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自古药食同源,是中国名贵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驰名海内外。近年来,假年份和异地陈皮充斥新会市场,严重威胁新会陈皮产业健康发展,严重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江门市档案馆(江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新会区档案馆、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选材新会陈皮编纂特色志书,旨在系统呈现新会陈皮的历史与现状,记录新会大红柑果树、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轨迹和人们的奋斗历程,反映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本书上限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2022年末,从陈皮的生长环境、种植、炮制、产业、价值、品鉴和文化七方面介绍新会陈皮,并附有大事记和陈皮相关保护条例等。图书图文并茂,是目前少有的、成体系地介绍新会陈皮的图书。
本书为我国花卉、瓜果、蔬菜等植物相关历史和文化问题的专题论文汇编,共收集作者近十多年发表的学术论文40多篇。上编为花卉 分,既有对花卉文化概念,我国花卉文化繁荣状况、发展规律、民族传统,我国国花等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理论阐发,也有对梅、杏、牡丹、水仙、杨柳、芦苇等花卉植物个案的深入探讨,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面貌和民族特色。下编为瓜果、蔬菜及农书的系统考论,分别就西瓜、南瓜、黄瓜、丝瓜等外来植物的起源和利用,梅杏等水果的种植应用,莼菜、茭白等蔬菜的相关名实问题等进行专题考辨,解决了很多长期困惑的问题。
本书介绍了用于烟草导入系群体构建的377份烟草核心种质基于重测序的特异性位点集(SNP)(野生烟除外)、生物学特性、抗病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等表型,其中烤烟资源还介绍了烟叶收缩率和物理特性表型。野生烟资源配有田间单株、花的特征图片和种子、花粉的电镜图片,其他资源配有田间单株叶片、花序的特征图片。 本书图文并茂,集烟草种质资源的特异位点集和表型鉴定于一体,是烟草基因组育种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可供烟草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精心收集整理了50多篇文章,按照“辉煌历程”“珍贵回忆”“风流人物”“企业风采”四个专题,系统概述了农药研发、产业发展、制度建设、标准制订、安全环保、推广应用、 贸易、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内容,其中蕴含了农药行业发展缩影, 专家的成长经历和难以忘怀的记忆,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等;此外,还编辑整理了“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大事记”,其内容基本涵盖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发生的重要事件。 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和学习交流价值,可供相关政府部门、农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药推广应用部门、图书馆等单位和广大读者查阅、参考和收藏。
本书详细地阐述了以广西为主要代表的南方不同富硒土壤类型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土壤硒素活性的关键因子,揭示出了硒与其他有害重金属的伴生关系以及土壤硒素动态变化特征与土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土壤硒含量、硒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作物吸收的硒含量及其有效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和全面的介绍;提出了农林土壤硒素安全利用评价模型,并基于食品含量标准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土壤硒素安全阈值,系统而科学地提出了富硒土壤分类标准和富硒农产品标准以及不同类型富硒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为富硒土壤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及天然富硒区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本书是从事生态高值农业生产、科研部门的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的理想读物,也可作为与农业科学有密切关系的农业
《茶叶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学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系列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的色谱-质谱高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被批准为 AOAC 终官方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灵敏度的特点,适用性广。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了茶叶农药多残留基础性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建立,茶叶残留农药的萃取和净化效率研究,茶叶水化对残留农药提取效率的影响及不确定度评定,茶叶农药残留测定基质效应评价,茶叶农药残留测定方法耐用性评价及误差分析,茶叶陈化样品和污染样品农药降解规律研究,茶叶中653种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分析方法AOAC标准建立。 本书可作为科研单位、质检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及农药开发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学教学参考书。
“马铃薯百科全书”是一套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全面介绍马铃薯知识的 性工具书。《马铃薯种质资源利用与改良》是“马铃薯百科全书”丛书中的一册,包括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分类与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改良技术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四部分内容,全方位分层次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的分类基础、分类与演化、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法等内容,汇编了马铃薯重要资源性状的评价方法,总结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改良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总结了马铃薯野生种和栽培种以及栽培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全书以词条形式全面呈现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所包含的众多知识点,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部全面介绍马铃薯种质资源理论知识、研究现状和进展等方面的科普性读物,也是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的有益参考用书
该书的编写组织了 上植物病害流行学相关领域的35名专家学者,在 版的基础上注重学科发展,内容上体现了目前 上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进展、 理论、方法和热点,该书体现了植物病害流行学 水平。该书适合于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学习参考以及大学教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教学和科研的参考,该书内容丰富,观点前沿,一些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我国主要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为防控我国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一定的依据。
.
