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土壤基础知识入手,系统介绍了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本书共八章,分别为土壤基础知识、土壤改良基础知识、盐碱土改良、酸化土壤改良、设施土壤改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技术指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知识,内容包括农业物联网的概述、农业物联网传感技术、农业物联网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处理技术、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等内容。本书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职业农民朋友生产中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成熟技术,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知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学习参考。
藜麦是藜科藜属植物,源自南美洲,因其籽实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众多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被誉为 粮食之母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目前在山西、陕西、青海、吉林、甘肃、河北、内蒙等地均有种植。本书从藜麦的基本情况,藜麦全生育期各阶段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藜麦高产种植技术,藜麦价值、功能和吃法,以及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其中藜麦高产种植技术是全书的重点,也是近年来对藜麦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成果,以期为农业推广人员、藜麦种植农户提供技术参考,同时对从事藜麦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健康等都受到生物入侵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综合介绍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分布格局、外来入侵物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本书围绕典型外来入侵物种,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和环境DNA技术,并结合生物多样性阻抗假说、生态位理论等理论基础,重点从危害评估、扩散路径、阻截技术、防控技术及防控效果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典型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传粉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昆虫传粉是生态系统传粉服务的重要部分,全球约有85%的农作物依赖昆虫传粉,昆虫传粉作物的总产量约达到了全球所有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昆虫传粉每年能创造出1529亿欧元的总产值,约占全球农作物总产值的9.5%,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传粉昆虫还是一些野生植物和濒危植物的特定传粉者,为这些植物的繁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着重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传粉昆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自助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针对重要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分析学科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指出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目标与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自助机制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管理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读本。
《农业风险管理》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灾害发生特点、农业生产风险管理手段分析、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等内容,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灾害与应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索,本书对农业行业的风险预测与保障建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介绍了尼日尔、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和贝宁的基本概况和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农业政策及措施、农业、林业、水利、渔业、畜牧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各国与中国农业合作情况,提出了各国当前农业生产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该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具体建议。
史志诚、尉亚辉、李引乾编*的《栎属植物毒理 学》系统阐述了山毛榉科栎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 毒种及其分布与生境特点;栎属植物的有毒成分;栎 属植物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栎属植物毒理学研究简 史;栎属植物中毒的发病规律;栎丹宁的中毒机理, 栎丹宁生物活化假设 的提出及其证实与再证实, 水解丹宁生物活化理论 的实践应用;栎丹宁的比 较毒理学;栎丹宁中毒的解毒促排技术;牛、羊、鹿 、马等动物的栎属植物中毒及其防控技术;*后介绍 了栎属植物的利用与脱毒技术;栎丹宁和植物丹宁的 应用与安全评价。书后附有栎属重要有毒植物、栎属 植物毒理学研究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近50多幅彩色 图片。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首先,对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学科体系及该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介绍;第三,通过对土壤中的物质能量循环及土壤形成因素的分析,介绍了土壤的各种分类体系及其相互关联,并介绍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形成过程及理化性质;第四,对土壤的分布规律、土被结构及土壤区划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土壤调查与土壤制图将所学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地理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开展较早。其发展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书重点探讨了研究都市型现代农业用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与耕地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方法。具有较高出版价值。
