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西周的碑帖作品《金文五种》,并旁附释文。
北魏《元倪墓志》,开唐楷之先河,诸多点画立唐楷之楷模。此碑笔法方笔中掺入圆笔,笔画之间出现牵丝映带,点画流动,有行书笔意。字法稳健,收放有度。对于初学书法的读者来说,临摹该墓志,对理解唐楷有较大的裨益;对于有一定书法基础者而言,将该墓志笔法与唐楷笔法对比学习与研究,会在书艺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怀素(七三七—?),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得草书笔法三昧。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画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自叙帖》,墨迹纸本,草书。横二八·三厘米,纵七五五厘米。凡一二六行,六九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历十二年(777),怀素四十一时所书。内容为自叙习书经历,及时贤对其书法的赞评。全篇圆润、遒劲、狂逸,气势磅礴。清人安岐《墨缘汇观》评曰:“大草书,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乎毫端,有不可形容之势。”
《汉隶曹全碑》由华夏万卷编
王铎,字觉斯、觉之,号嵩樵、石樵、痴庵、雪山,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属河南)人。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尤擅书法。遍临魏、晋、唐、宋名贤书迹,诸体悉备。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雄健恣肆,变化多端。王铎于王羲之书终身力学不辍,在王书中,尤钟情于《兰亭》《圣教》。他曾跋《圣教序》:“一披瞩辄有清气拂人,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又说:“羲之书如龙,变化深藏,匪夷可测。”王铎自十五岁临《圣教序》,一生所临不计其数。天启五年(一六二五)为景圭先生临写的《圣教序》即是其中一册。此册绢本,纵二十五点八厘米,计十三开,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王铎对于王字有着精湛的把握,其临写的墨迹本对于学习《集王圣教序》的读者极具启发。今重新拼接,放大印出,以飨读者。
吴熙载(一七九九—一八七〇),原名廷飏,字熙载,后因避穆宗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长期寓居扬州,鬻艺为生,是清代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家。吴熙载为包世臣入室弟子,恪守师法,行草出入包氏门庭。后篆、隶、篆刻皆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并以此最为知名。吴氏篆书行笔流畅劲挺,结体瘦长疏朗,点画清雅飘逸,虽古朴不及邓,但秀雅灵动则过之,对赵之谦、吴昌硕皆有影响。《与臧焘敕》是宋武帝刘裕为整顿时弊,崇尚尊师求学,加强教化,励精图治所颁发的敕文。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通篇方圆互参,结体展蹙修长,用笔清健混融,深得秦汉遗意,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在晚清篆隶全面发展的时候,写篆隶的书家相对较多,在对秦汉碑刻技法的选择和发挥上,呈现出各取所好和结合自己优势强化夸张的趋势;在追求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系列丛书是一套针对广大书法学习爱好者推出的普及性临摹字帖。本书遴选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孙过庭,颜真卿,米芾,苏轼,赵孟頫,王铎等,以他们的书法代表作品集字经典唐诗,宋词,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系列丛书在集字编排时对字形及字距、行距进行了合理的处理排布,达到了较好的整体艺术效果。集字书法作品和集字的内容符合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方向。适合专业院校学生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临摹学习,是一本内容较佳的书法学习临摹范本。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对于赵孟頫,晚年的董其昌曾说过这样的话:“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董其昌一开始看不起赵孟頫,直到晚年,才明白赵学二王的功力,终不可及。赵孟頫为元代书法带来了一波复古潮流,他跨越了宋、唐,直追晋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极具晋韵的赵孟頫行书作品,当以他四十七、四十八岁时写的《洛神赋》和《前后赤壁赋》为翘楚。《洛神赋》,墨迹,纸本行书,29.2厘米,横192.6厘米。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前后赤壁赋》,亦称《赤壁二赋帖》,纸本册页,行书,计有二十一页,每页纵27.2米,横111厘米,每页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合计九三五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两件作品前后相隔一年,风格一致,是以二王为风范又有自己鲜明特点的赵氏行书。审美上以精美纯熟为基础,讲究风规神韵。珠圆玉润,
