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花是一种非常精美的仿真花,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第一到第三章分别介绍了通草花的历史、制作通草花的工具和材料以及通草花制作的基本技法。第四章为通草花的制作教程,结合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讲解,由浅及深地讲解了十几款精美通草花的制作方法,部分复杂案例还配有配套的视频教程,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第五章为通草花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授大家如何将通草花制作成实用的胸针、摆件等,让通草花真正地进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第六章为通草花作品欣赏,为读者呈现更多精美的通草花。阅读完本书,大家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技巧,举一反三,制作出不同的通草花作品,获得自主创作的成就感。
该书列举了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制定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旨在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并了解我国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的管理措施,促进公众对转基因的客观评价。这本书通过图文形式,以科普的方式向公众介绍转基因的出现和发展、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帮助读者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转基因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常见问题,为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赏兰实用全书》作者在吸收传统赏兰理论的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全面系统地构建了现代兰花鉴赏理论体系。书中介绍兰花鉴赏的概要,包括兰花品鉴的人性化、人格化,精致化、灵巧化,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各类兰花(春兰、春剑、莲瓣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的品鉴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兰花瓣型花鉴赏、色花鉴赏、蝶花鉴赏、奇花鉴赏、叶艺品鉴赏等。本书为刘清涌扛鼎之作,集中反映了刘清涌赏兰思想。 全书收录了1000余种兰花珍贵名品,以图表意,让读者在轻松愉悦地欣赏名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无疑,对于广大兰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赏兰“百科全书”。
本书在重点梳理农产品供需理论、农产品价格形成及波动理论、农户经济决策行为理论、 贸易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生产消费两个环节、国内国外两种市场”的研究视角,构建了“ 生产替代、国外进口替代和 消费替代”的三维分析框架,阐述中国玉米供给过剩的形成原因。重点聚焦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刚性上涨机制触发的三重替代: ,玉米挤占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导致玉米播种面积迅猛增长,玉米供给量迅速增加。第二,饲料企业大规模使用进口替代品,例如高粱、大麦、DDGS、木薯替代 玉米,导致玉米替代品冲击 消费市场。第三,小麦作为饲料原料替代 玉米,挤占 玉米消费市场。基于上述分析框框,从 生产、 消费以及国外进口等三方面提出 的玉米调控政策。
本书以全彩、问答的形式,分五篇81个问题生动形象讲述和剖析了就在我们身边农药的相关知识。 篇为概念篇,主要介绍农药的基本概念,特别是社会公众 关心的内容,如什么样的农药可以称为绿色农药,生物农药和生物源农药是一回事吗,什么是农药残留,什么是纳米农药,转基因作物与农药、农药研发与医药研发的异同等;第二篇为管理篇,介绍我国农药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农药登记管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并与发达 进行对比;第三篇为安全篇,结合当前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农药毒性问题,对“毒韭菜” “毒茶叶”“毒生姜”等代表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剖析;第四篇为生活篇,主要围绕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如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否真的不使用农药、农药残留检测等进行介绍,并对主要农作物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进行简单介绍;第五篇为故事
根据现代养羊业发展的技术需要和作者40年来的科研及生产实践,精心编写了《高效养羊全彩图解+视频示范》。本书涉及养羊生产的各个环节,内容包括羊品种与选育、羊的营养需要及日粮配制、绵羊饲养管理、山羊饲养管理、羊肉生产技术、羊的繁殖技术、羊病防治、羊的饲草资源与加工利用、羊场建设、羊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羊的福利养殖以及提高养羊经济效益的途径。共12章,与传统的养羊技术图书相比,增加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福利养殖内容,与现代养殖需求 为紧密。 本书紧密结合现代养羊生产需要,既有切实有效的生产经验总结,又有适用新技术的介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的养羊生产者和管理者、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科研及科普工作者学习使用,也可作为教学、推广及职业培训教材。
黑土作为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本书主要介绍了建三江分公司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黑土保护实践和技术联合攻关过程中,逐步形成“四化一结合”的稻田黑土保护“三江模式”,即生产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标准化、产质协同化,用养相结合。该模式以本田标准化格田改造、育秧基质土改良、秋摆盘、自动化温汤浸种消毒、叠盘暗室育苗、密苗节本栽培、控制灌溉、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叶龄诊断、绿色农药替代、分段收获、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稻田综合种养等农业创新技术,突破了黑土耕地保护与水稻丰产高效协同的技术瓶颈。
农业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所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实现农业节水的目标日趋严峻。考虑到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节水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本书首先测算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以此表征农业灌溉技术水平;其次在测度农业水“回弹效应”的视角下,分析了灌溉技术引致的农业节水效应; 对其影响路径及调节对策进行理论剖析和实证研究。本书在理论上就灌溉技术对农业节水的促进、抑制作用并存的事实及其影响关系提出合理解释,丰富了农业节水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全国和分区域视角下系统分析其影响路径、影响程度和调节对策,能为各地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节水策略提供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本专著以烟叶产质量协同提高为目标,重点针对当前烟叶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播栽期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群体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生石灰的不同施用量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不同镁肥种类对土壤镁含量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特性及烤烟产质量形成的影响、田间优化烟叶结构措施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等专题内容的研究,并进行生产示范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产区烟叶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本专著的内容对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有着重要参考值。
