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书为中国古代隶书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隶书结体庄重,是我国书法中的重要书体之一,以隶书来书写对联,文辞深厚且卓有古意。本书严选从古至今知名书家的隶书对联,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使读者不仅在拟联时有所参照,也能借此思通古人,得到美的享受。隶书为我国书法中重要的书体,许多读者苦于在隶书练习中没有合适的行文内容作参照,或者有合适的内容,却不知如何去写成对联,本书正可在此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此外,本书所选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面均有很好的体现,是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楹联艺术的弘扬和发展。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米芾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唐诗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市场面广。集字古诗词图书为书法学习类常见推荐品种,市场面广。与同类书相比,本书中的集字作品面貌更完整,创作参考性更强,且本书中所收集的集字作品量更大,基本为定价相近的同类书的三至五倍。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刻立,现在山东曲阜孔庙。碑额为楷书大字“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碑阳楷书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二行。此碑结体严谨,笔画斩钉截铁,字法险峻。本书节选《张猛龙碑》,选取曾经孙退谷、伊秉绶等人收藏过的拓本为底本,并从朱翼安藏本、王瓘藏本、崇烈称为“天下第一精本”、狄平子批注本等四种拓本中,逐一选字,择优补入,为区别于其他版本,编者谨将本书称之为“选字本”。
怀素(七三七—?),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得草书笔法三昧。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画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自叙帖》,墨迹纸本,草书。横二八·三厘米,纵七五五厘米。凡一二六行,六九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历十二年(777),怀素四十一时所书。内容为自叙习书经历,及时贤对其书法的赞评。全篇圆润、遒劲、狂逸,气势磅礴。清人安岐《墨缘汇观》评曰:“大草书,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乎毫端,有不可形容之势。”
「礼器碑」,又名「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略称「韩劾碑」。内容为赞扬韩劾修饰孔庙和制作礼器之事。此碑於东汉永寿二年(一五七)刻立,现存於山东曲阜孔庙内。其隶书四面环刻,碑正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阴三列,每列十七行;左侧三列,每列四行;右侧四列,每列四行。全碑书法细劲雄健,端庄典雅,且有厚重流丽之美。清代王澍评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杨守敬「平碑记」云: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於平正,寓疏秀於严密,所以难也。 为帮助读者临习,本书将此碑碑正部分放大印出。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王羲之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唐诗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市场面广。集字古诗词图书为书法学习类常见推荐品种,市场面广。与同类书相比,本书中的集字作品面貌更完整,创作参考性更强,且本书中所收集的集字作品量更大,基本为定价相近的同类书的三至五倍。
本书一个版面呈现一首完整的王羲之行书集字宋词,共有一百首,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本选题为书法学习资料类图书,市场面广,且本书内容丰富,整整有100首集字宋词,比市场上的同类书多出三到五倍。
王献之(三四四—三八八),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少负盛名,累官州主簿、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人称“大令”。其书与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洛神赋十三行》为王献之所书小楷《洛神赋》中一节,自“嬉”字始至“飞”字止共二百五十余字,十三行,故称。《洛神赋》真迹原写于麻笺,流传至唐代已经散佚,只存十三行。柳公权有硬黄纸临本,有刻本流传。而原迹九行为宋高宗所得,贾似道复得四行,因将此十三行刻石存于“半闲堂”。此石于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湖葛岭。因石呈深暗色,被誉为“碧玉”。石纵二九厘米,横二六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本书所刊为贾似道刻碧玉本。第九行“衡”字双人旁似有小钩。此帖笔致灵动,体势秀逸,沉着流美,被誉为“小楷之极则”,历来为书家所重,是临习小楷的经典范本。
《中国书法培训教程》系列丛书是由来自教学靠前线的书法名家精心编写的一套通俗、实用、由浅入深的入门级丛书。它适合各中、小学及书法学校的教学使用,即使是书法老师没有很好的专业基础,拿着它,也能按照其方法指引,指导学生写好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配合书法培训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各章节中范字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和书写宜忌作较为详细的临习指导,再针对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结体规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及钤印位置等做了详细的理论、创作指导。
本书为中国古代篆书的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篆书楹联,不仅能反映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也能使读者在书法造诣上有所提高。 本书所收皆为篆书中的名家名对,艺术水准和文辞水平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不仅能反映我国深厚悠久的楹联文化,也能使书法学习者、爱好者,在优美的文辞中学习如何去安排篆书楹联的书写,如何去体会楹联的精神气质。
《杨凝式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代表作,纸本墨迹,纵26厘米,横28厘米,凡7行,共65字。此帖存世墨迹有3个藏本:无锡博物馆藏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罗振玉藏本。一般认为罗振玉藏本为真迹,其余为仿本,但罗振玉藏本已不知去向。此帖是杨凝式致友人的一通手札,记述自己午睡醒来,适逢友人来信并赠韭花酱和羔羊肉,充饥之后心中惬意无比,于是写下此信向友人表示谢意。此帖点画平和生动,结体稳健,章法潇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代评价甚高,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将此帖以原作形式出版,方便读者欣赏、临摹其整体气息,对提高书法爱好者水平大有裨益。
