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选取了世界各国建造的百余款经典航天器,涵盖了人造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和航天探测器。同时,为了增强本书的阅读趣味性,大部分航天器配有多幅精美图片,且每种航天器的研发历史和实用性能均有介绍,并详细罗列了各项参数,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航天器。本书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而且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科普读物。
人与动物不同,毋庸置疑。我们与黑猩猩不到2%的基因差异,终究导致了人兽殊途。然而,人是一种动物,也毋庸置疑。人类还有超过98%的基因和黑猩猩完全一致,因此,若从基因科学的层面来看,人类就是“第三种黑猩猩”。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成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才几万年的历史。若以自然史的时间轴来检视,这不过须臾一瞬。那么,这种演化是如何发生的?人之所以为人,究竟是哪些关键因素起了作用? 贾雷德·戴蒙德从多个方面讨论了上述问题。作为一个生理学家,他谙熟于人类的生理特征和演化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理基础,人类才得以演化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这是我们成为人的前提。但戴蒙德的叙述没有止步于对生理层面的解释,而是将眼光延伸到人类多层面的文化表现和社会发展。我们拥有语言、艺术、文明,自诩
本书是关于世界上体型优选的猫头鹰——毛腿渔鸮的科学人文图书。作者乔纳森·斯拉特从事鸟类学博士研究项目时,在俄罗斯的林海雪原开展了长达五年的科学田野调查。他以生动、准确,富于文学性的笔调,将自然观察的经过全程记录下来,为读者详细出描绘一幅毛腿渔鸮在远东冰原上的生活图景。同时,书中也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普通人和毛腿渔鸮这一珍稀鸟类的共生共存关系。可以说,本书全面展现了远东冰原上的生灵、人类、居住地、自然景观及文化风貌,是一本集人与动植物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思考等于一体的科普人文图书。
本书首先介绍了导航术的发展历程和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其次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状况进行了说明,然后围绕应用领域分别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及消费娱乐应用、目标跟踪与人员监控、环境监控与公共安全、测绘应用、农业应用、军事应用、交通应用、民用航空应用八个方面介绍了北斗的应用和前景,*后系统总结了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及价值。
借助先进的神经科学和进化生物学手段,以及作者自己对巴拿马丛林深处的小型南美泡蝉的重要研究,瑞安探讨了几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动物认为某些特征是美的,而另一些则不是?还有,动物是否拥有与生俱来的对性的审美?如果有,它的根源又在哪里?瑞安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大脑——尤其是雌性的大脑中,她们才是生物演化这部木偶戏的幕后演员,引导着雄性进化出了美的特征。这种关于性之美如何进化的理论解释了动物届里惊人的多样性,并为人类对美的感知与其他动物的相似程度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2年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成立65周年,作为共和国神盾利剑的锻造者,二院不断书写着壮丽的空天防御事业新篇章。 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建院初期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是我国火箭(导弹)控制系统专业技术研究院,现为我国空天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是我国最重要的导弹装备研制生产基地。建院60余年来,一代代二院人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勇扛“科技强军,航天报国”顶梁之责,以“有矛必有盾”的胆魄和自信,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发展我国导弹事业的成功之路,积淀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
色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动物而言,色彩既可以用来吸引配偶、识别同类及其他物种,也可以用来宣示主权、威慑捕食者,以及诱骗猎物,在某些情况下,动物可以凭借其对色彩的非凡运用而逃过一劫。《BBC生命之色》是BBC高分纪录片《生命之色》的同步图书,展示了动物如何运用色彩进行御敌、觅食、繁衍等活动,呈现了生物间独特的沟通代码,讲述了生命进化背后的故事:孔雀为了求偶进化出华丽的尾屏,山魈以其鼻子和臀部的颜色宣示地位,箭毒蛙鲜艳的体色昭示着致命剧毒,孟加拉虎的橙黑条纹助其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作者马丁·史蒂文斯携其近期新研究成果,结合200余幅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描绘了一个我们人类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动物眼里的神奇世界。从蝴蝶翅膀上的紫外线信号,到雀鲷脸上独特的斑纹,再到螳螂虾奇
本书以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为对象,介绍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开发、适航审定与论证过程。全书分为6章,第1章为民用飞机适航基础知识;第2章为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适航要求及关键条款分析;第3章为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第4章为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第5章为民用飞机构型管理;第6章为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典型案例分析。全书涵盖了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从需求,民用飞机操纵性、稳定性与飞行品质要求,飞行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主飞行控制系统、副飞行控制系统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设计原理和方法,
薛定谔,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的德语世界脍炙人口。同时他也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已经成为量子物理学中著名的问题,可以说家喻户晓。他所著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引导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直接导致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薛定谔以一种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文笔引领读者探索生命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内容深刻而有趣,极具可读性。《生命是什么》另附薛定谔于晚年完成的《我的世界观》,是他一生的哲思精粹,中文版这一次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安全课题。《生物安全情报导论》是一本专门介绍与研究生物安全情报理论的专著,站在广义生物安全研究视角,面向生物安全治理重大需求,构筑生物安全情报理论体系,以期指导生物安全情报工作开展,强化生物安全情报对生物安全治理的支持,推动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生物安全情报导论》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生物安全概述、生物安全情报的基本问题、生物安全情报基本理论模型、生物安全情报体系建设理论、基于情报感知的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理论,以及情报主导的生物安全治理方法。
