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本书突破了以往学界单一圩田史研究视野的局限,而把唐宋时期长江下游圩田的开发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联系起来考察。全书以正史方面的文献为基本史料,结合考古、档案、方志、碑刻、文集、笔记、圩田志等相关资料,围绕唐宋时期圩田的开发与修筑、圩田的管理、圩田的经济地位、圩区的自然灾害以及圩田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重要议题进行了翔实讨论与细致分析,既注重宏观考察,也致力于个案研究。本书基于新视野,运用新方法,探讨新问题,既促进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和结合,拓展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又注重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协调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证本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与历史借鉴。本书适合在
本书分为三篇八章,第一篇是理论篇、第二篇是路径篇、第三篇是案例篇。第一篇的内容为智慧农业概述、智慧农业的发展;第二篇讲述了智慧农业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智慧农业之农业物联网、推助智慧农业的大数据、智慧农业之农产品电商、发展智慧农业的难点与对策;第三篇完全通过案例解读智慧农业实践。全书把智慧农业实践的理论和法规通过流程、图表的形式呈现,讲解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快速掌握重点,同时避免了晦涩难懂的理论归纳。本书可供政府和智慧农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建设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入驻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研究者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在促进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将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运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是在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再生利用的农业发展方式。本书结合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介绍了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同时介绍了一些具体实例,探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可持续绿色发展。 本书适合从事农业资源再生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的管理、经营、生产、教育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冬虫夏草资源管理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了冬虫夏草的历史渊源、地理分布、现代研究、采挖与管理、鉴别与保存及食用方法等内容,同时也对冬虫夏草产业、产业链各环节、产业相关人员、法律法规、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 《冬虫夏草资源管理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作者带领的冬虫夏草课题组历时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可供广大关心农牧区发展、关注冬虫夏草产业的读者阅读。
本图集是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结合水利部“948”计划项目“优选渠系建筑物制造关键技术引进”(201316)、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土综合技术研究”(201001027)、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技术与示范”(2012BAD08B05),在总结了靠前外已有技术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矩形渠的质量标准、规格做了系统的研究,并给出了设计标准图,同时补充完善了防冻胀技术等近期新成果。本图集共分整体式预制混凝土矩形渠、拼接式预制混凝土矩形渠等产品的标准图及防冻胀技术等措施图。
可持续发展不简单的等同于生态化或者环境保护,它是由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因此,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使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要协调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经济压力。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维持稳定的增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党的 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 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内容方面,任军著的《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分别从人口、环境、资源能源、区域经济和消费等方面展开阐述,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内容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等。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向结合
鲁植雄、兰心敏主编的这本《图解水稻收割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稻收割机的使用、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等内容。全书共分七章:水稻收割机的故障诊断基础、水稻收割机的使用、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割台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脱粒装置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底盘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水稻收割机故障诊断案例。 《图解水稻收割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图示为主,并配有相应的图解文字加以说明,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尤其适合于水稻收割机的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阅读,也可供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考。
《中国玉米灌溉与排水》是在广泛收集靠前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编者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博采和旁引靠前外玉米灌溉排水领域新研究成就,撰写而成的一部系统论述玉米灌溉排水区划、灌溉排水理论与技术和中国灌溉排水现状的科技专著。 全书共14章,包括中国粮食生产与玉米、中国玉米灌溉区划、中国玉米排水区划、玉米生长发育的水分生理特征、异常水环境对玉米生态与产量的影响、玉米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玉米灌溉制度、玉米地面灌溉技术、玉米节水灌溉技术、玉米灌溉排水工程、墒情预测与灌溉预报、玉米旱涝灾害对策与水环境治理、玉米灌溉分区的节水工程措施分析、玉米排水分区工程措施分析等内容。 《中国玉米灌溉与排水》内容系统完整、资料较为丰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写法,突出反映玉米灌溉排水学科的新成就。可供从事农
