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概论》基于国内外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作者沈真30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通过对复合材料与金属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别分析,系统总结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的六大特点,给出了复合材料许用值和设计值的确定方法,阐述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要求和验证方法。 为便于读者有效地使用本书,作者在相关章节内对有关知识和文献以章内附录的形式给出。此外,本书还带有两个附录:材料力学性能表征和咨询通报AC20107B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译稿)。 《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概论》适用于飞机结构专业的研究生和从事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也可供其他领域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是基于作者多年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的实践经验和体会编撰而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的具体内容、方法、基本原理及发展方向。全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与强度分析有关的复合材料基本概念、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和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包括的具体项目、复合材料结构分析的理论方法、复合材料连接强度分析方法、屈曲分析方法、损伤容限耐久性和结构强度试验等。并且,书中给出较多的计算例题并介绍所用的计算机软件。 本书可供飞机结构设计、结构强度的工程人员和高等院校强度专业研究生参考。
人与动物不同,毋庸置疑。我们与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异,终究导致了人兽殊途。然而,人是一种动物,也毋庸置疑。人类还有超过98%的基因和黑猩猩完全一致,因此,若从基因科学的层面来看,人类就是“第三种黑猩猩”。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成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才几万年的历史。若以自然史的时间轴来检视,这不过须臾一瞬。那么,这种演化是如何发生的?人之所以为人,究竟是哪些关键因素起了作用? 贾雷德·戴蒙德从多个方面讨论了上述问题。作为一个生理学家,他谙熟于人类的生理特征和演化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理基础,人类才得以演化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这是我们成为人的前提。但戴蒙德的叙述没有止步于对生理层面的解释,而是将眼光延伸到人类多层面的文化表现和社会发展。我们拥有语言、艺术、文明,自诩
大飞机出版工程 民机**制造工艺技术系列 之一。本书研究了飞机自动化的重要任务,即保证飞机具有所期望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自动配平、接近时的告警、极限参数限制等能力。研究了诸多因素对飞机动态特性的影响问题,如余度的使用,数字式控制系统的非同步、多通道和信息均衡等。书中特别关注了控制系统及其它机载系统在架构、检测系统的效率、各种余度形式方面的可靠性,以及元件本身的可靠性、多余度通道状态诊断及其同步的可靠性,目的是保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滕金芳、羌晓青、马威编*的《推进原理与设计 (精)》共分10章和1个附录。前9章讲解航空燃气轮机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包括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综述、气动热力学基础、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部件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发动机共同工作和控制规律、发动机稳态特性和过渡态特性、发动机总体性能方案设计、发动机结构设计以及发动机部件设计等内容。**0章讲解火箭发动机原理,包括火箭发动机概述、主要参数、热力学关系式和喷管理论、液体火箭发动机以及固体火箭友动机等内容。附录讲解叶轮机气动热力学基本方程。 本书可作为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亦可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科技预研为新型装备在研制之前开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装备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期部分。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相关民机科技预研实施和预研管理的讲演,分别对预研规划、指南编写、立项申请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等进行了阐述。本书适用于从事有关装备科技发展和预研攻关的科研人员使用。从事其他技术创新的科研人员也可参考。
《民用飞机设计及飞行计划理论》详细介绍了民用飞机设计的基础理论、飞机性能分析方法、飞行计划制作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航行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具体应用。全书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民用飞机设计基础理论,飞机性能分析的基础知识,规章条例中关于计算燃油量的规定、飞行剖面与标准术语、航路数据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常规飞行计划与特殊飞行计划的制作方法及具体应用,飞机延程飞行问题,航行新技术等。
这本文集是俄罗斯及其他国家*近50年有关喷管航空气体动力学领域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飞机喷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了圆形喷管、平面(二元)喷管和三元喷管。所给出的喷管研究资料适用于固壁喷管、引射喷管、斜切口喷管、双涵道喷管、高超声速飞行器喷管等,喷管特性涵盖推力反效、推力矢量偏转和消音等状态。书中对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包括从低速粘性流到超声速喷流在管道内的流动问题、浸没空间内喷流的流动问题等。对各种布局类型的喷管性能和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基础研究和试验结果揭示了各种形式喷管的使用效能,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读者可以将《飞机喷管的理论与实践》的数据和结果用于现代飞行器的喷管研制。
