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经)》。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螭首方座,碑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此碑碑文由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敕答,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述二藏圣记》、笺答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组成。文字由长安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中所集,自贞观二十二年(七)至咸引亨三年(六七二)历时二十五年完成。由于所集之字自然精美,故为世所重,历代皆为书之优选范本。现存西安碑林,陈列在第二室东侧第二排。今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北宋精拓本,『纷』字『分』部首笔虽不可见,然『以』字右笔起笔处尚未泐粗。十五行『慈』字完好
本书为中国古代隶书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隶书结体庄重,是我国书法中的重要书体之一,以隶书来书写对联,文辞深厚且卓有古意。本书严选从古至今知名书家的隶书对联,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使读者不仅在拟联时有所参照,也能借此思通古人,得到美的享受。隶书为我国书法中重要的书体,许多读者苦于在隶书练习中没有合适的行文内容作参照,或者有合适的内容,却不知如何去写成对联,本书正可在此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此外,本书所选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面均有很好的体现,是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楹联艺术的弘扬和发展。
本书的主体是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辨析,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选收范围,凡有繁简、正异关系的,需要辨析规范字形及用法等的字都列为字头,约1200个。字头之后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约2500个。属于类推简化的简化字和繁体字一般不收。有些字头属于传统旧字形或与大陆规范字形有差异的台湾字形。本书对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的造字法、字形演变过程、繁体字的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海峡两岸规范字形的差异等做了分析,对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在具体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详细解说,并举出大量实际词语用例,以帮助读者学习与掌握。本书内容规范,查检方便,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推荐的工具书,适合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界读者,尤其是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也可以作为海外推广汉语教育的参考教材。
本书一个版面呈现一首完整的王羲之行书集字宋词,共有一百首,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本选题为书法学习资料类图书,市场面广,且本书内容丰富,整整有100首集字宋词,比市场上的同类书多出三到五倍。
本书为“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集字”系列中一册,从流传下来的草书经典法帖中集字成古文名篇《逍遥游》《诫子书》《桃花源记》《滕王阁序》等,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王羲之行书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古文名篇十一篇,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唐代著名书家怀素晚年回归故里零陵。公元七九九年,他在绢地上写下这件小草千字文,末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於零陵书。时六十有三。"此作共八十四行,一千零四十五字,人称小字贞元本。在其传世墨迹中,此作极为珍贵,并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有方家评说,此书萧散平淡,无一丝火燥之气,真正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笔墨意趣老辣稚拙,"似有能,似无能,已入极境"。明代著名书家文徵明评此墨迹"应规入矩,一笔不苟"。这件墨迹宋元时藏在内府,人间罕见,明代中期,为嘉兴姚公绶收藏。其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二百七十八点六厘米
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好看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本书分为“春行”“夏草”“秋楷”“冬篆隶”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
在宋四家中,米芾是独特的存在。苏黄米蔡,蔡襄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为继承,苏黄米三人开创了尚意的宋代书风。而与苏轼、黄庭坚相比,米芾在政治地位、文学成就方面,都不可与之并论。然而米芾的书法影响,似乎超过了苏黄二人。米芾是一个天资极高而又极用功的人,集古与出新在他身上完美结合。他注重向古人学习,且能融会贯通,变化出的自身面貌,因取法的多广和巧妙,“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身上有许多标签,比如“集古字”“刷字”,多出自本人之口,这些表述体现了米芾的学书智慧,后人多得启发。本书所刊为米芾的行书代表作《苕溪诗卷》和《蜀素帖》,写于元祐戊辰(1080)的八月和九月,米芾时年三十八岁。《苕溪诗卷》,纸本墨迹,纵32.2厘米,横189.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卷以侧锋取势,字势欹侧,意态潇洒沉着。《蜀
《夏承碑》为东汉建宁三年刻,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称《夏仲兖碑》。宋代元祐年间,在资州(今四川省资中县)出地》此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其结字奇特,隶篆参杂,骨气洞达,神采飞扬。《夏承碑》早期拓本,以“华氏真赏斋本”较著名。此本遗缺三十字,由清代著名书家翁方纲补书。编者谨将此本重新拼接,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临习。
"中国着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唐代玄奘取经归来,便开始翻译经文。唐太宗亲为作序,太子李治为其作记。後来,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将太宗序、太子记以及太宗答、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等五种集出。唐高宗咸亨三年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将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计三十行字,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宽一点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圣教序"。现此碑存於西安碑林。因此碑由王羲之真蹟中直接摹出,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亦是学习行书的*范本之一。明代王世贞评说:此碑"备极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现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收藏的这件"集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人们对弘一书法常有的评价。在弘一自己眼中,书法是一场“审美游戏”,是“自娱”之物,也是“结缘”之道。为人六十三载,作书五十五年。半生相伴佛门,弘一的书法亦与他对佛法的领悟水乳交融。纵观弘一书法,以魏碑和小篆为骨血经络,化合晋、隋、唐、宋各体精粹,出古入新,炼成独有的理想“弘一体”楷书、行楷。而他如何一步一步达成这一境界,正是本书作者想回答的问题。本书将弘一的书法作品与人生经历相结合,意在全面展示弘一其人及其书法艺术。作者将弘一一生的书法实践分为五个阶段,用一百余件弘一墨迹串联起他的书法生涯,展现弘一从师古到创新、发展出个人书风的整个过程。同时精选各时期经典作品写成作品赏析十篇,希望为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与对弘一风格的更深入认知。