生命是什么 通过生动的文笔和有趣有料的生物学故事,揭开了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不仅生动地解读了生命的定义及奥秘,而且详细地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展现 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讲述了科学家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重新认识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认识地球生命以 及其他智慧生命。 生命是什么 生动有趣,适合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各层次读者阅读。
作为哺乳动物,鲸为何舍弃陆地,选择大海?为了适应海里的生活,它们是如何进化的?又为什么会被冲上海岸?是因为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吗?除了放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20年来不断解剖调查,日日倾听从一具具海兽尸体中传出的声音。
本书系统论述了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分析与建模方法、飞行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卫星的试验技术及星箭组合体联合试验技术等,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基本概念;卫星与运载火箭动力学响应的通用分析方法,涉及低频、中频和高频动力学响应分析及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建模技术;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卫星动力学环境试验条件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实例;卫星与运载火箭的动力学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技术,包括卫星动力学试验、**发展的力限试验和星箭联合试验等。
《系统工程原理与实践》是一本帮助学生学会像系统工程师一样思考的教科书。在掌握了传统的工程学科之后,想要学 统工程的学生往往会发现这个学科非常抽象和模糊。为了帮助使系统工程 具体、 容易理解,本书提供了许多模型供读者学习。本书是为了那些即将成为工程师或科学家,并渴望或已经从事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或工程管理职业的研究生而出版,其主要受众是在单一学科(硬件或软件)中受过教育的工程师,希望拓宽知识面以处理系统问题。
陈阳、梁建宏编著的《多旋翼无人机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从介绍多旋翼无人机各子系统的组成出发,结合理论知识设置了多个实验测试环节,包含机身机械结构子系统、电机/螺旋桨子系统、电源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等主要系统模块。本书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基于模块化的子系统学习以掌握多旋翼无人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及方法,并 终具备形成飞行器总系统的能力。本书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教材,还可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人门指南,亦可作为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师的自学教材。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人机行业飞速发展,警务无人机在警务任务中广泛应用,在追捕逃犯、巡逻搜索、大型活动安保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服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本书从无人机安防应用技术的角度,叙述了装备配置、专业人才培养、行业应用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推动和深化无人机技术与战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战法与训法的有机衔接和无人机安防应用技术的发展。本书为提高篇,论述的内容较基础篇更加详实、细致。
本书以部队航空机务士官岗位职责为导向,以军队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为准则,紧贴机务维护工作需求,对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确定基本内容框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直升机的结构与主要机械系统,包括直升机机身结构、起落装置、旋翼、尾桨、传动系统、液压系统、操纵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等主要系统,以及主要部、附件的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及维护注意事项。同时,本书依据基础理论列举了各系统典型故障的分析和排查,能为学习者胜任航空机务机械技师岗位打下理论基础。 本书采用了新型立体化教材设计,与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将视频、动画、虚拟仿真、实训等各类教学资源以二维码形式植入,便于自主学习和 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本书主要面向高职及职教本科通用航空器维修、飞行器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
这本书针对无人机引发的风潮及玩家喜爱的无人机应用(航拍、竞速),提供了简洁、实用的说明。 这本书可以帮你解决下列问题: 1.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无人机? 2. *次玩无人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3. 如何用无人机进行航拍? 4. 如何组装穿越机? 5. 怎么保养、调校自己的无人机? 6. 无人机的其他应用有哪些? 新手应该了解无人机知识,这里全都有!
研究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创新模式,对指导国内相关行业提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启发意义,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全书分为三部分:*,从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三个方面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第二,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介绍,从高层决策与决策机制创新、研发组织管理创新、全面协同创新、技术方案决策创新、技术跟踪集成创新等经验层面上对中国航天科技创新进行了分析;第三,从理论层面上将创新划分为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决策层面等几个层面,并通过模型对各个层面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书作者先后主持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研究 、 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案例研究 等,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书在研究方法与模式、新史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10月8日, 五院正式创建,中国航天事业自那时起开启征程。 如歌岁月历久弥新,璀璨记忆永恒延续。一代代航天人胸怀爱国之情与赤子之心,笃行报国之志与强国之愿,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无畏前行,但他们从未忘记来时的路,从未忘记为什么出发。 本书通过实地寻访近百位亲历者或相关人员,再现一段段尘封的航天往事,以一篇篇有故事、有情怀、有深度的文章钩沉史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同时,该书征集到数十位平凡的航天个人和航天家庭的故事,展现了航天人的奋斗征程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