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者近年来提出并实践的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的系统总结。在综述中国森林资源调查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新技术体系总体方案设计、机载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和森林参数估测的物理基础、地面样地调查和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与处理、森林空间信息精细化提取和基本属性准确识别、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垂直结构分类、点云密度和样地大小及数量对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历史调查资料挖掘和森林自然环境与经营管理属性信息自动提取及新技术体系在广西的实践情况,基本涵盖了新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尤以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和森林垂直结构分类为重点,可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理论技术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本书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FERN)及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的森林生态站水、土、气、生长期监测数据为核心,通过跨平台的协同合作与资源整合,辅助收集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样带调查数据、控制实验、遥感等数据,分析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过程与功能状态、历史演变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生态系统组分 -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的级联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稳定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发展的互馈关系,以及资源环境条件-资源高效利用-区域优化配置技术原理等生态学理论问题,从生态系统过程机理和经营管理的视角,综合分析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状态与管理问题。
《林业碳汇 北京的发展与实践》分为基础理论篇、管理实践篇和调研探索篇三个篇章,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基础理论、林业碳汇外发展概况以及北京市在林业碳汇基础研究、管理政策制定、碳交易市场构建以及公众宣传推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柑橘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工作,对柑橘病虫害的特征、发生规律和各种害虫的不同形态、生活习性进行了细致观察,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又能达到无公害的防治方法,编著成《新编柑橘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鉴》。全书配有多幅高清原色生态照片,逼真地展示了为害柑橘的各种病虫害的形态、为害状及各种病害的发病症状,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百余种柑橘主要病虫害的田间识别、诊断及危害与防治方法。可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农业实验和教学提供参考材料,为农业技术服务的专家提供病虫害简易快速鉴定方法和经验。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最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
本书是著者近年来提出并实践的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新技术体系的系统总结。在综述中国森林资源调查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新技术体系总体方案设计、机载激光雷达工作原理和森林参数估测的物理基础、地面样地调查和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与处理、森林空间信息精细化提取和基本属性准确识别、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垂直结构分类、点云密度和样地大小及数量对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估测精度的影响、历史调查资料挖掘和森林自然环境与经营管理属性信息自动提取及新技术体系在广西的实践情况,基本涵盖了新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尤以机载激光雷达大区域森林参数估测模型和森林垂直结构分类为重点,可为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理论技术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王江柱、王勤英、仇贵生主编的《现代落叶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控原色图鉴(精)》在总结作者多年教学科研成果及指导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积累的大量原生态素材及创新模式集合而成。本书以全彩的形似,分别详细介绍了苹果、梨树、山楂、桃、李、杏、樱桃、葡萄、猕猴桃、核桃、板栗、柿树、枣树、石榴、草莓、蓝莓、花椒、枸杞等18种落叶果树的700多种病虫害(含病害400多种、害虫300多种)的发生与为害、症状及形态诊断、发病(生)规律、防控技术等全程植保防控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每种病虫害均配以高清图片,全书精选4800多幅高清原色图片相配应(含病害照片3200多幅、虫害照片1600多幅)。另外,本书还精心编绘了300多幅重要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模式图(病害防控图150幅、害虫防控图160多幅),使防控技术措施 加直观、一目了然,这也是病虫
本书收录辽宁木本植物81科187属638种6亚种111变种48变型,计803个种及种下单位。另外,本书还收录了数十个栽培品种。其中,野生357种6变种76变种17变型,计456个种及种下单位;栽培281种35变种31变型,计347个种及种下单位。本书是迄今为止东北收录木本植物总量较多的资料。 本书出版价值体现在所收录的植物中,有11科为东北木本植物新纪录,均为栽培;新纪录属30个,其中野生的为黄连木属Pistacia L.,其他均为栽培;新纪录102种19变种5变型,其中,裸子植物4种1变型,被子植物98种15变种4变型。同时,补充完善了引进属或种的中文资料、验证了宽叶胡枝子在东北存在的真实性、红王子锦带的分类地位得到修正,弥补了现有资料的不足之处,体现了对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 本书所收录植物的形态特征都有精炼而准确的描述,95%的种配有原生态照片及分类特征照片,生
红树林分子生态学是海洋生态学中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由分子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产生。本书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贯穿始终,以实验室模拟 环境变化为主要手段,并结合海洋学和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污染(重金属、多环芳烃)、低温、干旱等环境变化条件下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红树植物金属硫蛋白基因、几丁质酶基因、C4H基因、ADH基因、CBF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 环境变化条件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及其维持机制,从整体和动态的视角阐明了红树林除具有“三高”(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特性外,还具有高抗逆性。全书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是一本全面介绍 环境变化条件下我国红树林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
湖南现代林业建设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为省级尺度上开展现代林业建设树立了成功的范例,对指导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创新林业政策和机制的具体实践。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同时还是一个与生产实际、与政府需求紧密结合的研究项目,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典范。《湖南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精)》本论著是以彭镇华教授为首的项目组专家经过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荟萃,是全体项目领导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出版,将为相关省市的林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也必将推动我国现代林业的建设与发展。
为了方便广大簕杜鹃爱好者查阅,本书挑选了江门市东湖公园管理所引种、栽培应用的100个优良簕杜鹃品种,介绍江门地区簕杜鹃的品种资源、生产应用以及簕杜鹃的品种来源、形态特征和观赏特色等,并附有江门地区簕杜鹃的品种特征和江门地区栽培应用场景的彩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