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2022年至2023年间,张爱国教授先后于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重量美术馆)、深圳大学博物馆举办了以“大开通”为主题的大型个展。本书以两次展览的百余件代表作品为主体,展现作者书法面貌的同时,结合其对《大开通》独有的研究成果,凸显其对“大开通”书法的探索与思考、传承与创新。另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学书自述以及多位名家的评论文章、访谈随感等等,力求多角度地解读“大开通”书法、解读作者本人,从而优选地彰显和传播其书法理念。书末还记录了两次展览前后的一些花絮,如趣事妙语、现场照片等。希望本书能给予读者些许乐趣或启发,无论是参考创意,还是思维碰撞,抑或是对于美的欣赏。
在孔庙碑林区,陈列有碑帖刻石近 500 件,时间横跨唐代至民国,包含历史、科技、书法、绘画、宗教等各类石刻文献,形成一座蔚为大观的“石质书库”,其中不乏珍贵与精彩之作。除《南宋太学石经》《大成之殿》《宋理宗御书〈圣贤赞〉》等御笔名品之外,还有记录唐和五代时期天文状况的《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和《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是天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料;《西湖书院重修大成殿记》《重修西湖书院记》《杭州路重建庙学记》《杭州府儒学复建尊经阁之记》等碑,则记述了府学和书院的修缮与变迁,反映了杭州悠久的儒学传统;诸如《武林弭灾记》《重修监法察院记》《守巡二道修造军火器械碑》, 以反映杭州地方史中的有关事件和人物为主,堪称杭州民间的历史档案馆;《十六罗汉像刻石》是石刻线画中的奇珍之作;而如《佑圣观重建玄武殿
《吴玉如手书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楷书篇、行书篇)是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于1972年分别用楷书和行书两种书体书写的诗词,共计37首,其中多首都为大家所耳熟能详,如《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吴玉如先生之所以共书写了37首诗词,是因为1963年文物出版社曾出版了《诗词三十七首》一书,此书是唯一亲自参与审订和编辑的毛泽东诗词版本。除数量外,本丛书所书写的诗词篇目与顺序,也与1963年版《诗词三十七首》一书完全一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语文出版社携手吴玉如之子吴同宽,将吴玉如先生书写的三十七首诗词付梓,向党献礼,以表庆祝。
《中国书法通识课——书法没有秘密(修订版)》由当代知名书法家寇克让撰写,全书共分八章,从“名正而言顺”开始,讲解书法的源流、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及流派,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切磨箴规、如何选择书法器物以及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书法故事。全书内容全面,涉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无论对于刚入门的读者,还是想进一步提高的专业人士,该书都值得一读。
本书为“严复翰墨辑珍”系列之一,由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主编,陈灿峰副主编。严复为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此外在书法上亦有专擅,独具一格。其书各体兼具,尤以行书见长。他的书法取法二王,兼学颜体,临摹苏轼、黄庭坚、孙过庭等体,博采兼收,自成风格。丛书分别辑录严复临摹王羲之法帖、唐人法帖、宋人法帖、《书谱》、《千字文》以及严复个人法书、信札选辑等,总计7种10册。本书辑录严复临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赵构、陆游、范成大等人法帖十五种,包括《赤壁赋》《洞庭春色赋》《松风阁诗》《苕溪诗帖》《洛神赋》《桐江帖》等。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本书拟分上下册。
本书为“严复翰墨辑珍”系列之一,由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主编,陈灿峰副主编。严复为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此外在书法上亦有专擅,独具一格。其书各体兼具,尤以行书见长。他的书法取法二王,兼学颜体,临摹苏轼、黄庭坚、孙过庭等体,博采兼收,自成风格。丛书分别辑录严复临摹王羲之法帖、唐人法帖、宋人法帖、《书谱》、《千字文》以及严复个人法书、信札选辑等,总计7种10册。本书辑录严复临唐代褚遂良、怀仁、颜真卿、怀素等四家法帖四种,包括《文皇哀册》一组二件、《集王圣教序》一组、《争座位帖》一组五件及《论书帖》一组三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本书辑录严复临隋代僧智永、宋代赵构二人所书《千字文》两种五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班组管理实操手册》一、通过系统化梳理班组管理中的各大操作版块,从实际问题出发,介绍班组管理中常用的术语,并提供具体的执行思路、流程、方法和工具,注重解决班组管理中的实践问题,突破了图书内容上的隔靴搔痒,确保图书内容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较强。 二、目前,在经管图书出版领域的图书要么专业化程度较高,但理解困难;要么形式上看似偏重实务,但常常与现实问题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本书的出版可以使读者掌握班组管理理论,同时在理论指导下明确如何有效执行,满足了读者既强化管理能力又提升执行力的需求。 三、图表化、案例式的写作手法,深入浅出的论述,让图书少了学术书的枯燥机械感,使得图书内容更加生动可读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收长卷《廉颇蔺相如列传》。此长卷为草书、纸本,纵三十二点五厘米,横一千八百二十二厘米,卷内钤“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顾禄私印”、“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永瑆之印”、“诒晋斋印”等诸多印鉴。有专家评说,黄庭坚书写的这卷名文,其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是其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米芾,又称米南宫,书法目前“宋四家”之一。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优选。此帖为米芾的天衣禅师碑初稿墨迹本,资料珍贵,由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可供书法专业人士及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有利于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
《监察法应用一本通》立足于司法实践,以司法流程为主线,遵循法律汇编的思路,从体例化、系统化、实用性的角度,借鉴《刑法应用一本通》的编排体例,将与监察法条文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分类整理,采取置换、分解、重述等手段,以监察法条文为经线,以其他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法规文件为纬线,将监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党内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了一幅崭新的监察法图谱。
