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既是艺术品,也是文化生活的必需品,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乐器中的共鸣构件是乐器具有特定音色的决定性因素,而木材是制作乐器共鸣构件极其重要的原料。作为世界大乐器生产基地的中国,目前面临适合于制备乐器共鸣板的优质木材资源日益匮乏的困境,我国乐器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乐器音板用木材的功能性改良及新型材料》针对乐器共鸣板木材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采用自然陈化、抽提、浸渍、高能射线处理等手段对云杉、泡桐木材进行功能性改良,并对改良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开发乐器音板用新型材料,研究了木质单板-碳纤维、木质单板-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其声学振动性能,分析其用于乐器共鸣板的可能性。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森林医学》中包含了关于森林疗法的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实证,并介绍了日本、韩国、中国及欧洲境内森林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全新趋势。**部分导言,第二部分森林环境的评价,第三部分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第四部分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绿地及人类健康:流行病学研究,第六部分森林与人类健康研究:全球研究趋势。
本书是系统学习木材美学属性和木材美学技术的专业书籍。全书共10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木材美学属性,下篇介绍木材美学技术。《BR》 上篇分6章,分别为绪论、树木之美、红木之美、名木之美、木材宏观之美和木材微观之美。其中,第1章简单介绍人类生活、科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的木材之美,可让读者获得对木材美学的初步认识和兴趣;第2章讲述树木生长之美、形貌之美和功能之美;第3章讲述国标八类红木的树木形貌特征和木材识别要点,并从材质、器形和工艺上赏析各种红木制品之美;第4章介绍柚木、蛇纹木、檀香木、金丝楠木、沉香木、愈疮木、阴沉木和化石木八类名木的特征,并赏析这些名木的制品之美;第5章从树木的树皮、材表、木节、树瘤、树根、年轮、纹理和朽木八个方面来分析木材的宏观之美;第6章从木材导管、木材纤维、
基于竹材细胞壁的壁层结构及微纳观力学的研究,是竹材材性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探索竹材复杂力学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书基于目前**、前沿、全面的壁层结构及微纳观力学测试技术,研究了竹材纤维、薄壁细胞及导管的壁层结构,重点研究了竹材纤维细胞壁的力学特性,分析影响竹材细胞壁力学特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与木材细胞壁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探索发育过程对竹材细胞壁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刻理解竹材卓越的力学特性,促进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竹材微观力学方面的发展。
茶产业是福建省农业优先发展的九大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涉茶人口超过300万人,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茶树良种是高效生产的物质基础,在特异品质、产品多样化与市场竞争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事实证明,国内外茶叶生产的每一次飞跃总是与新品种的育成和利用分不开的。 陈常颂、余文权编*的《福建省茶树品种图志》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 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实际意义。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强的茶树品种工具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茶树育种和茶业技术人员以及茶叶生产者等提供参考。
本书依托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为对象,基于2006~2019年涡度相关法观测得到的冠层CO2通量及CH4通量数据,结合林冠微气象、叶面积指数、土壤温度及湿度等数据,在评价通量观测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暖温带气候区人工林生态系统CO2和CH4通量变化及其响应机制,估算了固碳能力。本书为我国人工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林业生态工程效应评价内容。
《林业碳汇 北京的发展与实践》分为基础理论篇、管理实践篇和调研探索篇三个篇章,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基础理论、林业碳汇外发展概况以及北京市在林业碳汇基础研究、管理政策制定、碳交易市场构建以及公众宣传推动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生长在我们身边的药用树木,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以及专家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陈策等编著了本书。在《我们身边的药用树木》中收集了400多种可以入药的木本植物,并配以彩图和简练的文字,翔实地介绍了它们的分布、特征、药效与应用。
《园林绿化养护工程施工与管理》作者综合运用责任管理、技术管理、艺术管理和生态管理的理念,对安全生产、植物养护、卫生与环境管理、园林绿化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基本上涵盖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大部分工作。
本书是编者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实践,以大量调查、走访和资料整理为基础编写而成的。使用翔实的材料和生动的照片,从保护区概况、评价原则与方法、管理成效、重点专题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50周年以来取得的成效、经历的教训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本书对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决策、资助、管理和科技人员,对自然保护、野生生物、生态、环境、林业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供自然保护爱好者科学欣赏之用。
《森林疗养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篇》以林学、心理、旅游、医疗、服务、文化等多个领域为知识基础,服务于森林疗养的基础理论、基地建设、课程编制、实施方法等领域,从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角度,为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教材将从森林疗养元素、森林疗养与人体健康、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森林疗养师能力要求、森林疗养途径及有效实施方法等方面全面论述森林疗养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和重要意义。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森林疗养基本原理,了解森林疗养的相关硬件及软件建设。森林疗养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交叉学科,其涉及的林学、心理、文化、旅游、医疗、设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均为热点行业,且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森林疗养已成为主流。通过本教材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森林疗养实践中综合应
追求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植物又是助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以大量简明、生动的图示化语言对园林树木的各方面进行阐述,并着重选取具有特征的树木种类,以突出本套图书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本套图书共分三册,分别涵盖华南、华中华东和北方地区。作为以“图示化+应用照片”的方式体现园林树木应用信息的图书,旨在通过大量图示化语言和照片营造的画面感,同时借助前沿的科技手段,激发人们对植物 多的兴趣。
《山西东南部森林鳞翅目昆虫》共记录山西省东南部森林鳞翅目(包括蝴蝶和蛾类)昆虫24科203属272种。所有种类均依据实际标本,参考相关文献,描述了成虫、雄性外生殖器、雌性外生殖器的主要特征,并提供成虫彩色照片以及雌、雄外生殖器特征照片,为广大昆虫爱好者、昆虫研究者识别和鉴定提供方便和依据。另外,书中还尽可能给出每个种的生活习性及寄主植物资料,以及该种在的分布。
《中国桉树发展突出贡献奖群英谱(集)》收录了2012—2016年获得“中国绿化基金会祁述雄桉树基金”获奖者共34人的先进事迹,他们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有的企业家,也有敬业的管理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或为桉树科学研究,或为桉树产业发展,或为桉树的政府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黄超群、屠娟丽主编的《常用观赏树木彩色图谱》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园林观赏树木300余种(含变种、变型、品种)。书中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系统进行编排,详尽地介绍了各种观赏树木的学名、科属、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方式。全书共有1000余张彩色高清晰照片,每种植物都配有植物整株图片及树干、枝、叶、花、果等局部特写图片,力求 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全书图文对照,描述详尽,可作为园林从业人员、园林园艺专业的学生以及植物爱好者进行植物识别的工具书。
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编的《林业政策问答手册(农村林业知识读本)》共5章:第1章是林业知识,主要介绍林业的基础知识和林业政策的知识,使读者对林业及林业政策有初步了解;第2章是林业经营政策,重点梳理林业经营方面的有关政策;第3章是林权改革政策与操作,着重明确林权改革方面的政策导向及具体实施;第4章是林业政策案例,从林权改革、林业合作组织、林下经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退耕还林还草、贴息贷款等补贴政策,以及农民权益保护七个方面筛选出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供读者学习参考和借鉴;第5章列出了一些主要林业政策文件,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园林观赏树木300余种(含变种、变型品种)。书中骡子植物采用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系统进行编排,详尽地介绍了各种观赏树木的学名、科属、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