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精粹,是世界共同的财富,本书由原动力大奖赛、菠萝圈获奖作品团队执笔,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集艺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细致地为孩子们展现深藏在砖瓦檐台中的智慧、诗词唱诵中的风华和深入骨髓的中式哲学,提升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随着“十四五”规划提出,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今,银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产业布局逐步趋于稳定,银耳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装备创新步伐加快。同时,在乡村振兴、大健康战略的驱动下,消费者对于高质银耳、品牌银耳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逐年扩大,为银耳产业的发展及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阶段,梳理我国银耳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成效与经验,分析产业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展望未来银耳产业发展趋势,对于引导我国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对我国银耳产业发展及我国银耳主产区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银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与思考,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系统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听专家田间讲课 定价 25.80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1月 开本 32 作者 赵广才 著 页数 ISBN编码 9787109261204 内容介绍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听专家田间讲课》基于作者长期一线工作积累,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优质专用小麦概念及其品质特点,尤其是重点介绍了我国小麦以及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其高产优质栽培实用技术,书稿内容简洁、科学实用,很适合广大农民读者学习掌握。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讲 小麦生产基本知识 1.小麦有多少个种? 2.什么是小麦的生命周期? 3.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 4.什么是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
为方便读者对比阅读,书稿按照企业总部所在地区,依次按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顺序进行排布,由于20强企业中,法国乳品企业较多,排在最前面。本书的读者主要定位为国内奶业相关从业人员,因此选择除伊利、蒙牛之外的其余18家20强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每个企业均基于企业官方网站、历年年报等一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梳理各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公司区域布局和产品布局及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等内容,提出可供中国奶业尤其是乳品企业借鉴的经验。国内乳品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所借鉴,或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奶酪、黄油、乳基类特殊医学营养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或创新与奶农的合同签订方式及奶价制定方式,与奶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同关系;或通过并购海外本土企业或在海外建厂,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农产品包装标识现状,农产品包装标识法律法规与标准,主要农产品包装标识要求,以及对茶叶、水果、蔬菜、粮食、食用菌、奶产品、蜂产品、水产品包装标识进行要求与应用示例。用大量的例子和图片展现了我国400多家企业包装设计的创意与思路,体现农产品包装的特色与特殊性。图书图文并茂、排版精良,充分考虑到美观和易读性,适合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企业技术人员阅读,也适合农业创业者参考。
《“十三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健康优质化领域科研技术创新重要亮点成果汇编》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编撰,收录了10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健康优质化领域科研技术创新重要亮点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与推介,以期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公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迫切需求。每个成果分为三个模块:完成单位、完成人、重要亮点成果。重要亮点成果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成果、技术特点和技术推广效果,对相关领域人员研究学习有一定实用价值。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志是记录研究所发展历史的编著,断限上至建所之初的1957年,下至2016年底。全书主要包括概述(前言)、正文和附录,采用章、节两个层次结构。正文共有九章,依次是发展历程、机构与管理、科学研究、交流合作、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党群组织、人物志、大事记等。附录主要包括:职工名录,历届所级领导及处级领导名录,研究员、副研究员名录,各类人才称号人员名录,历届人大代表、党代表与政协委员名录,省部级以上先进工作者名录,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获奖目录,其他集体获奖成果目录,主要著作、主要科研课题目录,导师、博士后、博硕名录。所志编写是以史料为依据、事实为准绳,如实系统反映和记述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力争为读者提供一份可信的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性行业年鉴,旨在逐年记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农业机械化经济技术资料与统计数据,服务现代农业,促进行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发展借鉴与依据。《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年版设领导报告与论述、农业机械化论坛、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及规章、农业机械化工作、农机工业与流通、农业机械化统计资料、农机社团组织、机构与负责人、大事记、附录、索引等栏目。《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编辑委员会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有关农业机械化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领导与专家组成。《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编辑部设在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志(1951-2021年)》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志编纂委员会编