"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又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此碑唐会昌元年十二月立,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碑文计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现存于西安碑林。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源人,官至太子少师。他善章草,尤工楷书。初学王羲之,后遍临初唐名家书,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其笔力雄健,自成一家,"玄秘塔碑"便是其代表作。在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有一册宋拓本"玄秘塔碑"。此本每页四行,每行七字,曾经清末鉴赏家孔广陶收藏。本书据此本放大印出,供读者临习。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各体皆精,尤擅行、楷。对后世书法有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洛神赋》《道德经》等。本字典将赵孟頫书法作品结集,以字头为单位编排,注明所选字迹出处,并附有拼音索引、笔画索引,方便检索。入选书迹均采自各大博物馆馆藏标准件作品,因此是真伪甄别、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实用工具书和行草书临摹创作的范本。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是为喜好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编撰的一套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作为本套丛书之一,《常用章草书法字典》共收录3520字,正文以笔画顺序排列。正文下的章草图片,多数选自皇象《急就章》、赵孟《千字文》、孙过庭《佛遗教经》、宋克《急就章》、王世镗《稿诀集字自叙》、王蘧常《千字文》等。少数字头的章草图片不合用或常用字没有章草图片资料的,由樊中岳先生参考相关资料书写而成,下注“中岳书”。可以说,本书选字起点高,法度好,艺术性强,且少而精, 实用,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益甫,后改字?叔,自幼喜读书,好金石,广交金石学者,著有《六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录》等。赵氏早年楷、行学颜真卿,篆、隶出自邓石如,后服膺包世臣“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将从北碑中所得笔法加以提炼发挥,贯穿于其他书体。凭借对书法艺术的准确理解和掌控,赵之谦成为碑派书法的典范。《许氏说文叙》册,纸本,篆书,共八开,每开高三十二点四厘米,宽五十七点五厘米,每开十行,行四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册内容节录许慎《说文解字序》。后有题识:“方壶属书此册,故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方壶”或为弟子,或为藏家。从题识中推测,此册应为赵氏所作习书之范本,结字严谨,篆法精丽,将北碑直入平出和折锋等笔法熔铸其中,在起收之处不用藏锋,使后学者易见其笔法踪迹
本书针对行书爱好者的学习需求,结合作者的教学、入展经验,以作者较为擅长的米芾行书为例,讲解了从精准临摹到创作作品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该书打破了传统书法教程的编写模式,编排结构合理,内容务实,示范作品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章法在立足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能够大胆创新,兼顾书法作品在居家装饰与参加展赛时的不同功能和需求,部分作品配有示范视频,有助于行书学习者学习、参考。示范作品分析部分语言简明、通俗,并辅以部分示意图,提炼出此件作品的章法要点及创作思路,是该书有别于传统书法教程的一大亮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本书为中国古代楷书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楷书是我国书法中的著名书体,是广大群众学习练习书法的必学书体,楷书楹联,不仅能反映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也能使读者在书法造诣上有所提高。 本书所收皆为楷书中的名家名对,艺术水准和文辞水平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不仅能反映我国深厚悠久的楹联文化,也能使书法学习者、爱好者,在优美的文辞中学习如何去安排楷书楹联的书写,如何去体会楹联的精神气质。加入读者能于此得到一些书法方面的收获,那便是本书的价值之所在。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隶书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唐诗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市场面广。集字古诗词图书为书法学习类常见推荐品种,市场面广。与同类书相比,本书中的集字作品面貌更完整,创作参考性更强,且本书中所收集的集字作品量更大,基本为定价相近的同类书的三至五倍。
“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碑主曹全,字景完,曾任合阳令。故此碑又称“曹景完碑”,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立。此碑明代万历初年在合阳(今陕西合阳县)出土,一九五六年移存于西安碑林。碑阳共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刻名五列,五十三行。有专家评论,此碑系汉碑中之名品,碑字结体扁平匀整,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因而,颇受历代学书者喜爱。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因”字未损本,被认为是明初拓本,亦是海内外非常好的拓本之一。本书据此本放大出版,供学书者鉴赏临摹。
文徵明,初名壁(也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文氏早年仕途不顺,十赴应天府乡试,皆不中,后辞官专事书画,有孤芳高洁之品格,为时人敬重。文氏书法由宋元上溯晋唐,早期作品极类赵孟頫,行草学宋克、怀素,后参以黄山谷法,以大字居多,另有融《圣教序》笔意者,则多以小品示人。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书于八十八岁(一五五七),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正文所录《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长篇乐府,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是册文氏以行草抄录,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秀劲温润,稳重老成,以清雅、纯正、醇和的品格,表现了“文人士气”与隐逸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