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明确了科技领域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2006-2010年知识创新规划中部署了“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研究”这样的重要课题,以期从重要历史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技术与创新规律,为研究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思想启发。《技术转移与创新从书》是“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成果,由以下七部专著组成:《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世纪西方电报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德国克虏伯技术向中国的转移》、《近代德国铁路技术向中国的转移——以胶济铁路为中心》、《中日近代对西方钢铁技术移植的比较:1850-1937》、《中国高等技术教育模式的移植》、《制造一个大机器:20世纪中国万吨水压机创新之路》。《丛书》在新研究方法与模式、新史料、新观点方面都有突破,具备鲜明
《16-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由尹晓冬著: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开始传入中国。由于战争的需要,西方火器成为早受到明朝重视的西方技术之一。明朝中晚期传入的佛郎机、鸟铳、西洋火炮等西方火器提升了中国的火器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的弹道知识也逐渐发展起来。《16-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通过对明清火器文献的分析与解读,从技术史角度,对 16-17世纪传入的佛郎机、鸟铳、西洋火炮的制造工艺以及相关弹道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对火器史和明清科技交流史感兴趣的读者,会从书中得到一些收获与启示。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首先概略地介绍了动态测试的基础知识,然后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应力、应变、力测试技术,动态压力测试技术,运动参量测试技术,温度和热通量测试技术,兵器噪声测试技术,兵器振动测试技术,膛口流场测试技术,弹丸姿态及坐标测试技术,兵器材料的动态参数测试技术。并在每章都给出了相关的测试用例。 《兵器动态参量测试技术》可作为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兵器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