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飞机是高度复杂的大系统,涉及众多学科与技术的综合运用。现代民用飞机设计朝着全球分布、协同设计与制造的方向发展,对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以介绍现代民用飞机设计的理念、思路、技术和方法为重点,内容不仅涵盖总体气动、材料结构、航电、动力装置、飞控系统等传统学科,而且包括系统工程、构型管理、适航、需求管理等与民用飞机密切相关的学科。本书面向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专业,适合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工程设计人员阅读参考。
《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概论》基于国内外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作者沈真30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通过对复合材料与金属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别分析,系统总结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的六大特点,给出了复合材料许用值和设计值的确定方法,阐述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要求和验证方法。 为便于读者有效地使用本书,作者在相关章节内对有关知识和文献以章内附录的形式给出。此外,本书还带有两个附录:材料力学性能表征和咨询通报AC20107B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译稿)。 《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概论》适用于飞机结构专业的研究生和从事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也可供其他领域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是聚焦C919的原创报告文学、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展史、中国航空人自主创新的奋斗史,精彩呈现了新时代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全书围绕C919立项、设计、制造、试飞、试验、取证、交付等重要环节,通过采访中国商飞、中航西飞、洪都航空、中航试飞院、东方航空等单位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读者献上宝贵而翔实的一手资料,回顾C919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讴歌中国航空人 永不放弃、寻优勇进 大国工匠精神,讲好科技强国建设中国故事。
《上帝的手术刀》一书主题聚焦于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说是国内第1本系统讲述基因编辑技术这一革命性研究进展的大众科普读物,给很多人带去了对新技术和人类未来世界的想象。 这本书从孟德尔神父的“豌豆实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学讲述手法,在全书中埋下层层伏笔,抖出一个又一个重磅包袱,将基因科学的发展简史向读者娓娓道来,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学之树下摇着扇子讲故事。其内容之深入浅出、讲述手法之驾轻就熟,令人手不释卷。 新版《上帝的手术刀》在首版基础上新增内容近百分之二十,王立铭教授精挑细选了诸多蕞新进展和典型案例,为读者悉心梳理了自首版上市以来基因编辑领域的三大重要变化:基因编辑技术的持续进化、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日趋完善和成熟,将帮
每个生物的身上都隐藏着一部编码丰富的遗传之书,讲述无数祖先世界的故事。莫哈韦沙漠的角蜥皮肤颜色和花纹酷似砂石,那是对其祖先家园的具体描述;叶尾壁虎枯叶般的身体让我们不禁想象它的祖先栖息在枯叶中的情景;长角蚱蜢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完美传递着祖先在绿色苔藓上穿行留下的基因记忆。这些故事不仅写于体表,也深深刻在它们的每一个身体器官、每一个行为习惯,包括它们的基因组里。更为奇妙的是,生物并没有抹去遗传之书中的早期文字,即使它们已经不再发挥作用。蜥蜴胚胎上的鳃弓回忆着其祖先在水中生活的故事;鲸和儒艮的肺记录了其祖先从陆地回到海洋时对呼吸系统做出的重大改造;还有更为复杂的陆龟,臂骨和龟壳中隐藏着祖先两次往返水域和陆地的曲折历史。 透过表层文字,我们可以窥探到生物所经历过的众多意想不到、
尔斯·达尔文用他的《物种起源》为生命的多姿多彩提供了一种解释:是演化和自然选择造就了这个星球上缤纷的生命。但他真的如这部划时代著作的书名提示的那样,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吗?自诞生的那一天起,达尔文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理论就引发过很多争议:被曲解、被滥用、被否认,并且引发过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辩论。虽然今天的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生命是神创的产物,并接受演化和自然选择才是生命多样性背后的力量,但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认为,很多人,包括很多世俗的学者——哲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甚至生物学家——对演化和自然选择仍然存在误解。他们的思维中或许已经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但却仍然为一种变相的“创造论”和无法解释的“奇迹”留有一席之地。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基于公认的科学事实和缜密的逻辑论证,丹尼特
