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著作已经成为当代书法研究的重要收获,在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书为其重要学术研究著作,主要包括“书法中的书写性与图形生成”“林散之与20世纪书法史”“当代书法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从技法到思想史”及“批评的四个层次”等。 《书写性与图形生成》视野开阔,思想犀利,能从他人不经意处深入艺术的底奥。论述深入到作品的细节,可触可感,既为理论的创获,亦对各种艺术创作多有启示。本书为邱振中书学思想的重要拓展,亦为书法的当代研究开辟了新的向度。
《历代书法经典放大系列:颜真卿祭侄文稿》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仿真印刷技术,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书前有作品简介,书中附释文,适合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
胡抗美先生多年从事书法教学活动,《胡抗美教学文献:书为形学》为其书法教学过程中所精选的历代文献合集,《胡抗美教学文献:书为形学》中的内容能够全面的反映出胡抗美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主张,即从研究具体的书法形式语汇入手,探索书法视觉表现的种种可能性。《胡抗美教学文献:书为形学》对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学习具有的参考价值。
曹有刚编著的《王羲之兰亭序(全彩色放大本技法解析及全帖)》分为四个单元。在“单元《兰亭序》基本点画的变化”中,解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种基本点画的变化。在“第二单元《兰亭序》偏旁部首的变化”中,解析了《兰亭序》中偏旁部首的变化。本单元列举的偏旁部首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在“第三单元《兰亭序》结字的变化”中,从轻重有度、笔画连带、点画省减、疏密得当、参差错位、体势欹侧、避就揖让、行草杂糅、态势自然、同中求异十个角度对《兰亭序》结字的变化进行了解析。在“第四单元原帖赏读”中包括《兰亭序》全帖及释文;全帖均为精选善本,并进行了放大。
当此传统书法再度繁荣发展的时代,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规模不算太大的丛书。我们的主观愿望并不在于给本已很热闹的书法百花园锦上添花,而是企望于能给广大书法爱好者以渴中送水———希望能对他们的书法知识的了解和书法艺术的学习有所帮助,不敢说一定达到指点迷津的效但是,或许可以起到入门引路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者有所裨益———至少是提供一种视角和思考的价值。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书法热”以来,此起彼伏的书法活动和层出不穷的书法出版物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显然,各种活动与出版物的立场、方法、水平、质量等等大不相同。对于有水平和选择能力的书法家、书学家而言,选择其佳者而参与而购买自不在话下,而对于一些初学者而言,则往往于鱼目混珠之中莫衷一是,难以择善。因此,试图邀请
鲜于枢与赵孟頫,邓文原一样都是元代书坛的大家,他与赵孟頫具有共同的审美理想,那就是以古为新,返归魏晋及隋唐诸家之法,以“去古已远”的宋代书法,所以,赵孟頫对他是十分赏识的,他说:“尝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甚远,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耳。”应该说,在草书创作上他的确要胜于赵孟頫一筹。《鲜于枢书王王安石杂诗》是墨迹本,至元辛卯(一二九一)年作。原高五十厘米,长一千零二十五厘米。卷前残缺。书王安石《示元度》,《奉筹之见招》等四首。方逊志对此作品的评价是“如渔阳健儿姿态充伟”。原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卷线条流畅奔放,行草相间,结体舒展大方,一股豪放之气扑人眉宇,他即便在连绵挥洒中依然笔落不苟,点画所至皆有姿态,散漫之弊,不像有些人写草书尤如飞蓬
宋代到仁宗庆历以下,一批各具特色的书家相继出现,最有名的有“苏、黄、米、蔡”家。这里“蔡”是谁,至今说法不一。或说是蔡襄,襄当然是大家,书法成就是很高的。欧阳修在其《试笔》中谈到,自苏子美死后,“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足见他的书法非同寻常。然若是他,“蔡”当排在苏轼前。或说是蔡京。
张书《金刚经》成于宝右元年(一一五三),纸本墨蹟,行楷,竖三二点三厘米,现藏日本京都智积院。该作下笔简捷凝炼,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娟秀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每个字中十分注意笔画中的变化,其笔画的粗细、伸缩舒展皆而作,却又不失法度,是独具匠心的书作。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浩如烟海,本书从历代论书名篇中节选了300多段有针对性的文字,重新整编、归类、翻译、注释、索引,并辅以200余幅图例对照,力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并能够在书法理论上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书法实践,使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高校师生能从古代书法理论的宝库中获益。