为促进东亚农业历史的研究,探索东亚农业文明的特质、形成、发展与交流,以及优选视野下东亚农业文明的地位,促进东亚国家农史界的交流,特举办“靠前3届东亚农业史靠前学术研讨会暨第3届中华农耕文化研讨会”。本书是将会议的很好论文集结出版,主要包括东亚农业文明的形成、发展与交流,东亚农业科学与技术史体系等内容。是对东亚农史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青海东部农牧业区硒地球化学及应用》是近10余年来地质工作者在青海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富硒资源研究、富硒成果转化及富硒产业建设等工作的系列成果。本书系统总结了青海东部硒的地球化学行为规律,就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等专题作了详细阐述,公布了一批地球化学数据,提出了硒资源在青藏高原农牧业中的应用方向,展望了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战略中的科技机遇。 通过该成果的系统梳理和出版,将青海东部硒的系列成果和应用作为整体展现出来,既在方法技术上形成了系统理论,又在应用上提出了拓宽方向。本书可为青藏高原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亦可为青藏高原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和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本书全面统计了我国2008年到2014年期间获得重量农业科技奖的成果,并介绍了各个获奖成果的项目内容、主要成果、获奖单位与人员,全书内容均为作者统计收集的一手资料,可供科研人员、农业领域的生产者等参考。
《中国农业科技院年鉴2017》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编写,内容涉及科研与推广、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人事管理与人才建设、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人物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大事记等,全面反映了中国农科院在2013年的重大事件、工作业绩和研究成果。
《农科英才2018》汇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部分杰出科研人物的事迹,同时收录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有厚德博学的两院院士,有辛勤耕耘的科技专家,有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有服务三农的功勋集体。通过本书的出版,铭记这些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代表和功臣的很好事迹和精神财富,并发扬他们的可贵精神与很好品质,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成才。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近期新阶段,具有宽领域、广渗透的特性,可以应用于不同区域、多元场景、各类主体和各个环节,是一个全面、立体、融合的智能化产业体系,对于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提高农事管理效能等具有重要支撑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此,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组织编撰《全国农业农村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2024》,以宣传和鼓励,进而推动全国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集体智慧的结晶,井吸收了合作成员国及国际商品机构的专业意见,对国家、区城和全球层面衣产品、渔产品及生物燃料未来10年市场情况做出一致评估,为前瞻性政策分析和规划提供参考。本展望预测了未来10年粮食及农产品市场驱动因素的发展趋势。虽然在许多重要方面将会取得进展,但为了实现2030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农业部门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及更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本书是我国农田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磷素演变及其磷素高效利用近期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我国不同区域农田、不同土壤类型30多年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全磷、有效磷和磷有效化系数的演变特征及其土壤磷盈亏的响应关系,植物吸收磷的演变特征,土壤磷素利用率,土壤磷素形态演变特征,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农学阈值等。本书数据资料翔实,时空跨度大,研究结果为磷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磷肥高效施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书出版之际,正是我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化肥减施增效和国家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的关键阶段,对我国乃至世界农田长期试验的发展、土壤质量提升、肥料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意义重大而深远。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由高速增长适应性调整为中高速增长,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以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饲料、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为对象,对未来10年的生产、消费、价格、贸易进行了展望,主要结论如下:一、谷物自给率稳定在97%左右。二、油料生产稳步增长,进口增加明显。三、棉花产量和进口呈下降趋势。四、食糖消费继续增长、自给率下降。五、蔬菜需求继续增加、供给有保障。六、水果生产增速放缓、消费增长较快。七、肉类生产能够基本自足。八、禽蛋产量和需求继续增长。九、奶类生产放缓、进口增加。十一、饲料产需将出现缺口。十、水产品产需缺口有所扩大。
为贯彻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开展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编撰出版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南(第一辑)》。本书收录了2019年国家中心公布的40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茶叶、粮、油、食用菌、中药材、肉、蛋、奶、鱼及初加工品等,全面介绍了每个产品的主要产地、品质特征、环境优势、收获(出栏、捕捞等)时间、推荐贮藏保鲜和食用方法以及市场销售采购信息等,并配以精美图片。该书可扩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宣传,提高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发挥消费引导的作用,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促进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志(1958—2020)》的记述起于1958年,止于2020年。为保证研究所发展历程的完整性,记述上限有一定突破,对1958年建所前的历史事件多采用概述。 本志运用述、记、传、志、图、表、录7种体裁,采用章节与条目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以第三人称表述,除各章概述外,一般只记不议。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编纂每节的工作人员姓名附在相应章节末尾。 本志的篇目设计以体现果树所62年改革发展历程为主体,采取章节体式,横分门类,纵向记述,遵照“以横为主、横中有纵,按时叙述、详近略远”的原则,全面、准确、简洁、规范地记述果树所在机构沿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国际合作、平台基地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或成就,突出其时代特点。
第一章概括介绍了智慧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国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三江源贵南典型区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第二章阐述了三江源贵南典型区的概况,包括高寒草地的分类、分布区气候概况以及气候季节变化特征;第三章总结了高寒草地的智慧放牧管理,包括牧草不同物候期的放牧管理措施及成效;第四章总结了高寒草地人工饲草地建植管理措施,从土壤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确定,到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方法及田间管理措施,最后对人工草地牧草智能监测及产量预测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与验证;第五章讲述了高寒草地草产品的青贮发酵技术,分别从低温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到适时牧草刈割收获时间的筛选及很好青贮时间的优化,最后提出牧草青贮的集成与应用;第六章阐述了饲草料深加工后的高效利用技术及精准配置方案;第七章系统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