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目前无人机使用者在学习及应用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全方位讲解了无人机的使用入门、操作技巧、安全监管、飞行须知、规范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无人机概述、无人机系统组成、飞行原理与飞行性能、气象条件的影响、空中交通管制、无人机驾驶员起降阶段操纵技术、无人机驾驶员巡航阶段操纵技术、旋翼无人机等。附录中提供了无人机飞行手册和相关文件须知。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无人机爱好者、初级玩家、研究无人机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同时可用作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书搜集了诸多历史上的航空事故案例,分类剖析了引起事故的飞机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原因,可供读者关注和反思,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全书共分10章。第1章是对安全统计数据、适航审定和运行规章、安全标准,以及以上内容与飞机设计的总体关系的简述;第2章至第9章是对各专业领域事故/事件的论述,包括飞机运行、结构、操纵系统发动机安装设计、系统设计、制造和维护、气动和构型设计、市场营销和定价等领域;第10章是对从上述事件得出的教训的总结。 本书可供民用飞机设计、制造、维护和运行领域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适航从业人员参考借鉴。
本书就飞机制造领域内所涉及的专业,从飞机工艺技术、飞机工艺装备技术、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技术、飞机售后服务、飞机质量适航、飞机制造供应商管理以及飞机制造文化等方面提炼出作者多年来工作经历中的一些经验,由背景、主题切入、过程和结果与思考四部分结构组成,相关案例通俗易懂、有浅有深,为读者阐述了宝贵的处理复杂技术和其他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事实,本书目的是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工程师在工作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珍藏的专业读物。
本书由“隐身飞机之父”本杰明·罗伯特·里奇撰写,全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U-2、SR-71及F-117的研制历程。本书从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洛克希德管理层、飞行员、技术人员及本杰明·罗伯特·里奇本人等多个视角,全面系统地描述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臭鼬工厂”这个神秘团队与三型极具鲜明特点的飞机发展过程。隐身是一门门槛高、发展快、保密严的技术领域,国内外无论是隐身技术本身,还是隐身普及类的专著都十分稀少,本书的引进对从事航空事业工作人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有人说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也有人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毫无疑问,试飞员是勇敢者的职业。然而更重要的是,60多年来中国空军试飞部队累计完成了数万架国产飞机和数万台发动机的试飞任务,一代代试飞员接力拼搏,用青春和热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航空事业书写了壮丽篇章。 徐勇凌正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从著名的功勋试飞员到资深的军事理论家,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本书以散文体记录了他精彩的试飞生涯和人生思考。全书以亲历者的口吻揭秘了中国几代新型战斗机试飞的内幕,无论是壮志凌云的训练试飞,还是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无不反映了试飞员这一铁血精英群体的独特风采,足以让每个读者真实感受“忠诚、无罩、精飞”的试飞精神,理解强国强军梦的深厚内涵。
螺旋桨动力系统是无人机最常见的动力系统形式之一。本书重点针对中小型无人机的特点,介绍螺旋桨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螺旋桨基本理论、翼型与螺旋桨的关系、无人机螺旋桨的设计与优化、无人机螺旋桨性能计算和风洞试验研究方法,以及涵道螺旋桨设计方法等。基于翼型的性能特点体现螺旋桨的性能特点,本书强调先选择合适的翼型,再紧密结合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得到高性能的螺旋桨外形。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结合现代数值方法与试验方法,采用由浅入深、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介绍,知识系统性强,容易理解。
本书提出了旋翼气动性能的多层次设计思想、旋翼及翼型先进气动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研究了旋翼翼型静态和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揭示了动态失速机理、后掠桨尖旋翼流动机理和旋翼气动外形参数对其气动及噪声特性的影响规律,阐述了旋翼及翼型气动外形的参数化与先进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失速特性的旋翼翼型优化设计新思路和后掠桨尖设计新原理;介绍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旋翼气动设计原理,给出了融合高精度CFD分析方法与先进设计方法的CLOR系列旋翼设计历程,并推广至新构型直升机旋翼气动设计;探索并分析了合成射流、动态下垂前缘、后缘小翼、变转速旋翼、变直径旋翼、变扭转旋翼以及变翼型旋翼等主动控制技术在旋翼气动性能改善与未来设计方面的应用潜力。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直升机的基本飞行特点和飞行操纵方法;分析旋翼的挥舞运动对直升机的配平、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关键作用;给出直升机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分析方法;介绍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基本内容、应用及其发展;阐述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及直升机模式与固定翼飞机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本书是聚焦C919的原创报告文学、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展史、中国航空人自主创新的奋斗史,精彩呈现了新时代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全书围绕C919立项、设计、制造、试飞、试验、取证、交付等重要环节,通过采访中国商飞、中航西飞、洪都航空、中航试飞院、东方航空等单位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读者献上宝贵而翔实的一手资料,回顾C919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讴歌中国航空人 永不放弃、寻优勇进 大国工匠精神,讲好科技强国建设中国故事。
本书为卫星轨道设计相关专著,突出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根据作者科研团队多年航天工作经验,从工程实用的角度系统总结了航天任务中常用的轨道知识、设计方法、控制策略及STK软件辅助仿真设计的使用细节,并给出大量航天任务实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系统、空间系统、卫星绝对轨道运动、星上自主轨道改进与预报、常用轨道类型、轨道设计的工程方法、相对轨道控制相关内容,以及STK软件在仿真应用中的大量实例。
本书详细介绍了飞机数字化装配基础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装备、集成系统及其工程应用。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数字化定位理论和结构装配协调理论;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测量、柔性定位、自动化制孔及自动化钻铆技术;工艺装备包括数控定位器、自动化调姿定位系统、机器人制孔系统、环形轨道制孔系统、专用机床制孔系统和自动钻铆机;工程应用部分介绍了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的组成及作者研究团队完成的典型飞机组件数字化装配系统、部件数字化装配系统、大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系统和总装配生产线。
