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广泛占有战国楚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书法学、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图像、表格加文字的形式,对楚简书法的笔法系统、结构法则、时代风尚、地域特点和书手的个性风格等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研究,进而阐明楚简书风兴盛的原因及其对秦汉隶书和草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楚地巫、道之风盛行,大篆金文解体加速,促使楚简书法在战国五系文字书法中形成了华藻奇诡、浪漫多姿的独特面貌。本书呈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纠正先秦书法局限于铭刻文字而无墨迹的片面认识,同进也将为楚简书法创造性转换提供鲜活的参考范例和学理依据。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艺术类)/中国文库》编著者熊秉明。 《中国文库·艺术类: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运用历史翱哲学交叉融合、中谣文化横向比较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古代繁杂的语录体书法理论,深入探索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各自的审美哲学思想基础,从而总结出独具新意、别出心裁的中国传统书法理论发展体系,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文库·艺术类: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
本书是关于介绍“书法形制综汇”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一条幅、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恪、少字格、多字格、界隔恪、组合格、分行格、分段格、界隔格、通景格、单条格、组合格、通体格、分段格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介绍了魏碑楷书笔法的两大体系;魏碑楷书起笔的用法特点;魏碑楷书转折笔的特点;魏碑楷书收笔的特点;魏碑楷书横笔的用笔特点等。
此部《毛泽东手迹精读》共分为“自作诗词”、“题词题字”、“书简信函”、“文电书稿”、“批注札记”和“古人诗词”六个部分,从我社出版的《毛泽东手迹》中遴选出的精华图片40余件80多幅以供读者享阅,为丛书举隅性的精读本,集中再现了毛泽东在诗词、题词、文稿、书信、批注等方面的书法手迹,既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记录,又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许多还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苏轼早年学《兰序》,中岁喜颜鲁公、杨凝式、李邕,晚年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黄山谷评其书谓:『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相传东坡作书,善用单钩卧笔,以侧势取妍,故其书丰腴雄浑,笔力圆健,其发笔逆入时露锋芒,而收笔时如珠光黍米有聚墨痕,极其圆融,而其结字体势欹侧,左伸右缩,故其行气极为流畅。其章法布局,则参差栉比,大小错落,奇正疏密,妙合自然,特别是他的尺牍,信手拈来,随势生发,如风行风面,云出岩间,殊觉有一股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十分耐人寻味。本册所载《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是苏轼在北宋元符三年(一一00)时所书,亦即他去世前一年由儋州(海南岛)遇赦北上时途径广东清远峡山寺时,写给他友人谢民师的一件书扎,内容是答复谢民师关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