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是以介绍福建地理特征、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乡土地理图书。全书分总论、分论和专论三部分。在总论部分,比较详尽地阐述了福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区划等内容。在分论部分先后介绍了闽东南区、闽东北区和闽西区3个区域的人地关系、地理特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专论部分,重点介绍了福建海域、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建设、闽台合作、外向型经济发展等内容。《福建地理》反映了建国六十多年来福建社会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福建地理研究的*成果。该书的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普通读者。
20世纪是科学技术成就辉煌的世纪,也是人类理性日益成熟的世纪。20世纪许多科学技术成就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仍然在不断迸发出对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地理学也不例外。 由地理资源所吴传钧院士任主编,杨勤业、鲁奇研究员为副主编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是一部条目形式的大型工具书,日前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它以学科体系为框架,分学科研究、专题研究、学术事件、学术人物、学术名著名篇、学术机构团体、学术刊物等7类条目,共计139条,约60万字。全面总结了百年来国人地理学学术成果,是一部独特的地理学学术“世纪鉴”。它虽然不是学术著作,但保持高尚的学术品味;它尊重历史,推进地理学发展,传播真知;为了避免门户之见,对涉及各流派的争论,只要有学术创新,均兼收并蓄。开篇《20世纪中国地理
构建当代环境地理学新范式,是传统地理术上升到地理学的必由之路。 本书首次提出传统环境地理学新范式概念,并对当代环境地理学新范式,即传统地理学的学科体系首次作出界定、概括和全面的阐述。 当代环境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四大部分:经、史、理、术。 本书体系结构为: *篇: 基础理论 ,论 理 第二篇: 操作规程 ,论 术 第三篇: 源流梳理 ,论 史 第四篇: 要籍导读 ,论 经 经、史、理、术四大部分,本书全部概括于其中,填补了环境地理学著作上的空白! 本书不仅对 理 的阐述、对 术 的概括,而且对 史 的分析,对 经 的解读,都有很多新成果,新突破。 本书体系结构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 全 。经、史、理、术四大部分,本书全部概括于其中,目前学界尚无此类系统而
以帆船为主的航海时代,风是一把双刃剑。风信是航海的动力,风涛则是航海的祸患。因此,帆船在险恶的西北太平洋上航行, 如同在刀尖上起舞。本书以明清时期厦门湾为中心,以泉州府、漳州府和 府为研究区域,围绕着同一个海洋地理剖面,即海岸带-海峡-岛屿-远洋,分十个案例探讨季风、热带气旋控制下闽南民众的海上生活,是中国历史海洋地理研究的 成果。研究证明:随着 环境的变化,作为人类生活舞台之一的海洋地理环境,虽然各个要素或有程度不等的变化,但不是影响人类行为的 因素。因为即便是在传统时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也丝毫不弱。与之相对照,人类社会本身,尤其是 行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要远大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的海疆和西北边疆一样,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涨落,基本上随着 对边疆经略的重视
西南联大前后八年多的办学,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卓有成效,公认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 奇迹 。其中在学术研究上,虽然战时研究条件艰苦,但成果丰硕,单就地理学而言,虽只有张印堂、洪绂、林超、陶绍渊、鲍觉民等教授,但出版了数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地理学专著,发表了诸多地理学方面的论文,成为近代地理学史必须关注的重要学术成果。本书所编的即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五大地理学教授张印堂、洪绂、林超、陶绍渊、鲍觉民的部分地理学术文章,以此文章来认识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特色,以为研究近代地理学史的重要史料,有助于民国学术近代转型的研究。
《生态学基础(第5版)》在出版后的50年内,始终是好的教学参考书,它影响了全世界几代生态学家。本版坚持了经典的整体论方法,强调基于等级理论的多层次方法,注重将生态学原理用于解释人类面临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生态系统概念与系统能量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调节因素与过程,种群、群落、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发育,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思维。 适合做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是值得专业人员保存的经典论著。通过探索生态足迹、全球气候变化、土壤和火生态、复合种群动态、种群遗传学、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和景观可持续性等主题,您将在生态学领域里获得更为完整的视野。通过真实世界的实例,您还将学会如何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