吴昌硕一生在诗、书、画、印各方面的造诣都很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本书选取《吴昌硕临石鼓文》中的字词,通过重新编排整理,集结成经典佳句,其书范例丰富实用,讲解细致,步骤清晰,文字通俗易懂,示教直观。
文徵明,初名壁(也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文氏早年仕途不顺,十赴应天府乡试,皆不中,后辞官专事书画,有孤芳高洁之品格,为时人敬重。文氏书法由宋元上溯晋唐,早期作品极类赵孟頫,行草学宋克、怀素,后参以黄山谷法,以大字居多,另有融《圣教序》笔意者,则多以小品示人。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书于八十八岁(一五五七),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正文所录《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长篇乐府,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是册文氏以行草抄录,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秀劲温润,稳重老成,以清雅、纯正、醇和的品格,表现了“文人士气”与隐逸之风。
本选题遴选、汇集古今经典对联文本,使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存在的书法字体,或使用本碑中的部首或笔画组成的非存在字体,按照从四言到多言的顺序,编排成一百副具有该碑字形特征、章法气息、书法意蕴、复古意味、高度艺术价值的名联书法作品,让对联形式拓展书法表现范围,用书法形式表现对联蕴藏的文化魅力,供书法学习者和传播者品读对联内容,临摹、学习对联书法字体和风格,提供对联创作蓝本,激发对联创作热情,从而服务丰富的社会生活,有力传播书法文化和对联文化。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是为喜好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编撰的一套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作为本套丛书之一,《常用章草书法字典》共收录3520字,正文以笔画顺序排列。正文下的章草图片,多数选自皇象《急就章》、赵孟《千字文》、孙过庭《佛遗教经》、宋克《急就章》、王世镗《稿诀集字自叙》、王蘧常《千字文》等。少数字头的章草图片不合用或常用字没有章草图片资料的,由樊中岳先生参考相关资料书写而成,下注“中岳书”。可以说,本书选字起点高,法度好,艺术性强,且少而精, 实用,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唐代书法以楷书成就优选。初唐四家中,又以褚遂良影响最为深广。刘熙载评:“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王澍说:“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书法目前受褚遂良影响的书家不胜枚举,从唐代的薛稷、张旭、颜真卿到宋代的米芾,乃至现代的沈尹默,褚体字给予历代书家的泽溉延绵不绝。学习书法以墨本为上,《大字阴符经》和《倪宽赞》作为珍贵的褚字墨迹本,历来受到学书者青睐。尽管在是否为褚遂良所书尚有疑议,从这两件墨迹入手褚书,却不失为一条捷径。《阴符经》,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据卷后题跋可知,此卷为五代后梁内府所藏。清末归叶恭绰,传于叶公超,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倪宽赞》,纸本楷书,纵24.6厘米,宽170.1厘米,50行,共340字。题为褚遂良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代王偁评《倪宽赞》“正与《兰亭》、
《书谱》,纸本墨迹、小草长卷,书写于唐垂拱三年(687),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卷首题曰“《书谱》卷上”,文中亦称“撰为六篇,分成两卷”,宋《宣和书谱》亦有记载唐孙过庭:“今御府所藏草书三:《书谱序》上下二,《千文》。”究竟该卷《书谱》仅是上卷,还是在流传中经割裱、合装后的上下卷全部?或者本来就是孙过庭未写完的残稿?今已无从考证。不过,从现有的文字来看,其内容完整,论述精辟,堪称古代书论之经典。该卷草书用笔遒劲、笔法精熟,墨色变化妙趣横生,结体优美,不失法度,通篇起承转合和谐完美,更是后世草书取法之典范。
此套书是对去年所出版的“名家集字写春联”系列丛书的修订和补充,是为了迎合当下年俗文化繁盛的书法文化复兴繁荣的势头而推出的书法实用工具书。全书共收录了近百幅春联,集众多篆书碑帖字体,为读者提供不同字体的学习临写范本,是学习书写书法和春联的很好的示范用书。
