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〇三七—一一〇一),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多者。 《人美书谱 行书 北宋 苏轼 寒食帖 赤壁赋 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收录了他的书法作品。
人固善忘者也,平生曾见曾历者,岁久犹付忘河,况平生未见未历,仅获耳闻者乎?此时苟得旧时遗物而观玩之,则曾见曾历者如重见重历,而未见未历者如曾见曾历也。 余戊午岁年届而立始入华东师大,其初于吾校之前身茫无所知。久而始知有大夏、光华焉。而二庠之名士硕儒,其时犹有留任于吾校者,则亦尝或读其书、或见其人矣。而究以读之见之者为少,而未读未见者为多,以诸老或离或逝、文献或散或亡故也。以此引为深憾。 吾小友东台丁君小明,精鉴别,好收藏,世之有心人也。自入庠任职以来,即发愿蒐集吾校暨其前身文物。穷搜博採,不数年,所获甚可观也。近出其所藏景印成帙,题曰“大夏光华”,乃所藏华东师大学人翰墨暨校史文献也。详览所编,其所搜罗盖不限于光、大二庠,凡与吾校有关者靡不及之也。富矣兹编!得吾心、惬吾
《有万熹丛书:民国来信及百年名人墨迹》录入了民国名人手札60多封,包括沈曾植、林纾、严复、章士钊、叶恭绰、章炳麟、于右任等人的手札和其他书法形式(对联、诗文等),文后有注释和赏析文章,是学习书法和文字的读本。
本书是赵孟頫章草书《急就章》,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章法严密,气势相连,首尾相顾,给人以“结意优美”的感受。字形规范,笔力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犀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画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
本书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于明诠对书法里面有意思的那点意思的文章结集,内容涉及书法心灵史与书家文人化、展览与展览体、书法的想法和写法,内容丰富,将书法中有意思的一个个小问题逐条拎出,讲解透彻,语言风趣易读,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历来书法家的“心事”。
小楷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书体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小楷书法草创于汉末,成形完善于魏晋,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其间涌现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文徵明、董其昌等小楷名家。小楷更是成为一时书法之风。为此特编写《历代小楷集萃》一书供广大学书者学习、临摹之用。《历代小楷集萃——宋元卷》展示了宋元时期小楷书法由草创至成形的基本风貌,收入蔡襄、宋徽宗、黄庭坚、赵孟頫等有代表性的小楷作品,特别是赵孟頫力求恢复古法,激活了明代小楷的艺术创作,是小楷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黄庭坚(山谷)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黄庭坚于书极重一个“韵”字,行书得益于二王,遗貌取神,深得《兰亭》三昧,草书学旭素,博采众长,很后蕴酿出他以纵横舒展,雄健豪放,奇宕飘逸,沉着痛快的独特风格。王克文先生不仅是一位有名的山水画家,同时是一位著述甚丰的书画史家,本书是其对黄山谷书法艺术做全面研究的专著,虽然篇幅不大,却颇多独到之思索、创见。通过作品赏析,可以帮助书法爱好者了解山谷书法之妙处。
本书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于明诠对书法里面有意思的那点意思的文章结集,内容涉及书法心灵史与书家文人化、展览与展览体、书法的想法和写法,内容丰富,将书法中有意思的一个个小问题逐条拎出,讲解透彻,语言风趣易读,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历来书法家的“心事”。
《周退密致陈巨锁翰札》集结了周退密先生给陈巨锁先生的书信、题词、相和诗文等方面的内容,手记与整理文字并存,在欣赏周退密先生的书法作品的同时,领略其为人、治学、交友之行状,是一本具有趣味的图书,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由陈巨锁编。
张海书法四体皆能,隶书、草书为著。草书追张旭、坏素神韵。他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为书界所公认。张海书法四体皆能,隶书、草书为著。草书追张旭、坏素神韵。他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为书界所公认。《淡月疏星--张海小字行草书册页选》收录了其的书法作品。
《中国历代名家原帖经典:行书卷》从历代名碑名帖中精挑细选了草书名家的代表作,是练习好书法的精华,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参阅、临摹及创作。《中国历代名家原帖经典:行书卷》具有很强的参考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的范本。
