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马圈湾汉简 的出土,除了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献价值外,对研究书法的演变也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一手资料。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可谓汉代隶书中较为恣纵的 变体 ,其中包含了隶书、草隶、草书多种风格的样式,笔锋清晰俊逸,纤毫毕现,为研究临习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合集)一函三册,精选其中近二百支,分类编排,放大精印,附有释文,以为临习之资。
吴湖帆(1894 1968),江苏吴县人,吴大澂嗣孙。工画山水、花卉,亦工行楷书,收藏宏富,精鉴别,善填词。又精鉴定,民国二十三年(1934)、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故宫博物院审定委员,家中收藏宏富,继承祖父吴大澂、外祖沈韵初及妻潘静淑家藏品外,大力搜罗金石、书画、碑帖,藏有黄公望《剩山图》、吴镇《渔父图》等剧迹。1956年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本书遴选吴湖帆的精品书画扇面80余件,并作释文,对其中的部分込作局部放大编排。
《玉门关 地湾汉简书法(合集)》为 简帛书法大系 新出西北汉简图书。本书一函三册,其中册、第二册为精选玉门关汉简,第三册为精选的地湾汉简。 玉门关汉简是玉门关遗址(亦称 小方盘城 )及周边烽隧发掘出土的汉晋简牍729枚,内容涉及玉门关位置、出入关制度、中原与西域关系、西北边防制度、丝路交通等,可弥补过去敦煌出土汉简的诸多内容,对玉门关址的探索以及两汉玉门关功能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玉门关汉简时间跨度长,书体多样,内容丰富,我们精选了其中书法优美、保存完好的简牍约一百五十支,可作为书法爱好者临习使用。 地湾简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而获得的简牍材料,所见年号集中于公元前81年至公元27年,属昭帝至光武帝始时期内,是肩水候官的各种原始文书档案,记录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情况
说起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的印坛盟主之一的王福庵,人人皆知,但对王氏传人中有出蓝之誉的吴朴堂却知者不多。学者、诗词家陈运彰在六十余年前曾说: 福庵王先生承乡贤之遗风,守其家学,岿然爲海内宗匠。及门多士,经其指授,皆有法度可观。吴君厚庵尤其秀也。 本书选录了吴朴堂先生各阶段的篆刻印蜕逾千枚、边款逾二百面,大部份是首次出版发行的作品,不仅在收录印作数量上远超之前所出版的各类吴朴堂先生印谱,而且尽可能选取清晰的原拓印蜕和边款,采用 下真迹一等 的原色印刷,力求限度真实全面地展现出吴朴堂先生的篆刻面貌。同时,更在编谱体例上进行了精心的梳理。本书按照 诗词闲句 书画鉴藏 名号斋馆 和 附录 分类顺序排版,以方便读者检索查阅。
代表盛唐气象的颜真卿楷书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被称为 颜体 。其《颜勤礼碑》真通篆隶,笔势圆劲,气态质厚,如端人正士,不可亵视。此碑宋时见传,宋人《金石録》《集古録》等书均有着録,但其后石佚,民国年间重新出土于西安。 《颜勤礼碑》特刊用朵云轩藏陈运彰本,帖中盖有数方陈运彰收藏印,另有朱孝臧题签,徐行跋,为民国碑石出土后早期拓本,现首次原色全本影印。 本书附《颜勤礼碑》整拓,以观原作整体神采。
以 心正则笔正 笔谏著称书史的柳公权,其楷书劲健遒逸,自成一家,世称 柳体 。其书法初始柳氏家学,后出入颜真卿,兼收欧阳询的峭劲、虞世南的圆融、褚遂良的疏朗,取精用弘,神明变化,遂以方拓峭险,而别开生面。其*负盛名之《玄秘塔碑》笔法刚劲严整,八法具存,如正人端士,特立廷陛而不可屈挠。 《玄秘塔碑》特刊用上海图书馆藏宋代精拓本,清徐渭仁旧藏。 本书附《玄秘塔碑》整拓,可观原作整体神采。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本书收录书画篆刻大师王福厂传世篆刻作品二百余方,其中有印石和印面的作品七十余方,收录王福庵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篆刻作品较全面的作品集。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概述王福庵的篆刻艺术发展过程和艺术价值。书中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王福厂的篆刻艺术年表。本书为研究、学*福厂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瘗鹤铭》书体虽为真书,却具行书韵味,笔势流动圆畅,体格宽博开朗,点画劲净,是南朝铭刻书法中罕见的大字作品,被誉为 大字之祖 。 《瘗鹤铭》拓本有水前本、水后本之分,水前本因椎拓不易,极为稀见。本书刊印水前本和水后本各一,水前本为清李国松旧藏明拓本,水后本为清沈韵初旧藏清代出水后精拓本,均为稀见佳拓。今藏上海图书馆。本书附《瘗鹤铭》整拓,可观原作整体神采。
隋僧智永以 退笔冢 铁门限 著称,曾写《千字文》八百本,分施江东诸寺,其在笔法传承上树立了法度典范,是唐人 尚法 风气的先声。传世《真草千字文》墨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传世刻本亦有 关中本 宝墨轩本 及董其昌《戏鸿堂法帖》翻刻本等,其中以 关中本 为优。 本书刊印《真书千字文》传世墨迹本全本真书,配朵云轩藏旧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关中本真书部分影印,为独特组合,资学习互证。
唐代书法之 广大教化主 褚遂良,其楷书瘦润华逸,刚柔相济,一变魏晋流风。其博涉文史,书法初学史陵、欧阳询,继学虞世南,终法二王,精于楷书。其早期风格多刚健朴拙,后逐渐演化为清雅灵润、秀劲舒展的自家风姿。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一出,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有唐楷书始有门户可寻。 《雁塔圣教序》特刊用朵云轩藏明末精拓本,有曾熙题签及边跋。今首次原貌原色精印出版。 本书附《雁塔圣教序》整拓,以观整体神采。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历代名家书法珍品》丛书共32册,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