北魏《穆亮墓志》在北碑中属雄健一路,用笔厚实,字形随字而变,时方、时扁、时长,以字之重心稳健为旨。部分字形上收下展,呈三角形,更显字态之稳重。洪亮题《穆亮墓志》:“敦厚朴诚夸穆亮,稳如泰岳敏谐藏。品来此刻雄浑在,木讷之中更健强。”偏好雄强一路书风审美者,从该墓志入手临习较为适宜;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临习该墓志也能增强自己书法中朴厚、雄健的风格。
本书收录用《祀三公山碑》中的字集成的新撰楹联105联。《祀三公山碑》立于东汉元初四年(117)。此碑似亦隶亦篆。前人称其“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非篆非隶,兼二体而为之,至其纯古遒厚,更不待言。”取法此碑之隶书尤其朴厚高古。 在当今书法学习中,碑帖集古(集古诗词、古文、楹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可以视作从临摹到创作的一种过渡和有效方法之一。本书立足于作者新撰的楹联,用碑帖将其集成联,为继承传统之路径,临创转换之接点,艺文兼修之良方,学以致用之立足。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是为喜好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编撰的一套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本套丛书共包括六本:《常用字书法六体字典》,《常用篆书书法字典》《常用鸟虫篆书法字典》,《甲骨文书法字典》,《常用金文书法字典》(即将上市),《简牍帛书书法字典》(即将上市)。这几部字典主题鲜明,各有特色,选字起点高,艺术性强,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中国历代名碑名帖集字系列丛书》收集历代名碑名帖集字,单字放大,简体释文,字体点评。
《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由华夏万卷编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益甫,后改字?叔,自幼喜读书,好金石,广交金石学者,著有《六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录》等。赵氏早年楷、行学颜真卿,篆、隶出自邓石如,后服膺包世臣“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将从北碑中所得笔法加以提炼发挥,贯穿于其他书体。凭借对书法艺术的准确理解和掌控,赵之谦成为碑派书法的典范。《许氏说文叙》册,纸本,篆书,共八开,每开高三十二点四厘米,宽五十七点五厘米,每开十行,行四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册内容节录许慎《说文解字序》。后有题识:“方壶属书此册,故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方壶”或为弟子,或为藏家。从题识中推测,此册应为赵氏所作习书之范本,结字严谨,篆法精丽,将北碑直入平出和折锋等笔法熔铸其中,在起收之处不用藏锋,使后学者易见其笔法踪迹
《中国历代名碑名帖集字系列丛书》收集历代名碑名帖集字,单字放大,简体释文,字体点评。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是为喜好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编撰的一套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本套丛书共包括六本:《常用字书法六体字典》,《常用篆书书法字典》《常用鸟虫篆书法字典》,《甲骨文书法字典》,《常用金文书法字典》(即将上市),《简牍帛书书法字典》(即将上市)。这几部字典主题鲜明,各有特色,选字起点高,艺术性强,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张迁碑》全称为《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汉灵帝中平三年(186)立石。碑高2.92米,宽1.07米;碑额两行篆书『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阳隶书15行,满行42字,共567字;碑阴隶书刻捐资立石者姓名、官衔及钱数,3列41行,共323字。与大多数汉碑一样,此碑亦未记书丹者姓名。明初出土时碑文字尚且完好,后有多字残泐,尤以『东里润色』四字不损之明拓本为佳。该碑屡经迁移,现存山东泰安岱庙碑廊。 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西南)人。据碑文所述,其祖上张良、张骞、张释之皆汉之名臣,见诸史籍。至张迁,以『孝弟”“中謇』入朝,初为郡吏、郎中,官拜穀城(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长,后迁荡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令。张迁治穀城,『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故在其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