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从马王堆古隶类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本》等帛书中选择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帛书,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
本书收录南怀瑾先生墨宝102帧,其书写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到南先生去世前,跨越半个世纪。这是南先生墨宝首次整理和面世,墨宝书写内容有联语,有诗词,有格言警句,有寄语,诗词中有一部分是自作,通过这些能得见南先生平日思想、思虑之一斑。很多墨宝背后都有故事,说明叙述虽简,但仍能折射南先生生前与一些人交往过从的概貌。
本书为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史论研究学者、报人马国权先生发表于香港《大公报》上的140位著名篆刻家传记合集,为明末周亮工、清代汪启淑、清末叶铭所撰三本印人传之后的第四本印人传著作,填补了中国印学史上近百年来的空白。 马国权先生为著名书法篆刻家,且深耕该领域多年,传主或为作者前辈,或为作者友人,或经作者研究,其视野宏阔、资料翔实,在该领域具有奠基性、权威性的地位。 本书初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结集了125位篆刻家的传记、肖像及代表作品。由于初版印量少、时间间隔长,目前已全部售罄。此次修订增加了15位篆刻家传记,初版责编茅子良先生怀抱着强烈的使命感对全书内容作了大量的修订补充(书后附原稿文字与修订文字对照表),以印人生年为序重新排列。删去传主肖像,传主代表作品则一仍其旧,仅作此许调整
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书法课》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进、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方面。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 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进,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 为细微及 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 快乐。
◎在故宫藏品中,品汉字书写之美,感悟“千古风流人物”◎ 宝藏的前世今生,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收录 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幅书法高清详图,全彩印刷,精装典藏祝勇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史学的态度,以李斯、王羲之、李白、颜真卿、怀素、张旭、蔡襄、蔡京、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十余位古代书法家为线索,选取 故宫收藏的书法名作,讲述了这些书法名作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再现了这些书法家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 关于“故宫”,祝勇这么说:六百年的宫殿(到2020年,紫禁城刚好建成六百周年)、七千年的文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一个人走进去,就像一粒沙被吹进沙漠,立刻就不见了踪影。故宫让我们收敛起年轻时的狂妄,认真地注视和倾听。 关于“书法”
书圣 王羲之兼善诸体,尤工小楷。《黄庭经》笔力惊绝,点画荡漾空际,回互成趣,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影响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诸大家。俗称《换鹅帖》,传书史佳话。 本书附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字法端劲,趣向整严,被称为 小楷极则 ,以资学习互证。 《黄庭经》特刊用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帖九种》,其法度谨严,气逸质宕,意态秀美。《洛神赋十三行》亦朵云轩藏清早期拓本。
《崔敬邕墓志》书刻俱佳,刚柔相济,妍丽多姿。其入目初似拙丑,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六朝长处在落落自得,不为法度拘局,为北魏志石之冠。 此志拓本极稀,旧说此志出土后仅拓数本,随即掩藏,故原拓极不易得。方若《校碑随笔》记其仅见五本。本书特刊《崔敬邕墓志》费念慈旧藏本,拓工精妙,即为五本之一,藏朵云轩。今首次原大原色精印。
史载钟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书,二曰章程书,三曰行狎书。钟繇*负盛名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俱为章程书。章程书即为正书,钟繇也因此被奉为 正书之祖 。 《宣示表》真迹不传,刻本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宋时亦有单刻本行世。 本书刊印《宣示表》三种,选用朵云轩藏《宋拓晋唐小楷帖九种》、上海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宋拓泉州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大观帖》明王世贞藏本,俱传世精拓,堪称*组合。 本书附《荐季直表》选用朵云轩藏《真赏斋帖》、王壮弘发现之唐宋墨迹摹本民国照片孤本,可资学习互证。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 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共计50多种,10多万字,字体大致可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特点是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章法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
本书收录清人论艺杂着、题跋四种,分别是梁同书《频罗庵论书》《频罗庵题跋》和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 《频罗庵论书》及《频罗庵题跋》,清梁同书撰。《频罗庵论书》辑録梁同书与张燕昌(芑堂)、孔继湅(谷园)、陈铣(莲汀)、温纯(一斋)四人论书手札,集爲四篇。《频罗庵题跋》四卷,题跋内容繁杂,大致按题跋对象的时代先后及题跋的时间先后安排卷次。梁同书论书及题跋之论,多从其切身实践得来,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题跋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举凡碑帖搨本、书画手迹、古籍珍本、逸闻掌故、交游史实、佛典因缘、四方故物、史志考证、名人手稿、碑版异字等皆包含其中,足资参考。 《快雨堂题跋》八卷及《论书绝句三十首》,清王文治撰。《快雨堂题跋》整体以时代先后爲序,卷一至卷六爲书法题跋,卷七至卷八
《孟昭俊书法集》收录孟昭俊先生书法作品近二百幅。书前有理论家撰此书资料,丰富详实。此书以图为主,书后有作者自治印和年表。《孟昭俊书法集》系统地梳理了孟昭俊先生的艺术历程和成就,全面展现了其艺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