朱自强编著的《民机空气动力设计先进技术(精)/大飞机出版工程》探讨了民机未来的发展及民机空气动力设计可应用的新概念和新技术,详细介绍了几种先进气动布局的概念和设计方法,讨论了未来可能应用的先进技术,如层流流动控制、主动流动控制、机体/发动机的有利干扰及一体化设计,多学科分析和优化设计等,以及各种抑制噪声和音爆的技术。希望本书能对民机气动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民机空气动力设计先进技术(精)/大飞机出版工程》可供从事民机设计和相关领域研究的工程师、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随着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机场建设和规模逐渐加大,机场运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机场属地化管理后,民用机场如何实现运行安全的监管、民用航空行政执法行为如何实现规范化、民用航空行政执法人员如何加强管理,已成为民航管理机构亟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监察员规定》规定,从事监察工作的人员必须是通过业务知识和能力考核、达到监察员的基本要求的人员。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监察员业务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机场监察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场监察员培训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机场监察员的培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提高机场监察员的整体理论素养、业务水平,满足机场监察员开展机场监察业务对基础素质、工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机场管理和运行安全的
钱进主编的《运输类飞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设计评估指南(精)》整合了民航适航规章和咨询通告中关于运输类飞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设计评估的相关要求,包含显示系统、操控器件、告警系统、人为差错、工作负荷等主要审定项目和内容的符合性方法。 本书可为从事驾驶舱设计评估、人为因素研究和实践的广大科技人员、高校师生,从事驾驶舱适航取证的设计人员、试飞员、试飞工程师,以及负责合格审定的局方人员、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参考使用,也可为驾驶舱系统、设备、部件的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研制和验证试验的依椐。
《支线飞机动力装置系统设计与验证/ARJ21新支线飞机技术系列》动力装置系统包含支线飞机动力装置、燃油系统、防火系统和辅助动力装置(APU)系统以及全机防火的设计和验证技术。简而言之,动力装置的设计应表明在各种飞机可能的工况下,可为飞机提供所需正反推力。燃油系统的设计应表明在各种可能工况下,可为发动机提供持续压力和流量的燃油。防火系统的设计应表明在预期的过热、烟雾或着火灾害下,可为飞机防护区域提供有效告警和灭火措施。辅助动力装置系统的设计应表明在预期工作包线范围内,可为飞机提供所需电源、气源,为发动机提供引气。 《支线飞机动力装置系统设计与验证/ARJ21新支线飞机技术系列》阐述了这4个系统在型号验证过程的设计考虑、适航条款要求和符合性验证方法,并对设计和验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进
适航合格审定是民机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而结冰适航合格审定又是整个审定过程中*难度的工作之一。本书内容包括结冰对飞行安全的影响、飞机防冰的方法、结冰探测的方法、结冰相关条款要求及符合性方法、结冰审定流程、结冰分析、安全性分析、地面试验、冰风洞试验、飞行试验、结冰计算软件的认可等。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适航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刘竹生、王小军、朱学昌、王国辉等编著的《航天火工装置》按照航天火工装置的分类,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火工装置的原理、性能参数设计以及应用特点。通过列举成功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各种火工装置的应用特点、应用经验、设计禁忌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提炼了工程应用经验。另外,《航天火工装置》对航天火工装置的可靠性设计和试验方法也进行了系统论述。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均为从事设计工作多年的一线设计人员,他们把丰富的知识和多年的工作经验体会融入到本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应用价值。
《水下热滑翔机推进》全面阐述了水下热滑翔机的运行机理,论述了运行于海洋温跃层的热滑翔机动 力系统相变过程,揭示了弱温差和逆温差对相变过程的阻碍作用,为优化弱温差和逆温差环境的水下热滑 翔机性能参数提供了基础。本书创新地结合逆系统方法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水下热滑翔机的新 型运动控制系统,还给出了提高水动力性能的外形设计方案,以及基于相似理论建立室内海洋温跃层模拟 水池的方法。本书共包括7篇20章,分别说明了水下热滑翔机的起源、发展和运行机理;揭示了热滑翔机 的核心——动力推进系统的相变原理和改善途径;阐述了水下热滑翔机在弱温差和逆温差层中的工作状况 ;分析了热滑翔机的动力特性;论述了水下热滑翔机的控制原理和方法;阐述了水下热滑翔机的水动力特 性及其提高方法;展示了海洋温跃层条件
《航空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是航空工业力学性能检测人员的培训教材。全书共4篇17章:基础知识篇包括航空材料基础知识、金属的变形、金属的断裂与断口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短时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拉伸、硬度、冲击、压缩、弯曲、扭转、剪切和工艺性能试验以及复合材料的短时力学性能试验;疲劳断裂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高周疲劳、低周疲劳、断裂韧度和裂纹扩展速率试验以及非金属材料的疲劳、断裂和冲击性能试验;长时力学性能篇包括金属的持久和蠕变性能及氢脆试验。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在复杂航天器姿态控制领域的 技术成果和工程试验经验。全书内容共分为12章,介绍了复杂航天器的物理运动参考系统、刚柔耦合部件的数学模型、姿态确定方法和多种姿态控制 算法技术。具体算法技术涉及多角度机动控制、柔性振动抑制、机动路径规划、奇异摄动分析和变参数控制应用等方面。全书重点论述了复杂航天器 姿态控制所需要的一系列高精度姿态确定方法和高精度、高稳定度、快速机动姿态控制方法。 本书主要面向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设计人员和从事复杂运动体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员,同时也可供航天器设计、自动化控制等相关专业的高校研究生阅读参考。
非合作目标追踪是无人系统控制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作者针对智能放牧系统研发需求,以无人机为放牧机器人主要执行平台,面向牲畜关键个体、牧群等非合作目标,针对无人机智能放牧所需通用、共性技术,即无人机追踪技术,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无人机滤波、导引与控制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与 研究成果,以促进该技术发展以及指导相关专业人员提升设计能力。 本书可作为从事无人系统控制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参考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农业工程、自动化、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