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栽培,已由过去的追求高产转变为追求品质,疏果、整枝、修剪、施肥等技术也发生了相应的 改变。本书以培育优质柑橘为出发点,围绕日本柑橘栽培过程中从收获后到发芽、从发芽到开花结果、 果实膨大期、从收获到贮藏、改植和更新、主要病虫害防治6 个重要阶段来展开,内容系统、翔实,图 文结合,通俗易懂。本书介绍的日本柑橘栽培技术,对于我国广大柑橘种植专业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人员都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也可供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苹果树合理整形修剪图解(第4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汪景彦研究员主编和修订。 《苹果树合理整形修剪图解(第4版)》自出版以来,重印32次,发行72.6万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作者根据当前苹果树控冠改形的需要,并针对修剪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原书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常用树形及其整形技术,果园郁闭与树体改造,树冠调控方法,常用修剪方法、作用与应用,修剪技术纠错,省工简化修剪法等。 《苹果树合理整形修剪图解(第4版)》内容先进完善,贴近生产实际,是广大果农、园艺技术人员以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很有价值的实用参考书。
《中国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效益评价研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态学及经济学理论,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西南四省(市)作为案例点,利用国家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统计数据和西南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研究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成效研究,运用调查分析法对天然林的退化原因进行研究,采用价值计量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对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西邻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洼地,东与瓜州、玉门相连,北部是马鬃山、敦煌北山和吐哈盆地,南接阿尔金山、祁连山。盆地中下部为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植被主要聚集在湿地、河流、冲洪沟,其他区域地表大面积裸露,为戈壁和沙漠。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雨增加,植被从荒漠过渡为荒漠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 由于该区域面积宽阔、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至今为止仍缺乏较为完整的野生植物图鉴和名录,大多数游人,甚至当地人民对区域所属植物缺乏基本认识,这成为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件憾事。
孙会兵、邱新民等编著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主要介绍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园林植物栽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重点强化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基本方法的掌握,并且与园林绿化生产实践以及技能鉴定相结合,将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与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有效融合,培养读者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等。 本书可供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养护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科员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亚热带的温润气候给了岭南地区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富足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模糊了春夏秋冬的界限。但当我们开启观察的双眼和感受的心灵,就会发现我们拥有的自然不仅热烈、繁华,也同样不失变化与感动。北方有初春的草长莺飞,岭南有榕树的落叶飘零;北方有仲夏的蛙鼓蝉鸣,岭南有八月的风疾雨骤;北方有金秋的麦浪翻滚,岭南有暮秋的瓜果飘香;北方有寒冬的大雪纷飞,岭南有树冠中洒下的冬日暖阳 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生命,但所有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生命节律,它们共同组成了大自然幻化多彩的物候现象。 岭南山林十二月的自然之旅,等待你开启。
抚育间伐作为人们主动干预人工林和天然林生长的主要营林措施,对人工林分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合理的抚育间伐对改善森林林冠层的营养空间以及地下水肥的供应条件,保证林木个体和群体生长,充分发挥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不但有利于人工和天然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有助于采取合理的间伐方式和间伐强度,实现森林经营的优化管理。抚育间伐对森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对天然更新幼树高度分布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天然更新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例,进行了抚育间伐对林分断面积、蓄积和生物量三方面影响的研究,并比较分析了林分生长效应的间伐
本书基于茶山植物群落调查,茶树的植物特征和生态条件考察,通过对中华木兰、五桠果、不同类型古茶树(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不同地区普洱茶树(临沧市永德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镇、普洱市国家优良品种云抗10号)、普洱市思茅区同一茶山不同品种普洱茶树(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云南省优良品种长叶白毫、地方品种雪芽100号)的木材构造进行比较研究,结合DNA鉴定和茶叶检测分析,为茶树的进化和分类提供植物形态学、木材学、化学分析层面的实证,为古茶树构造特征、进化过程、茶树遗传育种、茶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呼伦贝尔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草业》编著者杨殿林等。 《呼伦贝尔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草业》在系统总结呼伦贝尔草原多年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借鉴 外草原保护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集成了草原保护、草原利用、草原改良和草原管理等方面技术与模式,以期为加快呼伦贝尔生态草业步伐,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书共分四章: 章呼伦贝尔草原自然概况;第二章呼伦贝尔天然草原研究;第三章呼伦贝尔草原可持续利用技术;第四章草原管理。《呼伦贝尔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草业》可供草原科研、管理和生产相关人员参考。
谢佐桂、谭一凡主编的《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技术指引》为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深圳仙湖植物园、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四家单位十多位植物学、风景园林、植物保护专业的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 作者团队结合深圳30多年来在园林绿化树种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拟定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及滨海盐碱地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初步提出了三类绿地适用树种 名录和行道树慎用树种名单,较好地解决了树种选择原则过于宏观和 树种名录过于宽泛的问题。同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推荐树种名录中的每个树种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对其应用特性,如花期、观赏特性、抗风性、病虫害情况等进行了图文标注,使本技术指引具有 强的操作性。
本教材分为森林营造基本技术、东北地区典型森林营造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案例三个模块。模块一,森林营造基本技术部分,主要包括造林施工作业设计、造林施工、造林质量检查验收、造林工程管理、造林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制作等方面内容,重点注重基础知识介绍和基本技术训练;模块二,东北地区典型森林营造工程项目部分,以辽宁各区域生态工程建设为背景,设计了6个课内教学项目和6个并行的由学生课外完成的拓展项目,主要内容是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按照森林营造工程典型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设计的,包括从工程实施方案制作、施工作业设计、造林施工到检查验收各环节的知识与技术;模块三,工程项目案例部分,主要是模块二所依据的企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及主要的国家、地方的相关规程与制度。 各模块内容以项目划分,将项目按
首届中国银杏节暨全国第十八次银杏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7—20日在湖北省安陆市隆重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50多篇,论文整体水平较高,内容丰富,既着重银杏产业的开发与优化升级,又有银杏基础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本书《全国第十八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的就是这些论文。论题涉及:银杏基础研究、银杏培育技术、银杏加工技术、银杏产业、银杏文化5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