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柑橘黄龙病缺乏直接有效防控病原菌的策略,本书作者及项目组成员利用现代组学和生理生化等技术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解析,创造性地建立黄龙病抗菌剂筛药、纳米透皮供药体系,在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将全书分为6章,系统地介绍了柑橘黄龙病防治策略的**进展,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葛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葛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本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葛种质资源研究,全书共8章,主要对种质资源学的相关基本概念、发展简史与研究进展和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葛属植物的命名与分类,葛属植物的分布、起源与演化,葛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保存,葛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目的和方法,葛种质资源表型和分子标记鉴定评价的研究进展,葛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展和发展方向,国外和国内葛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建议,优异粉葛、野葛、葛麻姆及其他优异葛种质资源进行了简要而系统的论述。
《中国葡萄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是首次对中国葡萄地方品种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内容重点放在葡萄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特性和品种资源描述,包括资源调查地点、生境信息、植物学信息和品种评价等。资料完整,翔实,图文并茂,对葡萄地方品种科研与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 园林博览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参展城市的共同支持下,在参建院士、大师的专业工作和全体规划设计、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建成开放!“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主题、“共同缔造”“美丽宜居”理念、“生态、创新、传承、可持续”特色,彰显了本届园博会的宗旨,铸造了本届园博会的高度。本届园博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城园博”营城理念,采取“1+1+N”联动模式举办园博会。其中,一个主展园实景展现34个省级行政区共39个展园,9个徐州 友好城市展园,1个上合组织友好园和1个展现“徐风汉韵”人文本底的徐州园。 本书旨在对园博会主展园所再现的文化意韵和相地、理水、山石、建筑、铺装、雕塑、小品、植物景观等造园艺术特色进行解读,为游人理解、观赏园博会提供指引,为园林规划建设
全书共分十二章,前面四章作为总论,先后介绍了棚室蔬菜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和性能以及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工厂化穴盘育苗;棚室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控技术;棚室蔬菜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后续八章作为各论,先后介绍了棚室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与薯芋类、绿叶蔬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等8类32种蔬菜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品种选择;栽培关键技术;采收、贮藏、保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并通过大量图片直观地反映所介绍的内容,对于关键操作技术有二维码视频展现。本书适合广大菜农、基层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为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留法葡萄学博士王振平研究员和团队十余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八篇,含四十二章和15篇提案及议案。前七篇系统地阐明了宁夏酿酒葡萄在哪里种、如何进行抗寒栽培、如何整形修剪、如何水肥管理、如何利用水分胁迫和如何借助外源刺激等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的技术手段和原理理论,并进行推广示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宁夏 葡萄及葡萄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顺利挂牌做出了 贡献!第八篇收集了作者作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就宁夏葡萄产业发展所撰写的提案和议案,对推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展示了宁夏葡萄产业的发展理念和历程。
本书以我国南北方主要设施蔬菜种类为对象,针对研发区域设施蔬菜化肥用量过高、养分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提出设施蔬菜养分均衡调控、有机肥/有机物料替代化肥模式与比例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设施蔬菜减氨控磷稳钾;针对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频发、难以控制及抗药性突出等问题,提出设施蔬菜化学农药减施及替代技术,实现设施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控;筛选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替代技术、装备,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我国设施蔬菜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的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选取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在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开展示范推广,实现减肥减药不减产。
本书以无籽西瓜为重点,系统地阐述了西瓜育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包括西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西瓜种质资源、西瓜的生物学基础及育种的遗传学基础、二倍体自交系的选育、四倍体亲本的选育、三倍体育种、生物技术在西瓜育种中的应用、亲本繁殖与种子生产技术等内容,是两位专家及其团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详细阐述了无籽西瓜育种基本理论、实践及学科的 研究成果。《中国无籽西瓜育种学》既可作为农学、园艺学和生物学类专业大学师生和有关科技工作者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技人员、生产者、行业管理及营销人员的技术指南。
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园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在造园中掇石叠山被列为造园的 要素。本文通过一名假山从业者的工作手稿与假山实景相结合,对园林工程中掇石叠山技法案例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假山在堆叠过程中,山石与山石之间相互结合的一些基本形式和操作的造型技法。 通过此书,可以让读者领略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