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常在不经意中给我们留下珍贵的物证,以唤起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这次当我获悉王凤琦先生收藏的《毛泽东诗词书法集》即将付梓出版,这种感觉来得尤为真切。 这批书法作品大多属名人诗抄,创作时期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即文革时期。那是一个扭曲的时代。文人墨客连唐诗宋词也不敢涉猎,只好去抄录伟大领袖的诗词,既解心愁,又可安全。而这恰好给今人留下了这些特定时期创作的墨宝。 我们中华民族是书法的故乡,又是诗的国度。诗抄两字构成的独特词汇,就是一种融于血的传统,提起笔想到的就是诗。只是诗抄与近代以来大幅中堂类的书法不同,它是案头尺牍类的小品,比较精致和小巧。以小见大,以方寸尽显天地,这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种体现。早先的书法包括陆机《平复帖》、王羲之《苦笋帖》、王献之《鸭头丸帖》,都是
《书画书录题解》为近代书画家余绍宋所撰,共十二卷,为历代书画著作著录,解题之精审之作,委为部书画著作提要目录。其书录包括了中国历代有关书画艺术、书画理论方面的重要著作,更以考证详尽、评论精辟著称于世。著录著作共八百五十八种,按其性质分为史传、作法、论述等。
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以书信形式,创作出一篇美文《与朱元思书》。此文仅用一百四十余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美丽风光,被后人称誉为写景佳作。深受此文感染的书家吴让之,以其擅长的篆书形式,书写出全文。吴让之篆书深得邓石如神髓,形体修长秀美,婀娜多姿。这件文章优美、书法精湛的珍迹现藏日本。
《李建军篆书中国美文》精选中国古代美文如《出师表》《洛神赋》《兰亭集序》《桃花源记》《滕王阁序》《赤壁赋》等三十余篇,以苍劲、典雅的篆书书法书就,集文学之美与书法之美于一体,带给读者文学和书法的双重文化陶冶。
《以心——历代百位名家书 心经 》由李阳泉,顾鹤鸣主编
张书旂工花卉,尤善翎毛,亦作山水、人物。画作致力创新,清新秀逸,表现生动,形神兼备。又精于设色用粉,喜画染色纸,格调妍而不俗,醒目明快,雅俗共赏,独树一帜。吕凤子先生评说:“书旗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技法卓绝,当代无与抗衡者。”徐悲鸿先生称其“画鸽应数为古今”。张书旂先生才情卓绝,惜中年早逝,令人扼腕。2011年是先生诞辰111周年,有浙派名家曹文驰先生热心搜集整理张先生精品佳作,汇编成集,即《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张书旂》,使人们再次得以欣赏书旂绘画风貌,缅杯他为继承和发展国画艺术做出的贡献。
大盂鼎,又名盂鼎。高一百零一点九厘米,口径七十七点八厘米,重一百五十三点五千克。清道光初年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形制硕大庄严,内壁铸铭文十九行,计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对大臣盂的册命。铭文内容,对于研究西周奴隶制社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十九行铭文,通体古朴雄厚,文字高古,法度严谨,字形端庄优美,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与散氏盘、毛公鼎一起,并称为金文瑰宝。由孙宝文编的这本《大盂鼎》将大盂鼎铭文原大、放大印出,还将罗振玉、黄宾虹、吴大澂临写的铭文印出,供读者读帖、临习。此外,本书附有一幅原大铭文及大盂鼎图片的夹页,谨供读者欣赏。
从早期草书或谓“古草书”,到新体草书或谓“今草”,甚至在狂草书中莫不如此。由一个一个的二字连作基础,再发展为复杂的多字连,是字群结构的常见形式。张旭的《古诗四帖》是狂草的之作,其间的线条连接,无论是实连还是虚连、搭连、综合连都堪称连接的典范。《线条的连接之张旭古诗四帖》通过实例分析让读者感受到经典之为经典的难掩的魅力。
《明清调书法图粹:巨轴篇》介绍中国明清时期的书法作品,收录名家作品并进行评析鉴赏,针对巨轴这一书法创作中的皇皇巨制,展示“明清调”代表书家的作品。
《白蕉墨迹集卒(5):白蕉与姚鹓雏先生信札选》选取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白蕉与姚鹓雏来往书信十余通。姚鹓雏颇有诗名,且年长于白蕉,故白蕉多呈其诗作以求斧正,《白蕉墨迹集卒(5):白蕉与姚鹓雏先生信札选》中亦不乏白蕉所写的自作诗。我们在欣赏其短笺片言、神行纸上的同时,亦可感受其请益之勤、交谊之深。
自2014年3月起,于钟华博士借助这一新媒体,经常于深夜就书法发布一些观点、看法、评论,形式短小而机锋频现,话语活泼多变,读者受教良多,莫不翘首以盼。至2015年6月,已积累三百余则,汇成本书,配以历代书法名作,飨馈师友。于钟华博士所倡导之古典书法,其书道、技法,见于本书;于钟华博士之为人、性情,亦见于本书。
从《草书手卷创作与欣赏:胡抗美书法课徒稿》手卷的创作过程看,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因为创作始终围绕着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墨色的浓淡枯湿、章法的疏密虚实等基本要素逐步展开,而这些基本要素的艺术形态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原则,这就是“道法自然”。东汉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源于自然,植根自然,也表现自然。其实,人也属于自然的范畴,因此书法的“道法自然”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二是人的思想情感,二者紧密相连,两个方面合起来看就是天人合一。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与书法的联系十分紧密,仅以在中国古代书论中能见到的为例,形容点画结体如水火、日月、云雾,形容笔法如屋漏痕、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