李祥瑞编著的《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第2版)(精)》在选图中,以常见畜、禽寄生虫为主,实物和染色标本相结合,病原和典型病变相结合,力求反映病原和疾病的全貌。 《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第2版)(精)》适合农业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本书概述了广西杂粮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优异特性,选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两个项目收集的高粱、谷子、薏苡、籽粒苋和荞麦种质资源265份,对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利用价值加以详细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大专院校师生、农业科研人员、人文地理研究者、农业管理部门工作者、杂粮作物种植及加工者、农技人员等阅读参考。
本书收录了川西北草地20科96属271种野生牧草、28属52种栽培牧草以及29属50种毒害草。除了植物分类学特征以及生态和生物特性外,本书还对牧草的饲用价值、栽培和加工利用方式以及毒害草的毒理特性进行了描述。每个物种配置了植物生境、全株、局部构件(包括放大镜、解剖镜下的)等多张彩色照片,便于读者识别和鉴定。此外,在描述分布范围的基础上,还绘制了每个物种在四川省内的县域分布图。 本书可供草学、畜牧学、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等领域相关人员查阅参考。 审图号:川S(2022)00018号
本书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了各种理化诱变因素及其剂量测定方法和辐射处理方案等;第3章则论述了突变的遗传基础;第4章重点介绍了诱变处理种子当代产生的损伤和生物学效应;第5章和第6章则在此基础上对诱变处理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作物各世代的种植选育方法做了详细介绍;第7章突出介绍了高产、抗逆、品质等重要性状的突变育种技术方法;第8章以离体培养技术、加倍单倍体技术、标记和基因分型为主要内容,阐述了诱发突变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来提高突变育种效率的技术方法。
本书为《世界遗产委员会观察报告论文集》的英文版,全书共分为“世界遗产 战略的实施与机制建设”、“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和“世界遗产近期焦点问题”三大部分。书中论文围绕2013年至今历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内容展开讨论,关注 范围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与管理,世界遗产领域不同参与者的观点与认知角度, 战略的实施效果,《操作指南》等世界遗产领域规则文件的修订等多方面的问题。论文详细、深入地介绍世界遗产的 管理体系、世界遗产公约的运行方式、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管理,以及遗产大会所反映出的遗产理论和保护实践发展的近期趋势。
本书以2022年水利部实施两轮次“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和“抗咸潮保上海供水”专项工作为重点,系统梳理水情、旱情、咸情,客观展示水利部门把握规律、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保证秋粮作物用水需求、保障 粮食安全、保障长江中下游上海等城市供用水安全的全过程,讲述水利抗旱保大局工作的丰硕成果,深入总结长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经验,为做好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提供历史借鉴与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防灾减灾、水工程统一调度等领域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水利相关专家学者、水利新闻宣传工作者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作为教辅材料参阅。
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的支持下,作者团队对部分综合性状优良、栽培范围较广的食用菌品种及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分析与评价。 基于上述调查和鉴定评价编写本书,本书共三章,分别介绍了广西食用菌种质资源概况、栽培食用菌种质资源、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图文并茂,详细描述了每份种质资源的采集信息、生物学特性、栽培性状等。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保育、研究和利用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农业管理部门工作者、食用菌栽培和加工人员等,旨在提供广西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有关信息,促进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甘薯生物学》一书由我国甘薯育种专家、西南大学研究员李坤培、张启堂二位教授主持编写,同时吸收了9名校内外甘薯研究专家共同参与编写。书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薯的根、茎、叶、花、繁殖、胚胎、果实、种子、生理、生物化学、生态、遗传与品种改良、栽培、储藏、实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加工生物学等十七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从形态学、生殖发育、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对甘薯做了全面的研究,涵盖了同领域研究的 进展,是对 外甘薯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开发利用的全面总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