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寇克让先生既是一位很好的书法家,也曾经站在书法教育的一线,他将自己的经验都灌注在了这本书中,总结了三十六个写书法、学书法中具体而实用的问题,与书法爱好者分享。怎样执笔,怎样落款,应该选什么法帖来临写,写多长时间为宜……将汉字书写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引导、鼓励人们拿起笔来,延续我们的传统文化。心怀敬意,积极思考,则条条大路通书法。
本书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杨仁恺先生在中国书画鉴定领域中的毕生成果。杨老是文博界泰斗、书画鉴定大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历程,探颐索隐,他的著作和文章涉猎艺术史论、艺术考古、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理论与实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书编辑收录了杨仁恺先生关于书法鉴定方面的论述和研究鉴定成果,将杨仁恺先生有关书法鉴定方法、鉴定依据的论述归纳列项,以杨仁恺先生的学术观点和实践为主要依据,并附录了历代公私鉴藏用印表等资料,目的是使本书更具有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也使杨仁恺先生希望将书画鉴定体系化、学科化的学术思想得以更加完善。同时,希望本书能使杨仁恺先生的书法鉴定从书画鉴定中独立出来,而更加专门化。本书作为目前书法鉴定方面本系统阐述的专著,将对书法鉴定学界起到参考和启示作用。
《宣和书谱》是中国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著录著作。全书20卷,著录宣和时御府所藏历代法书墨迹,包括197人的1344件作品,按帝王及书体分类设卷 。每种书体前有叙论,述及各种书体的渊源和发展,依次为书法家小传、评论,最后列御府所藏作品目录。体例精善,评论精审,资料丰富。 这是一部法书著录著作,凡二十卷,著录宋徽宗时御府所藏书迹。其中历代帝王书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八卷,八分书一卷。自篆书以下各有叙论,阐述各书种的源流及其变革,论说所录书家的标准和道理所在;终以制诏、诰命、补牒附录。各卷有分目,人各一传,共立传一百九十七名书家;次为御府所藏法帖,凡一千二百四十馀件,立目不录文。
当下书坛浮躁,崇丑尚怪、恶俗吹捧等现象泛滥。《书风法雨》无意安排一条主线作铺陈式的系统阐述,更关注书法文化生态与传统审美取向。从书法的本质入手,谈执笔、运笔、临摹、书体的演变、书风的流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千年书法时间与历史的高度,纵谈古今名家佳作,求学书之正道,提出了学书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秉笔思生,临池志逸。《书风法雨》技法义理和书论考据并重,对流行观点的辨析有理有据,指出经典与时弊的区别,庸陋浅滑与典雅萧散的不同,以廓清迷雾,匡正扶危。秉承作者在诸多领域专业写作的一贯风格,博学敏锐,坦言直击,痛快淋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宋代到仁宗庆历以下,一批各具特色的书家相继出现,最有名的有“苏、黄、米、蔡”家。这里“蔡”是谁,至今说法不一。或说是蔡襄,襄当然是大家,书法成就是很高的。欧阳修在其《试笔》中谈到,自苏子美死后,“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足见他的书法非同寻常。然若是他,“蔡”当排在苏轼前。或说是蔡京。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浩如烟海,本书从历代论书名篇中节选了300多段有针对性的文字,重新整编、归类、翻译、注释、索引,并辅以200余幅图例对照,力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并能够在书法理论上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书法实践,使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高校师生能从古代书法理论的宝库中获益。
作者基于对元明书法的认识和研究,以散点方式串联起一个趣味的元明书坛的观察,是属于大家小书一样深度厚度与趣味相得益彰的读物。每篇都基于翔实的研究论文的改写。文笔生动,格局新鲜有趣,评点独具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