四大部分。通过使用本书,将使学生达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抓住基础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在19世纪许多关于天文学家的图像中,占据显眼位置的除了庞大的望远镜,往往还有各类专门设计的椅子。透过目镜注视星空的天文学家在可调节的观测椅上或坐或躺,表现出一种机械化的舒适感。借助眼前的望远镜和身后的椅子,观测者的身体与宇宙运行联系在了一起。 众多图画、印刷品和照片显示,比起前人,19世纪的西方天文学家似乎尤其热衷于设计、制造并展示他们的观测椅。他们试图借此传递什么信息?同时代的观者又如何解读这些行为?科学史学家奥马尔·纳西姆发现,这些有专门用途的椅子是机械设计时代的产物,是支撑天文观测的重要技术,椅子及其图像还是建构他者和自我形象的力量。在那个天文学服务于航海、贸易、帝国扩张的时代,资产阶级喜爱的舒适椅子和坐在观测椅上的天文学家被嵌入了 宏大的时空网络,西方人在对东方和他者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