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一书,自东汉末至南北朝末历时三百余年,作者刘涛先生,并未一味地罗列书体资料而纠缠于当时书体、书风的变化演进上,而是溯本穷源,从历史文化大背景来阐释当时书风之盛、书体之变的,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全面考辨论述的。因而揭示出南北朝时期书法一道,不仅是魏晋风流的余绪,更是儒林士风的又一端。正如包世臣所言:“南北朝尤重此艺。工文者史入文苑,工书托体小学,乃入儒林”。这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更是那个时代的标榜。从该书各章节的论述中,都可对当时这种世风时尚有所领略,进而明了书体之变尽在不言之中。仅从该书《南朝帝王重视书法》、《南朝寒门书家与士族书家》两节所述“‘侍书’的设立”、“帝王与高门书家争胜”、“寒门书家的崛起”、“书家的士庶之别”等内容,就可窥见当时书风
本书是从设计学的维度系统讲解中国汉字设计史的专业著作。以汉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开篇,结合设计学、传播学和美学的宏观视角,通过研究与分析,挖掘潜藏于汉字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思维与方法。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 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 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 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 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 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 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 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 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
青山农金石字画,各具特色,尤以隶书著称于世。其隶书取泾汉碑,参以伊秉绶笔意,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其字气息高逸,用笔遒健凝练,结体规整端方,波画燕尾不甚外挑,掠笔上扬不显,意到为止。整体端庄沉稳,秀美典雅,金石之气蕴含于画、线条之中。 《黄葆钺隶书千字文》采用上世纪三十年代所书之原稿。作者正当知天命之年,笔势生动舒展,字体清婉蕴籍,潇洒自如,雅有古意。全篇作品一笔不苟,恰似一气合成,劲健挺秀,以韵致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为华人艺术家赵无极先生1985年5月在浙江美术学院绘画讲习班的教学笔记实录,主要包括赵无极讲授绘画的理论、技法、理念等,还有他边讲边改学员画的具体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一代大师的艺术素养。书中还收有赵无极对当时学员班成员及中国画家的影响,体现了赵无极艺学的传承和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论说:“他当年的教学指导给‘在场’的油画学子带来恩惠,使得他们茅塞顿开,悟到艺术的精髓,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里,那是一份特别‘解渴’的启益。尽管过去了三十年漫长时光,但他的许多教学主张和艺术见解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在发挥着指点迷津的作用。”
本书大纲成于60年代,本书只收入一、二卷部分。从九方皋相马法引出写意的三方面:中国艺术思维,中国艺术方法,中国美学体系。卷一讨论的艺术方法,重点分析草书写意。卷二写意史共用二十章论述楚汉原始写意,每章借名篇或者古代名士名言为引展开论述。本书对于中国美学思想中写意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史论研究者和书法学习者更易于理解。
《狂草大字典》单字下面均注明出处,并提供部首检索和拼音索引以方便使用。这套书历经几度寒暑而成,参照和搜集了了大量的书法资料,堪称当下中国好最全的书法用字字典。作为一部供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工具书,它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台湾年轻一辈从文史着手考证研究书法的有李郁周,在大陆有曹宝麟。 ——学者 张隆延 曹氏考勘书迹,其能力两岸无人可及,盖彼由王力门堂走过,“例不十,法不立”,从古语入手,以当时人习惯用语入,内容可无疑矣,此法昔人未有之。再配合书迹手泽、收藏、印记、著录,则几天衣无缝也。见此人之文,余可封砚矣! ——台湾明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郁周 《书法神探曹宝麟》鲜活地展现了宝麟学术和艺术活动的诸多方面,它不但能加深人们对宝麟的学术和艺术的理解,更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悠久而又精致的文人文化在当代的延续和传承。 ——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谦慎 《书法神探曹宝麟》通过对一位学者型书家的个案研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书法成就之高低,取决于腹笥之深浅,翰墨之功,不仅在砚边,最终在学问之中也
本字典所收书法,主要来自敦煌写经。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行书,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为了能够完好地保存原作的风貌,本字典编纂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
本字典所收书法,主要来自敦煌写经。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行书,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为了能够完好地保存原作的风貌,本字典编纂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