本书是新版字帖之一。王居士塔铭,是唐上官灵芝撰文,敬客书。原石损泐严重,翻刻尤多。今将多种版本影印,可见塔铭损泐变化。王居士塔铭册后唐程夫人塔铭,册内另有唐化度寺僧海禅师方坟记,一并印出,可见唐人飘逸书风。
张旭,字伯高,唐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一说率府长史,人称张长史。工诗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与李白诗、裴昊剑舞并称三杰。唐代韩愈评曰: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宋代苏轼评曰: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古诗四帖》,墨迹本。无款。明董其昌始定为张旭书。五色笺。草书。纵28.8厘米。40行,凡188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明代丰道生跋: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董其昌跋: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
王铎,字觉斯、觉之,号嵩樵、石樵、痴庵、雪山,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属河南)人。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尤擅书法。遍临魏、晋、唐、宋名贤书迹,诸体悉备。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雄健恣肆,变化多端。王铎于王羲之书终身力学不辍,在王书中,尤钟情于《兰亭》《圣教》。他曾跋《圣教序》:“一披瞩辄有清气拂人,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又说:“羲之书如龙,变化深藏,匪夷可测。”王铎自十五岁临《圣教序》,一生所临不计其数。天启五年(一六二五)为景圭先生临写的《圣教序》即是其中一册。此册绢本,纵二十五点八厘米,计十三开,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王铎对于王字有着精湛的把握,其临写的墨迹本对于学习《集王圣教序》的读者极具启发。今重新拼接,放大印出,以飨读者。
《颜真卿楷书集字宋词一百首/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集字》一个版面呈现一首完整的颜真卿楷书集字宋词,共有一百首,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本选题为书法学习资料类图书,市场面广,且本书内容丰富,整整有100首集字宋词,比市场上的同类书多出三到五倍。
本书是“善本碑帖精华·普及版”系列之一,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收录《董美人墓志铭》《萧妙瑜墓志铭》两部作品。 《董美人墓志铭》原石于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燹。拓本流传稀少。隋人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属隋代墓志中的上品佳作,堪称隋志小楷第一,开唐代钟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舒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清雅婉丽。 《萧妙瑜墓志铭》体态优美,结字工整,笔法论文范文兼备。骨法洞达,圆润婀娜,既有墓志之劲挺,也兼具墨迹之精致,是隋墓志中的精品,且是少有的代表之一。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早年名“黻”,四十一岁后改署“芾”。字符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徙迁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后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宋代书画家。母为宋神宗赵顼乳娘,由是初蒙皇恩为校书郎,宣和时任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后官至淮阳军知州,卒于任上。为文奇险,不蹈前轨。特妙翰墨,自成一家,得二王笔意,乃至乱真。嗜石爱砚,精于鉴裁,必得乃已,曾入宣和殿观禁内所藏,为宋徽宗所宠。生性清癖,不随尘流,故仕途难伸,人称“米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一作蔡京)合称为“宋四家”,有《书史》《画史》《砚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宝晋英光集》等著作存世。 《研山铭》,纸本,手卷,行书,纵三十六厘米,横一百三十八厘米,凡十一行,三十九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其为“旷世神品”。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做对比:《兰亭序》是雅士的风格,《祭侄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各领风骚,称得上中国书法目前行书的三大里程碑。 本书以苏东坡的《寒食帖》为主题,对全文129个字的写法逐一进行精讲,同时选取苏东坡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一夜帖》和《东武帖》进行解析与精讲,旨在帮助书法学习者实现逐字精写,进一步掌握。本书附赠写字视频和电子版碑帖等学习资源。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细致,适合对书法感兴趣的读者学习、临摹。希望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苏东坡的书法精神,了解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本书为中国著名碑帖彩色放大本系列之一。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有多达三千六百馀件造像题记。这些造像题记,是我国北魏时期的书法艺术瑰宝,也是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清人黄易最早在龙门拓碑四品,世称“龙门四品”,即“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等四种名品。
本书为中国古代篆书的书法楹联精选一百种。篆书楹联,不仅能反映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也能使读者在书法造诣上有所提高。 本书所收皆为篆书中的名家名对,艺术水准和文辞水平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不仅能反映我国深厚悠久的楹联文化,也能使书法学习者、爱好者,在优美的文辞中学习如何去安排篆书楹联的书写,如何去体会楹联的精神气质。
明清之际是中国后期文人画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欲揭橥明末清初视觉文化的传脉,有必要对信札书简在中国文化目前的特色略作回溯。王时敏所处的17世纪,正值中国印刷文化的鼎盛时期,身前留下“尺牍”二卷共九十八通,由《王烟客先生集》、《西庐家书》一卷十通、《清晖堂同人尺牍汇存》三十余通、今人整理的《王时敏集》悉数收录。不论是阅读,或是透过展览橱窗观赏王时敏手札,都容易忽略雕版书籍在知识界打开的公共空间与个人书写在文化精英圈建立的私密空间的叠交关系。王时敏身处明清之际这一时代的重要性,通过书札与印刷文化的互见,相得益彰。这也有助读者了解为什么董其昌之后,由王时敏主盟,“四王”的正统能对大江南北的画坛形成三百年的巨大影响。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字系列丛书是一套针对广大书法学习爱好者推出的普及性临摹字帖。本书遴选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孙过庭,颜真卿,米芾,苏轼,赵孟頫,王铎等,以他们的书法代表作品集字经典唐诗,宋词,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系列丛书在集字编排时对字形及字距、行距进行了合理的处理排布,达到了较好的整体艺术效果。集字书法作品和集字的内容符合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方向。适合专业院校学生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临摹学习,是一本内容较佳的书法学习临摹范本。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张迁碑”全称“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东汉中平三年刻立于山东东平境内。明代初年出土,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张迁碑》碑阳原拓本为明代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张迁碑》呈现的就是这一碑帖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