这是一本由书画家、书法教授写给普通读者的书法欣赏入门书。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我们大可以一颗顽童的心在笔墨纸砚之间旅行。字体与文化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中国纸的“人情味”?中国书法如何影响了西方艺术家?初学者应该注意什么?在哪里能亲眼看到的书法真迹?……作者李萧锟用他轻快而不失典雅的笔调,为你解读中国书法的妙处。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先是“历史篇”,它带我们从一篇甲骨追溯书法艺术的源头,重访的书法作品,快速理清几千年的书法史;其后是“运用篇”,谈谈文房四宝、手腕的运用、书写的“韵律”,切中要害地点拨初学者入门与进阶;然后是“旅游篇”,介绍各地的书法名胜,带我们前往名山大川,近距离欣赏书法真迹。 《中国书法之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带你徜徉于书法的灵动、秀逸、端庄与豪迈,用美的甘泉涤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文辞精炼,对仗严谨,内容相连、音节和谐、平仄协调,读来铿锵上口;而在视觉形态上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其书诸体皆备,章法布局上下相通,左右呼应,历史悠长久远。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到后来汉赋、骈文,更是修短取匀,奇偶相配。唐代律诗的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有不少上佳的联句。到五代,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是》载:后蜀之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提桃符置寝门左右。”桃符便逐渐流行起来,直到宋代,仍被称为“桃符”,到明代初年,才开始产生春联一词。今天存世的楹联书法作品早上限仅到明代后期。到了清代,书联之风渐兴。早期书体尚为明代遗风,至康熙朝因皇帝喜好董其昌书法,董氏行云流水般的书体美感,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董遂成时代风尚;到乾
《金刚经》,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流传极广的佛经。 近代佛教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晚年病中之作。 字体修长,结字寒简,气质朴拙。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全套书是按照画家的出生年的先后时间进行排序的。绘画部分共三册,册是明代画家的作品、第二册是明末清初画家的作品、第三册是清代中、晚期画家的作品。书法部分一册,明清书家。在选择作者、作品时,多数是大家熟知的大书画家,其中有:明代折扇画中最早、形制的作品——明宣德皇帝朱瞻基《松下读书图》,张弼流利的草书,文徵明秀雅的竹石,陈洪绶风神独特的山水;清王时敏的仿古山水,恽寿平淡雅潇洒的花卉,郑燮的书七绝五首等。可使读者从中了解到更多作者的书风画貌和明清两代书画扇的概况。 本集收入二十件明清扇面书法作品,包括明代张弼、文徵明、王问、黄姬水、申时行、杜大绶、张凤翼、董其昌、范允临,清代王铎、金俊明、傅山,陈奕禧、郑燮、刘墉、奚冈、伊秉绶,孙星衍、吴熙载、翁同龢等各家作品,时间跨越数百年,虽未
这是一本由书画家、书法教授写给普通读者的书法欣赏入门书。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我们大可以一颗顽童的心在笔墨纸砚之间旅行。字体与文化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中国纸的“人情味”?中国书法如何影响了西方艺术家?初学者应该注意什么?在哪里能亲眼看到的书法真迹?……作者李萧锟用他轻快而不失典雅的笔调,为你解读中国书法的妙处。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先是“历史篇”,它带我们从一篇甲骨追溯书法艺术的源头,重访的书法作品,快速理清几千年的书法史;其后是“运用篇”,谈谈文房四宝、手腕的运用、书写的“韵律”,切中要害地点拨初学者入门与进阶;然后是“旅游篇”,介绍各地的书法名胜,带我们前往名山大川,近距离欣赏书法真迹。 《中国书法之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带你徜徉于书法的灵动、秀逸、端庄与豪迈,用美的甘泉涤
小楷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书体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小楷书法草创于汉末,成形完善于魏晋,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其间涌现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文徵明、董其昌等小楷名家。小楷更是成为一时书法之风。为此特编写《历代小楷集萃》一书供广大学书者学习、临摹之用。《历代小楷集萃——清代民国卷》展示了清代小楷书法艺术基本风貌,收入傅山、王铎、刘墉等有代表性的小楷作品,清代书家多专注于碑学篆刻,小楷书法相对式微,仍可继承明代之余绪,有不少名家名作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