本书在深结全省中药材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药材生产常见问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博采众家之长,结合研究成果,筛选出100个代表性的问行答疑解惑,内容涵盖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概况、区域布局、产地环境、政策法规、质量标准、种植技术(如选地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采收整理)、产地加工等方面。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写道: 我看过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清楚地记载着选择原理。 引起这位伟大进化论者关注的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就是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学巨著。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聪明智慧,为我们保留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但在我国,就是在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是世界上*早*完整的农学全书。但是,一个写出了《齐民要术》这样闻名世界的农学巨著、并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农学大家,在被统治阶级所认可的 正史 中,却没有留下任何的传记,甚至是只言片语,就是在其他同时代的史籍中,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尤其是他的里籍,更是众说纷纭
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和IFOAM国际有机联盟自2000年开始开展对全球范围有机产业发展的调研和数据统计与分析,目前已连续20年发布 世界有机农业概况与趋势预测 。随着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不断增强,许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认证机构、社会组织、有机企业和相关媒体纷纷转载和引用。为了将该目前全球*为权威的有机农业和有机产业年部报告尽快翻译成中文并对外发布,正谷有机农业团队自2012年起已连续6年在IFOAM和FiBL的支持下摘译并发布该年度报告。此项工作为我国的有机从业者带来了大量权威的全球产业信息,使关注有机行业的中方人士能够及时了解和跟上全球有机产业发展的步伐。本书为2019年2月发布的 世界有机农业概况与趋势预测 的翻译引进版。
家庭生态牧场是新形势下畜牧业生产的主要表现 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已经成为我国北方 地区畜牧业经济的主体。建设家庭生态牧场是维护草 原生态平衡、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优质、高效发展 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对牧民生活、生产有很大 的正面影响,是新牧区发展的主要趋势。 然而。家庭生态牧场不仅是一种畜牧业生产单元 ,还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发展草原旅游业的依托 单位。它依托原生态的草原生态环境,集生态畜牧业 、草原旅游、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 于一体,是把畜牧业从**产业转化到服务业、从单 一收入变为多元收入的*佳途径,从而实现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现代畜牧业创新经营体制和 新型牧区旅游业综合体。 由萨茹拉、白音仓、丁勇
本书是对从2008年到2016年九年当中,经历了我国 十一五 、 十二五 二个五年计划,作者团队在体系内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相关工作的系统记录。其中, 十一五 期间主要以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病虫草害研究为主,兼顾本省油菜新品种选育。 十二五 期间主要是全国油菜害虫和油菜新病害黑胫病研究为主,兼顾本省油菜根肿病和休闲农业。九年来,工作范围涉及到全国油菜产区的19个省(市、自治区)中的200余个县(市、区、旗)。在油菜害虫研究、油菜蚜虫危害与菌核病发病的关系、油菜黑胫病研究和利用油菜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对于我国相似地区的油菜病虫害防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参考意义,推荐出版。
本书从小麦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创制、鉴定和优异基因导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与评价。对小麦远缘杂交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为后续小麦远缘杂交改良小麦提供参考;对小麦中远缘物种染色质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为标记辅助小麦育种提供指导;对小麦远缘杂交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生理指标、抗病抗逆性、籽粒品质及营养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综合评价和利用这些种质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团队紧紧围绕粮食这一主线,主动深入江西水稻主产区开展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倾听基层所思、所想、所盼,全面了解水稻产加销全产业链各主体在面临内外因素变化时的各种反应及想法,掌握分析影响当前江西省粮食的热点、难点和堵点,在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和各岗位专家共同协助下,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多篇调研报告获得省部级有批示和国家、省有关部门采纳,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发挥了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产经岗的职能,有效服务全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粮食绿色增产规范化生产技术》在借鉴吸收国内众多学者对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粮食绿色增产规范化生产技术及粮经饲三元结构生产模式,包括优良品种、生长习性、种植模式、绿色栽培、规范化技术、示范应用实例等,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黄泛平原小麦、玉米、杂粮、粮饲兼用作物、部分中药材绿色增产技术,突出了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适合种植者、基层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白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福建为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因此,福建白茶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白茶的发展史。在计划经济年代的1950年-1969年,福建白茶由中茶福建公司统购统销。《中国白茶史(1950-1969)》以中茶福建公司详实客观的历史史料证据,通过中茶福建公司与白茶主产区福鼎、建阳、松溪、政和及闽东、闽北地区白茶的生产、采购、销售及工艺技术改进等的介绍,展现中国白茶二十年的发展史实。
本书由内蒙古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NDYB2018-61)、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乡土树种的收集、组学解析及其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利用(2019GG007)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沙棘果天然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RZ1900002933) 资助,研究工作由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草原英才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内蒙古自治区植物基因资源挖掘与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