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年轻弱小的寡妇窦娥,被无赖陷害,被昏官屈打成招而判斩。临刑前,窦娥许下三桩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后来三桩誓一一应验,窦娥的冤魂得到昭雪。本书选编了五篇关汉卿杂剧代表作,全本导读注释,是一部适合高中生无障碍阅读的杂剧选本。
《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共八卷六十回。 《残唐五代史演义》题 罗贯中编辑 。但近代的学者们认为,此书不是罗贯中的作品,而是明代后期书商编纂的托名之作,而近几十年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把《残唐五代史演义》归在罗贯中名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浙江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残唐五代史演义》主要依据新旧《唐书》、《五代史》,并吸收了民间流传的 说五代史 的故事,敷演成书。小说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主要描写了唐末黄巢起义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段动荡时期的兴衰历史,展现了唐末和五代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唐末天下大乱,梁、唐、晋、汉、周相继产生,从此引发了高老鹞力胜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古文观止》由[清]吴楚材,[清]吴调侯著
《太平广记》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短篇小说总集,其特点主要是‘广’,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书在内;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分类清楚,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以后的短篇白话和南北戏剧都受其影响,有不少出于其中。《太平广记:精选》节选了其中篇章。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
《唐诗·宋词三百首》是“美丽国学”系列中的一本。《唐诗·宋词三百首》遴选中国流传广、韵律优美的唐诗宋词,把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收罗其中,向读者展现了中国文学目前的不朽丰碑。随着近几年国学热的深入,这些别具魅力的古典诗词走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该书就是以此为基础编撰而成,把中国几千年来经典、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收罗在内,并配以解读,让读者对这些诗词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由于开本印张,有一些名家名作没能收入其中,算是一点遗珠之憾!但从所选的古典诗词中,可让读者对中国古诗词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从中感悟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故事起于隋文帝平陈,终于唐太宗统一。主要讲述了隋末乱世,群雄割据,天下纷争,秦叔宝、程咬金、王伯当、罗成、单雄信……
《恨海·劫余灰·情变》主要内容简介:《恨海》,晚清言情小说,作者吴趼人。小说将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置于庚子事变的大背景之中,在描写他们劳燕分飞的离乱经历的同时,还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生灵涂炭的历史画面,从而使他们的个人悲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劫余灰》,晚清言情小说,作者吴趼人。小说是一部家庭伦理悲剧,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情侶的惨痛遭遇,是对罪恶社会的血泪控诉。作品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在口语运用和风俗人情描绘上生动逼真。《情变》,晚清言情小说。小说系吴趼人之绝笔,描写一对旧时代的小儿女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与礼教的深刻冲突。
《宋词三百首(古典文学全注全译)(精)》以上?村民编选的《宋词三百首》为底本,选入各种风格的宋词作品三百余首,全面展示了宋朝的时代特色和生活风貌。 为了便于阅读与理解,编者为每位词作者作了简短的介绍,每首词都有详细的注释、赏析。在此基础上编者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抓住作品特点,力求准确简明,便于读者充分领会宋词。
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八仙全传》记叙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详尽过程,从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归天府,历时数千年之久,情节丰富,曲折动人。
《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凌濛初的拟话本小说集,它同《初刻拍案惊奇》一起,合称“二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 《二刻拍案》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系杂剧,故实有小说38篇。 《二刻惊奇》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的,但从总体上看,在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主流还是比较好的。概括地说,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二、表现封建官吏的思想行为;三、表现商人生活。
《聊斋志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也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奇书。因为人之为人,就是有一个情在,能够借他人之口,以至神、仙、鬼、魅、狐、兽、精、怪之口,道出一个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享有,往往又百般坎坷,千般险阻、万般无奈的“情”来,这就是《聊斋志异》的人文精神所在,也是作者蒲松龄的非凡人格所在。?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农家。十岁时被录为秀才,虽然文名远扬,但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垂暮之年才援例成为贡生。功名的失落,家境的窘迫,使才华与志向不居人后的蒲松龄,不得不一度当过幕客,几十年做缙绅家的塾师。? 蒲松龄一生郁郁不得志,生命之树在社会邪风淫雨的侵剥下,竟然找不到一块乐土,真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聊斋
英雄传奇小说故事中有许多采用民间传说,同时吸收了南宋话本和元明杂剧的内容,这就使其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曲折性和生动性,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传奇性,有些人物的性格也比较鲜明,因而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同时对戏曲、民间说唱艺术等也有重要影响。必须指出的是,这类作品在情节上多有雷同、俗套,结构比较松散,文字有些粗率,甚至由于虚构、渲染过度而使某些内容近于荒诞,整体来说艺术上比较粗糙,尤其是文学水平不高。
西周生编著的《醒世姻缘传(上下足本典藏)》是清代言情小说,又名《恶姻缘》,共一百回,题为“西周生辑著”,“燃藜子校定”,卷首有环碧主人序、凡例八则及东岭学道人题记。书中所记多为顺治、康熙年间事,作者生平不详,然而根据书中较多山东方言土语,所述又多为山东淄川、章丘一带风俗习惯推测,本书作者可能是山东人,或在上述地方生活过。生活年代大约在明末清初。 《醒世姻缘传(上下足本典藏)》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描写一个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全书以家庭婚姻为主线,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宣扬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思想。全书使用山东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语言流畅,诙谐幽默,人物惟妙惟肖,生动有趣。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奉献给广大国学爱好者。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基本保留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因应时势有极少量的删节。原文部分,均选用通用、版本全文校核,参以校订者己见做了必要的校核和改订。为阅读的通顺、便利,未一一标注版本出处。注释根据原文的结构分别采用段后注、文后注,以便读者省览。原注作了适当增删,基本上保持原文字风格,之乎者也等虚词适当剔除,增删力求通畅、易懂,避免枝蔓。典实、注引做了力所能及的查证,但因才学有限疏漏可能在所难免。 原书为繁体竖排,现转简体横排。简化按通行规则,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