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农业科研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在有限财政和 体制转型背景下来讨论中国农业科研绩效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农业科研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被称为一种“ 公共产品”。本书首先分析了农业科研作为公共产品的现实必然性与特殊性,新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价思想对农业科研绩效评价的适用性,及农业科研绩效评价的特点,采用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分析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过程、强度和方差贡献;运用Bootstrap-DEA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析了资源配置效率,以及不同单元科研绩效水平和差异,并尝试从体制改革角度探讨影响农业科研低效率和低效益的环境因素,提出提升农业科研绩效的路径。
本书研究和总结了苹果树苗木生产与研究现状,并立足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和多年来矮砧苹果栽培管理技术经验,从专业化苗圃繁育基地的建设,基砧苗的培育,矮化苹果苗木的繁育,苗木出圃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矮化苹果苗木繁育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本书一是系统性强,从专业化苗圃基地建设,到基砧苗、嫁接苗繁育以及苗木出圃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都做了系统介绍;二是内容新,注重介绍苗木繁育、砧穗组合、品种区划等方面的 科研成果;三是理论实践相结合,对苗木繁育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交代清技术,分析明原因,理论实践相结合。希望能为推动矮化栽培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做出点滴贡献。
本书以除草剂阿特拉津为研究对象,选择香根草为修复植物,从香根草对淹水土壤及旱地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收和降解、阿特拉津在香根草根际土壤中的降解产物、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与阿特拉津降解的关系等角度,明确了香根草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收和去除效果,阐明了环境因子与降解菌和阿特拉津降解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香根草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收和降解机制。 本书对深入认识植物及其关联微生物形成的联合修复在阿特拉津污染修复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香根草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本书的基础资料及研究经验可以为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科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植物病虫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生产类专业、草业科学类专业和综合性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学科基础课。作为上述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植物病虫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病理学基础、昆虫学基础及实验三个部分。植物病理学基础分为植物病原菌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病害侵染过程和循环,昆虫学基础分为昆虫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基础实验部分共有九个实验,通过理论和实验学会认识和初步鉴别植物病害和昆虫。该课程内容可作为认识植物病害和昆虫及进出口植物及其植物产品中病害和害虫检验检测的基础,也可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和昆虫的兴趣以及了解植物病害和害虫在植物保护中的重要性。
藠头加工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本书结合当前我国藠头加工与质量安全的实际,以 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总结了藠头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有益经验和研究成果,以传统加工方法与现代食品科学结合,系统地介绍了藠头净菜、藠头罐藏品、藠头腌制品、藠头干制品、藠头糖制品、藠头饮料制品、藠头功能成分提取等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系统实用,可操作性强。本书适合广大藠头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人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阅读,亦可供农业、食品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由于橡胶树死皮危害严重,各植胶国都十分重视对橡胶树死皮的研究。多年来,围绕橡胶树死皮发生机制与防治技术,各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团队一直从事橡胶树死皮发生机理解析和死皮防治技术研发工作,在橡胶树死皮发生机制与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鉴于当前橡胶树死皮高发、危害严重,而基层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技人员及胶工对橡胶树死皮缺乏认知和了解,急需一本 图书来系统介绍橡胶树死皮发生及其防治技术。为此,我们在多年从事橡胶树死皮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全书分为三篇,共十章。 篇为橡胶树死皮研究进展,用4个章节( 至四章)系统介绍了橡胶树死皮的概念、类型、危害、 外发生概况及在死皮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篇(第五至八章)详细介绍了我国主要植胶区
本书作为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立项资助的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畜牧高科技园区创新体系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大邑‘智能种养生态循环科技产业园项目’的实证分析”和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种养循环技术体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组织了多方专家力量,紧密围绕农业种养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终形成《农业减排增效与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本书力求系统地梳理种养业减排增效的关键技术、简明扼要诠释技术应用操作流程、科学指导生产实际。本书集成了近年来农业减排增效与废弃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阐述了种养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技术与模式供农业科技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农业农村减排增效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