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施工。2012-03-01 实施
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均可能面临燃煤掺烧问题。由于锅炉适应煤质特性的范围,以及燃煤掺烧出现的煤质特性多样性和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电厂在实际掺烧过程中缺乏系统、全面的掺烧理论指导,经常出现安全和环保问题,给国家、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现编制《电站煤粉锅炉燃煤掺烧技术导则》技术标准,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本标准对涉及煤粉锅炉燃煤掺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和规定,包含以下内容:术语和定义、不同锅炉掺烧原则、与锅炉设备匹配的混煤技术指标与计算方法、掺烧方式的确定、掺烧比例的确定、燃烧混煤锅炉的运行。《DL/T 1445—2015 电站煤粉锅炉燃煤掺烧技术导则》规定了在役电站煤粉锅炉燃煤掺烧时对配煤煤种的特性要求及技术指标,掺烧方式与掺烧比例的确定,以及锅炉燃烧混煤时的运行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燃烧烟煤、
DL/T802《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分为7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总则 一一第2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 一一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一一第4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 一一第5部分:纤维水泥电缆导管 一一第6部分:承插式混凝土预制电缆导管 一一第7部分:非开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 本部分为DL/T802的第7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线路器材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先进、张鸿、毛秀钢、李大治、王贤灿、陈凝玲。 本
本标准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技术要求;4、检验方法;5、检验规则;6、结果评定。 本标准由建设部发布,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将标准名称修订为《混凝土用水标准》,将混凝土养护用水纳入本标准;2 增加术语一章,取消分类一章;3 将再生水纳入本标准;4 在水质技术要求中,预应力混凝土用水pH值由4.0提高到5.0,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用水pH值由4.0提高到4.5;钢筋混凝土用水中氯化物含量由1200mg/L减少到1000mg/L;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用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500mg/L;硫酸盐含量由2700mg/L减少到2000mg/L;取消了硫化物检验项目;增加了碱含量内容;5 增加了放射性检验项目;6 确定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为惟一的强度对比试验方法;7 全部检验方法采用国家标准;8 增加检验频率内容。
为确保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应用性能可以满足系统动态监测分析的要求,需要根据PMU的特点制订相关的试验标准。 PMU从研发到生产、试运行到挂网运行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现场投运试验和周期性校验。根据PMU装置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需求,其性能试验包含静态试验、动态试验、数据同步性试验、GPS对时试验、通信规约测试、数据传送延时测试、触发启动试验等。 由于PMU监测记录电网动态过程中的相量数据,为保证测试试验能够反映PMU对于电网动态过程再现的精度、响应时间等指标的水平,推荐对于特定的过程进行连续完整测试分析,为提高分析的效率,应尽可能采取自动测试技术完成PMU的性能试验。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为各电网公司进行动态监测系统规划、建设、开发、运行等提供依据,为不同厂商提供的PMU整合进同一系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机组煤耗在线计算的数据采集处理准则、计算方法和机组煤耗曲线、微增率曲线的获得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风电机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检测单元、传感器单元、数据采集及存储、数据显示及软件功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本通信手段之一。自D1/T546--1994《电力系统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发布以来,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电力体制发生变革,电力系统的通信方式及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目前电力系统载波通信运行管理的要求,特对D1/T546--1994进行修订。 本标准为D1/T 544的配套标准,仅规定电力线载波通信运行管理的特定部分,通用部分由D1/T544规定。 本标准与D1/T 546--1994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电力线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保留了与电力线载波通信有关的内容,删除了其他有线载波通信的内容。 ——增加了“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和定义”四章,删除了“总则”。 ——修改了各
本系列标准包含8个,是中国华能集团规划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联合循环发电、光伏发电的些列标准之一。主要内容涉及光伏发电站绝缘、继电保护、电测、电能质量、监控自动化、能效监测,以及运行、检修与维护监督标准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增加了海轮进江航道尺度的确定方法和原则;调整了原标准中天然及渠化河流航道、性航道和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航道的个别货船代表船型尺度;增加了临河建筑物的选址和布置技术要求;将“港口作业区”的用语调整为“码头、船台滑道、取排水口等临河建筑物”;调整了水上过河建筑物与码头、船台滑道、取排水口等临河建筑物的间距要求;补充了过河建筑物、临河建筑物的安全保障措施等。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监测和资料录取。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以下简称交流充电桩)试验条件、检验仪器、检验规则、检验项目、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充电桩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到货验收等。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以下简称交流充电桩)试验条件、检验仪器、检验规则、检验项目、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充电桩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到货验收等。
