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书法艺术中的写意之尤,是能纵灵抒情的书体。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五卷 草书卷,从陆机、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张旭、怀素等13位书法大家的草书作品中精选13件神品,无论是高古醇厚的章草、婉约轻快的今草,还是婉若游龙的狂草、动静兼修的行草,皆收录书中,图文并茂,一一展示。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尽现草书神品的点画之美、意韵之美及藏在其间的自由写意、浪漫灵动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隶书是一种承先启后的书体 它让汉字从象形符号演变为抽象线条,让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二卷 隶书卷,从汉代、唐代及清代的隶书碑帖法书中精选13件名品,如有 隶中之草 之称的《石门颂》, 汉隶之可师法者 《乙瑛碑》, 守古法而庄重严正 的《荐福寺碑》,具有 庙堂之气 的《虞仲翔祠碑》,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石门颂》的高浑奇逸,《乙瑛碑》的气象雍容,《礼器碑》的清超遒劲 尽现隶书的波磔之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古朴庄重与雄放洒脱并存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泰山金刚经》,全称《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于山东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一公里的山谷溪床,是摩崖石刻巨制。石刻文字为鸠摩罗什译《金刚经》部分经文。书人历来未成定论,目前,学界一般被认为是北齐僧人所作。 《泰山金刚经》字径约40厘米至50厘米,介于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期的字体。用笔圆润浑厚,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结构宽阔,气势雄浑,被尊 大字鼻祖 和 榜书之宗 。《泰山金刚经》产生的原意是传承佛经,加之又是大型摩崖石刻,故而也以书法传达出 空 和 无 的意境。 《泰山金刚经》现存约960余字。本帖剪裱缩印本选自民国拓本(删除部分泐损严重的字),附赠 大千世界 整拓选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拓本。
《松雪斋文集/艺文丛刊》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文集,《松雪斋文集/艺文丛刊》收录了赵孟頫记、传、文、制等各类题材文章三百余篇,其中主要依据是传世刊刻的赵孟頫各个版本的文集,此外,点校者又根据流传的各类文献,进行辑佚、搜集、编排工作,辑得新发现赵孟頫文三十余篇。《松雪斋文集/艺文丛刊》以繁体竖排印行,既尊重赵孟頫已有刊定文献的体例,又有新的补充,是研究赵孟頫书画和元代文学基础性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大字阴符经》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其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历代名家名帖书法经典:褚遂良》的出版程度上还原了此碑帖的全貌,便于读者学习研究。
《历代法书善字精赏·行书-颜真卿争座位帖》,本丛书选取各书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传世名碑名帖,每册从各碑帖中遴选出典型性的字约90个放大印刷,附以精炼赏读讲解,本丛书可作欣赏与临摹之用,将书法之要义飨以读者。
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的《王羲之草书尺牍好看的字/大家墨宝》精选王羲之草书尺牍中形体美、清晰度高的字汇编成书,一字一面,力求从微观角度展示王羲之草书之美。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气度、风神、情怀等,在这件作品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编选上注重范字的清晰美观,编排上重视难易的合理搭配。文字简洁,指导得法。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该书为部书学丛集,收入自汉至唐书法理论文章及法书三十四篇,照录原文,另有未见者存目,今日依然为书法理论艺术研究之根据,并对文字和文字学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中国历代名家原帖经典:行书卷》从历代名碑名帖中精挑细选了草书名家的代表作,是练习好书法的精华,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参阅、临摹及创作。《中国历代名家原帖经典:行书卷》具有很强的参考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的范本。
《中国历代名家原帖经典:晋唐书法卷》从历代名碑名帖中精挑细选了明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是练习好书法的精华,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参阅、临摹及创作。《中国历代名家原帖经典:晋唐书法卷》具有很强的参考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的范本,极具典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