《明日的餐桌》探讨的是人类未来的粮食/食品问题。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一对夫妻,帕梅拉·罗纳德(Pamela C. Ronald)是一位遗传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她的丈夫拉乌尔·亚当查克(Raoul W. Adamchak)是一位有机农场主,同时为戴维斯分校经营学生农场。而本书论及的两大内容,有机农业和转基因作物之间,也如同他们的婚姻。本书提出,将基因工程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农业与生物科学结合,也许是 合适、对环境 的未来农业的 策略,能够帮助解决解决未来人类的粮食问题,拯救地球。为了说明转基因技术和生态农业有机结合的可能性,帕梅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转基因植物在生态农业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及其原理,拉乌尔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农业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有机或常规技术束手无策,而转基因技术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共有五章内容。 章主要介绍了2021-2022年以来中国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植物重大病虫害风险、动物疫病风险、生物安全风险、非传统农业风险等农业重大风险包括的种类及其造成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当前农业风险管理面临 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新要求、全局性和系统性风险依然突出、非传统风险造成的影响持续时间长等新形势;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通过服务创新加强农业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完善“保险+期货”产品设计、采取智能化技术管理农业风险等较好的成功案例;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指出了当前农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对农业风险认知严重不足、风险预警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保险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不断强化农业风险管理理念、健全农业风险监测服务体系、完善风险管理科
本手册全面系统介绍了设施蔬菜的种子处理、育苗、耕整地、移栽、直播、田间管理、环境控制、收获等作业机械的类型、构造、使用、作业质量规范、技术参数等知识和技术。主要涉及种子处理、育苗、耕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环境调控、收获等设施蔬菜生产各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技术。 本手册既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设施蔬菜机械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试验和维修等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
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不断改造传统农业,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从过去单纯的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现在推广全产业链集成组装的新技术,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农业新技术推广案例选编》筛选整理了近年来各地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成功典型案例,如杂交小麦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油菜绿色高产高效345技术模式、仙桃鳝鱼从品种到生态养殖到市场全链条技术等,总结分析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创新具有的指导意义。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我国硒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理分布不均匀,城乡居民硒摄人量不足,是 的缺硒大国。近10多年来,我国富硒农产品备受市场关注和青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从2015年开始,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每年出版1部。郭岩彬,赵桂慎,于建泉主编的《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在〈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6)》的基础上重点 新了 外富硒农业发展产业数据、新的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各天然富硒区和缺硒区富硒农业产业新发展情况、相关标准及认证等内容。此外,在天然富硒区和非富硒区的产业发展报告中还增加了区域品牌建设情况。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
张欣悦著的《带钵移栽水稻秧盘制备》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部分,关于水稻的相关知识,主要对水稻起源、种类划分、种植区分布和栽植技术进行概括性的介绍。第二部分,关于带钵移栽水稻秧盘制备的系列研究,在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介绍水稻秧盘的种类、制备技术及应用情况,着重介绍带钵移栽水稻秧盘制备的系列研究, 介绍了带钵移栽水稻秧盘的实际应用示范情况及效益分析。
本书介绍了退牧还草工程概况及其固碳效益评估的意义,并总结归纳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评价的进展与方法,利用Meta分析揭示了退牧还草工程对草地碳库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阐明了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NPP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基于清查法建立了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碳库基线,估算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量及工程区碳汇,明确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速率及潜力的空间格局,基于IPCCTier2方法估算了退牧还草工程土壤固碳量,进一步分析了退牧还草工程固碳能力与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和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土壤固碳动态格局,并评估了退牧还草工程的综合成本效益。
陈德俊、陈霓、姜喆雄等编译的《国外水稻联合收割机新技术及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根据日本《农业机械学会志》和专业会议论文等有关资料编译而成。全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介绍了日本半喂入(穗喂入)和全喂入(普通型和通用型)两类联合收割机从1996~2012年所开发的新技术,其内容涵盖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籽粒处理、操纵、行走、自动控制、配套动力、维护保养以及信息化联合收割机开发等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上述两类联合收割机在收割、脱粒、清选和行走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还介绍了被称为介于全喂入和半喂入之间的梳穗式(站秆脱粒)联合收割机的试验研究。另外,还摘译了原苏联有关谷物联合收割机清选机构的设计计算理论。本书对了解日本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沿革和发展近况、对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产品开发和理论研究有一定参
近年来,自然风格花艺风靡了 花艺圈。在本书中,林淇老师倾情讲解了自然风花艺的花材应用,并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创作感悟。 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是基础知识,包括花材的处理及养护方法、工具与器皿的基本知识和自然风插花对固定方式。第2章到第6章分别按照春、夏、秋、冬、叶的不同启发来划分,共有72个案例,详细讲解了设计思路以及制作过程。 希望本书可以带给花艺师和花艺爱好者新的感受和启发,使读者感受到鲜花的情绪与生命力,感受到自然风格花艺的野趣与韵味。
SOD果品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快、增值空间大,农民种植热情高。但是由于配套技术跟不上,果品质量没保证,市场不规范,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市场混乱,使农户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基于此种情况,作者特根据自己十几年对SOD果实的生产和研究经验写了本书。本书主要写了SOD果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各种水果的配套栽培技术,具体包括苹果、软籽石榴、大枣、葡萄、红香酥梨、大樱桃、核桃等。本书适合果树种植者、经营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