大型飞机是高度复杂的大系统,涉及众多学科与技术的综合运用。现代民用飞机设计朝着全球分布、协同设计与制造的方向发展,对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以介绍现代民用飞机设计的理念、思路、技术和方法为重点,内容不仅涵盖总体气动、材料结构、航电、动力装置、飞控系统等传统学科,而且包括系统工程、构型管理、适航、需求管理等与民用飞机密切相关的学科。本书面向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专业,适合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工程设计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学科的角度介绍飞行器结构设计,强调飞行器结构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从系统的角度介绍形成结构设计方案的过程,在强调飞行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突出其物理实现的设计属性的同时,以介绍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和关键设计技术为主,而将具体的飞行器结构设计作为应用实例进行讲述。为做到和实践相结合,书中提供了很多如何应用本书内容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例子。
《去植物园逛逛吧》是一本围绕“植物园”展开的治愈读物,既有植物界学者对植物园源流、植物园功能分区等的探索讲解,又有世界各地以及国内各大特色植物园的介绍,还有普通人或者植物爱好者该如何通过植物园获得亲近自然、疗愈身心体验的指南。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如观鸟、观虫、野花观察和露营等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多种方式。通过这些内容,读者不仅能了解植物学的知识和植物园的文化,还能体验到植物园作为自然与人类互动平台的独有魅力。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同名图书由纪录片主创团队编写,在精编解说词的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史料和300余幅高清图片,是典藏级国民植物科普书。 全书力图把跨越了数亿年历史长河,在中国境内形成的异彩纷呈的植物图景通过图文形式展现给读者。全书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水稻、茶叶、竹子、桑树、大豆、柑橘、杜鹃等数十种植物是如何塑造中华文明,又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这是一次对中国植物的朝圣之旅,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寻根行动,是一次对自然生灵的致敬,是一次对大众自然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关于生命之间如何平衡的思考。 文字,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图像,是佐证经典的方式。全书将纪录片以饱满的图文形式定格,这不只是一场植物的视觉盛宴,也是一次植物带给人类的灵魂震撼。
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博物馆全视野下的中国航天工程发展历程,主打提升国民视野,传承核心价值观,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在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内容以备受大众关注的载人飞船、卫星、运载火箭以及探月工程为主,使读者可以集中感受中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树立和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读者,通过趣味性、威性的航天知识科普,使其对中国航天事业产生浓厚兴趣,树立远大理想抱负,打开格局,均有重要筑基意义。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珍妮弗·杜德纳和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两位科学家,获奖原因是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一种被称为CRISPR-Cas9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该奖项不仅仅是对一项成就的认可,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继DNA结构后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因为CRISPR不仅像我们阐释双螺旋结构时一样解释了世界,也让改变世界变得简单。这些基因剪刀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时代。另一方面,这标志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两名女性共同获得了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从达尔文和孟德尔到沃森和克里克,再到杜德纳和沙尔庞捷,跨越几代科学家的合作,让人类经历从了解生命的起源到重写生命的密码。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一场生命科学的竞赛,也让人类开
计算气动声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它从更基本的层次出发,采用计算方法对气动声学问题直接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以获得对物理本质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它是计算流体力学和气动声学的交叉学科。但是,计算气动声学方法并不是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简单应用和复制,而是存在着很大的创新和发展。《计算气动声学方法及应用:航空发动机及飞机气动噪声数值模拟》内容包括基本的计算气动声学方法,如频散关系保持格式、具有良好频散和耗散特性的时间推进方法、无反射边界条件等,同时也包含作者在计算气动声学方法方面的拓展,如针对复杂几何结构的网格块界面通量重构方法、低频散低耗散的高精度谱差分格式、多时间步长推进方法、时域阻抗边界条件等,还包含这些方法在复杂气动声学问题上的应用。
本书是一本全面论述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飞机设计并具有学科特色的专著。全书内容新颖、布局独特、技术内涵丰富。作者凭借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在精心指导读者如何结合系统工程方法从事飞机设计的同时,还给出了大量的计算公式、经验公式、经验数据、统计数据、曲线和图表以及飞机图片,并介绍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此外,本书列举了相关的设计示例,以指导读者学习、理解、掌握系统工程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我国大学航空航天专业飞机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类飞机设计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中国科学院组织数百位院士专家联合研究的系列成果,涉及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中国学科反战战略?新型飞行器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系统介绍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所提出的各种新型或新概念飞行器的背景、发展态势,重点阐述了由此对力学学科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详细分析了力学学科相关领域的研发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目前需求迫切、学科关注的17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本书首先介绍了导航术的发展历程和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其次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状况进行了说明,然后围绕应用领域分别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及消费娱乐应用、目标跟踪与人员监控、环境监控与公共安全、测绘应用、农业应用、军事应用、交通应用、民用航空应用八个方面介绍了北斗的应用和前景,*后系统总结了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及价值。
本书聚焦航空航天领域内应用的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并拓宽到前沿问题及若干专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试验测试,以及绿色复合材料、压电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若干专题。内容包括:概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编织复合材料力学,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力学,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测试,复合材料前沿问题及若干专题等。为了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各章附有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