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编撰而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的具体内容、方法、基本原理及发展方向。全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与强度分析有关的复合材料基本概念、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和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包括的具体项目、复合材料结构分析的理论方法、复合材料连接强度分析方法、屈曲分析方法、损伤容限耐久性和结构强度试验等。并且,书中给出较多的计算例题并介绍所用的计算机软件。 本书可供飞机结构设计、结构强度的工程人员和高等院校强度专业研究生参考。
《去植物园逛逛吧》是一本围绕“植物园”展开的治愈读物,既有植物界学者对植物园源流、植物园功能分区等的探索讲解,又有世界各地以及国内各大特色植物园的介绍,还有普通人或者植物爱好者该如何通过植物园获得亲近自然、疗愈身心体验的指南。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实践内容,如观鸟、观虫、野花观察和露营等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多种方式。通过这些内容,读者不仅能了解植物学的知识和植物园的文化,还能体验到植物园作为自然与人类互动平台的独有魅力。
人与动物不同,毋庸置疑。我们与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异,终究导致了人兽殊途。然而,人是一种动物,也毋庸置疑。人类还有超过98%的基因和黑猩猩完全一致,因此,若从基因科学的层面来看,人类就是“第三种黑猩猩”。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成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才几万年的历史。若以自然史的时间轴来检视,这不过须臾一瞬。那么,这种演化是如何发生的?人之所以为人,究竟是哪些关键因素起了作用? 贾雷德·戴蒙德从多个方面讨论了上述问题。作为一个生理学家,他谙熟于人类的生理特征和演化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理基础,人类才得以演化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这是我们成为人的前提。但戴蒙德的叙述没有止步于对生理层面的解释,而是将眼光延伸到人类多层面的文化表现和社会发展。我们拥有语言、艺术、文明,自诩
本书是一本有趣的植物解剖图鉴,收录了我们身边常见的104种开花植物,涉及近100个属。书中所有植物按四季进行分类,每个季节中的植物又按花的颜色进行了分类,既呈现出一种秩序之美,又方便检索。每种植物均配有细致的解剖图,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的经验,有意识地把控解剖图的细致程度,确保既不会让读者觉得太过晦涩难懂,又能带大家深入地了解不同花的结构。书中配图采用微距摄影进行放大,结合焦点堆栈技术,使肉眼难以分辨的小花的各个细节也能纤毫毕现,让读者借助微观的视角重新认识身边植物的构造和肌理,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书中每种植物还配有简单有趣的文字讲解和通俗易懂的识别要点标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识别这些植物。
本书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除绪论外,全书共分八章。绪论介绍了飞机及其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二章简要介绍了被控对象——飞机的气动特性、运动方程和飞行操纵原理;第三章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飞机角运动、航迹运动控制的基本控制律与特点;第四章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分系统;第五章介绍了飞机操纵伺服控制系统;第六、七两章介绍了现代飞行控制技术与飞行综合控制技术;第八章介绍了航母舰载机着舰引导与起飞控制技术。 本书既可用作各航空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又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与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大飞机出版工程 民机**制造工艺技术系列 之一。本书研究了飞机自动化的重要任务,即保证飞机具有所期望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自动配平、接近时的告警、极限参数限制等能力。研究了诸多因素对飞机动态特性的影响问题,如余度的使用,数字式控制系统的非同步、多通道和信息均衡等。书中特别关注了控制系统及其它机载系统在架构、检测系统的效率、各种余度形式方面的可靠性,以及元件本身的可靠性、多余度通道状态诊断及其同步的可靠性,目的是保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分子生物学的根基是什么?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细菌遗传学是如何诞生的?