荟萃名人幽默,集锦大师智慧; ??幽默集装箱,承载快乐人生;
本书为“严复翰墨辑珍”系列之一,由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主编,陈灿峰副主编。严复为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此外在书法上亦有专擅,独具一格。其书各体兼具,尤以行书见长。他的书法取法二王,兼学颜体,临摹苏轼、黄庭坚、孙过庭等书体,博采兼收,自成风格。丛书分别辑录严复临摹王羲之法帖、唐人法帖、宋人法帖、《书谱》、《千字文》以及严复个人法书、信札选辑等,总计7种10册。本书辑录严复临唐代孙过庭《书谱》两种,一种为早年所临散页一组二件,一种为其最晚年意临的《瘉野老人遗墨册》。孙过庭《书谱》为严复书法最重要的笔法来源,此两种可见其中晚期书法的变化。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本书拟分上下册。
本书辑录严复临东晋王羲之及王氏一门书家法帖六种,包括《兰亭序》一组三件、《十七帖》一组四件、《秋月帖·都下帖》《万岁通天帖》《官奴帖》《鼎帖》等,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本书收录了汉代碑刻书法的代表作《袁安碑》《新莽嘉量》《乙瑛碑》《礼器碑》,其中《袁安碑》《新莽嘉量》为汉代篆书的代表作,《乙瑛碑》《礼器碑》为汉代隶书的代表作。汉代是书法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汉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但在许多特殊的重要场合仍然使用小篆,因而两汉对小篆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期。《袁安碑》是刊刻于东汉的一方碑刻,结体宽博,笔势强健道劲,骨力劲拔而有弹性,书法厚重雄茂。《新莽嘉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青铜器,其铭文多为工整方正的小篆,结构舒展,典雅俏丽。清代书法家杨沂孙、齐白石等人都深受它的影响。《乙瑛碑》和《礼器碑》都为汉隶中优秀的碑刻代表,方整秀丽,端严俊逸,细劲雄健,艺术价值极高。
本书由曾老曾孙曾迎三先生所编,邀请曾熙研究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高升先生作序,精选了曾熙临摹篆、隶、楷、行名碑名帖作品百余件,展现了曾熙书风的演变,以飨读者。
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特别是高校建立了“艺术与科技”专业以后,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艺术与科技概论》正是着眼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趋势而撰写的一部专业基础课。本书基于大量的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科技艺术的范畴、类型、艺术语言与知识体系,并从理论研究、艺术类型、数字美学、发展历史与后现代语境等角度阐述了科技艺术的美学与表现形式。全书共分10课,主要内容包括艺术与科技概述,艺术与科学研究,科技艺术的类型交互、技术与艺术,科技艺术的主题,科技与艺术简史,计算机艺术简史,创意设计方法论,科技艺术实践领域和艺术与科技的未来。本书结构简洁清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课都有讨论与实践、练习及思考题。本书也提供了相关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课件和相关
《传世经典碑刻整拓善本》系列选录具有代表性的历代经典碑刻,以盒装、整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可以弥补图书小和剪裱本的不足,可以对碑刻整体进行体会。拓本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年代较早、拓制精良的整张拓本,原大精印。兴福寺碑为唐代僧大雅等集晋王羲之行书碑刻。开元九(七二一)年立于长安。此碑又名《吴文碑》徐思忠等刻字,因此碑尚存下半截,故又名《兴福寺半截碑》,此碑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是学羲之行书的不错碑帖。
颜真卿是唐朝楷书的代表人物,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又是一位忠贞不屈的将士,并且他在行草书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以篆籀入行草,在这方方面他是中国书法目前第一人,后人无不追摹,他的行草书书风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及近现代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唐以后的每个朝代中都有人学习颜真卿书风,包括五代杨凝式,宋四家及明末清初的王铎、徐渭、傅山和黄道周等人。此书首先收录了颜真卿行草书代表作《争座位帖》,展现出颜体行草书浑厚藏拙,质朴苍劲,笔力矫健,雄劲爽利的书风特点。又整理出古往今来颜真卿行草一系的名家名作,如杨凝式的《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以及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以及近现代书法名家临习颜真卿行草书的临作,给学习颜体的读者以供临摹学习参考。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宋亡後,居故鄉力學。元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遣逸于江南,被推荐至京城,受元世祖接见,颇受礼遇。历任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江浙等处儒翠提举、翰林侍读学士、集贤侍讲翠士、中奉大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晚年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谧文敏。传见《元史》卷一七二。为元一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其行楷尤为著名,秀丽遒润,世称「赵体」,于后世影响极大。明王世贞评其书云:“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之无敌。”为元一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赵孟頫传世书法中,诸体皆工,尤以真、行影响最为深远。其真书与唐代欧阳询、
一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历时漫长,各体均有其不同的滥觞和鼎盛时期。本字海采字截止于清朝,不再延续。如此编例,可以使学书者和欣赏书法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少走弯路。 二所取单字,影清朝以前的书法经典,或金石拓片竹帛碑刻,力求保留原迹形状,不使失真。 三全书所含单字,囊括了清以前书法经典中的作品,以便于今天学书者和欣赏书法者使用。 四为方便今天的读者查阅,字海中字头均用简化正楷字,以下汇集此字的各体书例。因字海正文全以单字形式编列,故不必恪守古文竖排,而采用了方便阅读并较为美观整齐的横排形式。 五字头以下正文按历史朝代顺序编排,并分别注明朝代名和书家名。 六书前按字头笔画数编制笔画查字目录,查字目录后编排汉语拼音检字索引。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