本标准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室内环境;6.建筑设备。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扩大规范的适用范围;2.增加了术语;3.重新规定了居室的分类标准及居室的最小人均使用面积和高度;4.对辅助用房的组成、标准及设计要点进行了细化;5.对楼梯、扶手、阳台栏板、门窗等部位的设计有明确要求;6.对宿舍建筑的室内环境及建筑设备、与建筑设计有关的部分作了相应的规定。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是将SD 324--1989《刮板式机械取煤样装置技术标准》和DL/T747—2001《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的内容归并后修改而成的。 本标准与DL/T 747—2001和SD 324—1989相比,主要进行了下列修订: ——大幅度充实、增加了机械采制样装置整机及各部件技术要求的内容; ——增加了煤流切割器(采样器、缩分器)切割速度测定方法: ——修改了整机采样精密度检验方法,增加了制样系统精密度检验方法; ——增加了整机和采样器、制样系统偏倚检验方法,修改了全水分损失检验方法; ——取消了缩分器缩分比检验方法和煤的*水分适应性检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四川电力工业调整试验所、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
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测工作,保证施工期的工程安全和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DL/T?5308—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施工安全监测项目专项设计,编制施工安全监测方案。施工安全监测宜结合永久安全监测项目进行设计,并应提出具体的监测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屏蔽室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T 51103-2015)》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靠前很新的工程实践经验,吸收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优选技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很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5章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
《NB/T 42057—2015 低压静止无功发生器》规定了低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型号命名与产品分类、使用条件、基本电路及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铭牌、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要求。《NB/T 42057—2015 低压静止无功发生器》适用于标称电压1000 V(1140 V)及以下、频率50 Hz的交流电力系统中、用于改善电力功率因数及电能质量的低压静止无功发生器(以下简称发生器),也称低压静止同步补偿装置。
本标准参考了国内外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相关标准、规定,重点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组成、性能要求、应具备的功能和测试方法做出了规定,可指导公用电网及其他类型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建设,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状况实施有效的监测,对监测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分析与评估。本标准目前尚无对应的国际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180号)要求,由组织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编制。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近年中央、地方文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分析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的编制,在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地区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后,经审查会议通过后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25001-2011):核电厂选址质量保证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选址质量保证大纲,质量保证分级,质量保证大纲文件,质量保证组织,接口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 GB/T 50976-2014》由本社编。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确保风电场运行安全、提高工程本质安全程度至关重要。为规范风电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编制,提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编制质量水平,制定本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14号)要求,本标准在总结《风电场工程安全评价方法及验收管理体系研究》成果经验和《风电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规定》应用的基础上,遵循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AQ8003--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和GB/T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了风电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目的和要求 5 基础条件 6 方法和判据 7 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和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8 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管理
为抑制水工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和长期安全性,制定本规范。《DL/T?5298-2013 水工混凝土抑制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且需要抑制碱-骨料反应时,应采取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进行试验论证。
本标准以SD 261—1988为基础修订而成。本标准与SD 261—198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强调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的要求; ——增加了电测技术监督工作对象; ——增加了电测量变送器、交流采样测量装置、互感器的技术监督工作要求; ——细化了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监督要求; ——在技术管理上,增加了电测计量人员、标准实验室和计量标准装置的技术监督要求。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SD 261—1988。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勇、朱晓丽、卢有龙、丁丹一、郭伟。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