物理学家是如何走进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双螺旋是如何被发现的?遗传密码是如何被破译的?信使RNA是如何被发现的?癌基因是如何被发现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分子化进程如何?发育生物学是如何崛起的?分子生物学如何解释生物演化?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能取代分子描述吗? 本书通过对大量科学文献和著名科学家科研工作的分析,对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的兴起和发展作了全面概括和系统描述。从分子生物学的根基开始,把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发展和扩展过程中的核心人物和重要事件串联起来,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分子生物学史画卷。本书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个过程中理论与实验、社会环境与科学环境、各门科学学科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读者理解近代生命科学的成就和历史
这是一本科学专业又富有情怀的中国13种野生猫科动物科普笔记。虎、豹、雪豹、云豹、云猫、欧亚猞猁、亚洲野猫、兔狲、金猫、丛林猫、豹猫、荒漠猫、渔猫,这是中国有分布的全部13种野生猫科动物。本书不仅整理了它们的物种科学信息、介绍了它们所生活的生态系统,还讲述了我们的研究和保护故事。从发现、研究到保护,通过地图、手绘图、红外相机照片等素材,了解这些野生猫科动物的真实生活;通过科学家、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讲解和研究及保护故事分享,认知猫科动物存在、生物多样性于我们人类是一件多么重要且美好的事情。书中有跨页的生境手绘大图,更有扫码可看的中国猫科动物野外生活红外视频,可谓一本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物种全书。
火星进入轨迹优化和制导是火星着陆探测的重要技术之一。本书在综述 外火星进入任务进展和相关轨迹优化与制导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于 控制、凸优化、不确定性量化、鲁棒优化和模型预测控制等理论来解决火星进入轨迹优化与制导难题,提出了适用于确定性环境和不确定性环境下的轨迹优化算法、以及具有高鲁棒性的制导算法。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及其团队在过去数年间的研究成果,在介绍原创性工作的同时,综述并剖析了 外火星探测领域的现状与动态,详细介绍了火星进入问题在探测器构型、轨迹优化思路和制导算法方面的 研究。因此,本书不仅可作为深空探测、飞行器轨迹优化与制导等领域学者和研究生等的学习资料,其丰富的仿真和结论也可为工程技术人员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从而为我国未来的火星采样返回和载人登陆任务提供一定的技术储
面向空间机动任务的决策推演理论是通过地面仿真系统完成对空间机动任务的规划、仿真与评估。本书从实际工程需求出发,选取五类代表性的空间机动任务,分别是接近伴飞任务、抵近成像任务、机动避障任务、巡航普查任务和在轨维护任务。根据空间尺度将机动任务实现策略分为远距离抵近策略、近距离伴飞策略和碰撞规避策略三类,对每一类策略结合实际空间情况给出多种场景下的仿真算例,进行效能评估。本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相互结合,章节设计层层递进,结构清晰且论述详实,具备新颖性、丰富性和工程性,可作为航天相关专业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概述国内外相关组织的无人机系统适航规章发展现状和要求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无人机系统的事故致因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基于层级反馈理论的无人机系统事故分析方法,构建了无人机系统安全性建模的数据基础,进而基于 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 的系统思考和因果反馈理论,构建了 通用的无人机系统安全性动力学模型(GUSDM) 的建模和仿真方法,并应用于典型的大型无人机美国空军MQ1捕食者无人机系统,进行案例应用研究,对参数选择、变量敏感性分析和模型行为验证的相关要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基于此视野提出了面向未来民用无人机的运行风险评估、适航管理框架及政策建议。
滕金芳、羌晓青、马威编著的《推进原理与设计(精)》共分10章和1个附录。前9章讲解航空燃气轮机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包括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综述、气动热力学基础、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部件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发动机共同工作和控制规律、发动机稳态特性和过渡态特性、发动机总体性能方案设计、发动机结构设计以及发动机部件设计等内容。 0章讲解火箭发动机原理,包括火箭发动机概述、主要参数、热力学关系式和喷管理论、液体火箭发动机以及固体火箭友动机等内容。附录讲解叶轮机气动热力学基本方程。 本书可作为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亦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