《宣和书谱》是中国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著录著作。全书20卷,著录宣和时御府所藏历代法书墨迹,包括197人的1344件作品,按帝王及书体分类设卷 。每种书体前有叙论,述及各种书体的渊源和发展,依次为书法家小传、评论,最后列御府所藏作品目录。体例精善,评论精审,资料丰富。 这是一部法书著录著作,凡二十卷,著录宋徽宗时御府所藏书迹。其中历代帝王书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八卷,八分书一卷。自篆书以下各有叙论,阐述各书种的源流及其变革,论说所录书家的标准和道理所在;终以制诏、诰命、补牒附录。各卷有分目,人各一传,共立传一百九十七名书家;次为御府所藏法帖,凡一千二百四十馀件,立目不录文。
《王开儒神龙兰亭》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考证、研究,经过多方求证、电脑翻印、恢复石刻、逐字订正,揭开笼罩在《兰亭序》上1700年的迷雾,使最接近于原版的《神龙兰亭》重现于世。《王开儒神龙兰亭》即将其原始真迹奉献于世人面前,让人们在享受和描摹真迹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升华。
坚净居是启功先生的齐名,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也是名扬海内外的书法大师。他独树高标的书法成就,来自他的天分,更来自他的勤奋。先生对书法的勤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泛的搜索历代法书资料,二是对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三是坚持不懈的临习前贤法书。称生对法书资料的搜求可谓不遗余力,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时期,或节衣缩食购置,或向友人求赐照片,或用书作交换。资料经手,研究随之。从文字的订正到词语的注释,从史实的考辨到典故的寻源,从书迹真伪的论证到书艺优劣的赏评,凡有疑难,无论大小,必竭力求正。其表述形式,有眉批、有旁注、有题跋、有文章。至于先生对前贤法书的临习,自童蒙至垂暮,凡八十余载从未间断。有些碑帖先后通临达数十遍。所临品类之众,数量之多,真可谓!我们这次编辑出版的《坚净居丛帖》
《墨花礼赞》是谢云老为自己七十后书法选集的命名。《墨花礼赞》是一位用生命拥抱艺术的书法艺术家朝着悠久辉煌的中华书写文明发出的赞美,《生命礼赞》则是我向艺术家那拥抱艺术的生命状态表达的由衷敬意。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代的书画家。天启二年(1621)进士。历官至户、礼部尚书。崇祯末年,李自成陷京师,自缢死。福王谥文正,清谥文贞。 天启七年(1627)出任江西乡试之主考官,时宦官魏忠贤垄断朝政,败坏纲纪,元璐出考题讥讽之。思宗即位,诛魏忠贤,元璐才倖免于祸。 元璐书画俱工。其书法学颜真卿。清吴德璇《初月楼论书随笔》评曰:“明人中学鲁公者,无过倪文公。”其书深得鲁公厚实劲健之笔意,而更为劲峭,结体趋于扁方,呈欹侧之势,以险寓正,风格奇倔刚毅,于明末自成一格。行草书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书法以气骨见长。秦祖永《桐阴论画》中说:“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康有为曾评:“明人无不能行书,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传
《书法的障碍:新古典主义书法、流行书风及现代书法诸问题》是作者十几年间对现代书法的持续追问和评论的结集,书中敏锐地寻找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古典主义书法”、“流行书风”、“现代书法”等书法思潮现场中的几个理论关键点,对其中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刻的剖析,同时也揭示了书法当中所不为人重视的艺术实绩在当下的意义。 《书法的障碍:新古典主义书法、流行书风及现代书法诸问题》作者以独到的评论视角、清晰的论辩逻辑以及犀利的批判精神,对本质主义阻碍书法的发展、伪现代不能胜任书法的现代转型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探讨。
《吴大潋篆书论语》是吴大潋先生平生最得意之作,稀世罕见。此篇篆书笔法稳健,字体刚毅平实,格调古典,书法优美,是名家篆书中的典范之作。而《论语》又是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国学著作,在国外,亦有广泛的影响。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欣赏,我们对吴大潋先生的篆书作了释文,便于读者体会《论语》原著所阐述的思想。这样,读者在欣赏吴大潋先生精妙绝伦书法的同时,又能够系统地学习《论语》。
现代刻字也称书刻艺术,它是一门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新兴艺术门类。这部论著分为发展现状、构成、创作方法、学习借鉴、理论探讨及其他琐谈六大部分,不仅多处肯定了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取得的可喜成绩,而且还揭露了现代刻字的诸多弊病,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医良方。另外,书中还阐述了构成的创作要领,书刻市场的开发途径,现代刻字的学习借鉴,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边缘学科的影响作用等,毋庸置疑,这些对现代刻字的创作和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