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优选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很好拓本,优选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最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晋人尚韵”的回味无穷、“唐人尚法”的规矩方圆、“宋人尚意”的曲径探幽、“元明尚态”的婀娜多姿,还有“清人尚碑”的朴茂雄健。
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鹜,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璨夺目的境地。
《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是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本书在编纂中恪守实用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先立
《李鸿藻书札》由陆德富,谢亚衡编
蔡襄为“宋四家”之一,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蔡襄手札精选》收录蔡襄手札作品二十余种,包括《荔枝谱》《大研帖》《澄心堂帖》《伏审帖》《暑热帖》《安道帖》《离都帖》《京居帖》《陶生帖》《远蒙帖》《谢郎帖》《山堂诗帖》《思咏帖》《蒙惠帖》《扈从帖》《纡回帖》等。此套书还有《文徵明小楷精选》《祝允明墨迹精选》《傅山墨迹精选》《王铎墨迹精选》等,内容上精选各家代表作品;制作上在保存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将图片去除底色,并附以释文;装帧上皆为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宣纸印刷。
本书收录了各朝代传世书法名作,全书以时间为顺序,涵盖了商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金元、明清时期的书法佳作。除了高清书法作品展示外,书中还介绍了历代书法名家的生卒年、字号、籍贯、官衔或任职、艺术特色、风格特征、兼习及特长、传世墨迹或代表作、著述、书家继承师学的前辈艺术家,以及受其影响的后代(或同代)艺术家等。本书意在撮取巨擘精英,广为收罗传世名碑名帖,向读者展现浓厚汉文化精神,给读者带来阅读享受。
。。。
一、本书是书法艺术工具书。为保持与《中国行书大字典》、《中国隶书大字典》的体例基本一致,并形成系列,故无法探讨有关文字学的学问,也未能在这方面直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如:大篆(甲骨文、金文)、小篆同
程同根编著的《晋唐楷书大字典(精)/中国书法大字典》所收楷书,主要选自晋唐时期,历代名人碑刻、法帖。 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楷书,按年代先後顺序排列。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三千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芋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後。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徘列。
《河南藏甲骨集成》(共6卷,整理甲骨约3000片)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重点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丛书旨在将分藏于河南各地博物馆中尚未面世的甲骨文进行系统整理出版,为古文字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价值极大。丛书的前两卷《开封博物馆卷》《周口关帝庙博物馆卷》分别入选2021年度、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已顺利出版。《新乡博物馆卷》是正在整理的第三卷。本卷将新乡市博物馆所收藏的310片甲骨,按照统一编目、核量尺寸、数码拍照、拓片比对、摹本绘制、释文考释等文献整理程序,由权威专家系统整理,具有学术首创性。书中着重突出呈现甲骨关键部位,如特殊文字形体、钻凿形态、侧面形态覆刻等方面的细部信息,可作为甲骨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民俗学等领域研究的宝贵文献资料。
《宋徽宗书法选》收录了宋徽宗的书法作品《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牡丹诗帖》《夏日诗帖》《怪石诗帖》《闰中秋月诗帖》《棣棠花诗帖》《笋石诗帖》等,书画题跋作品有题李太白《上阳台帖》、题欧阳询《张翰帖》等。赵佶在书法上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瘦金体”。本书较全面地展示了宋徽宗赵佶在小、中、大楷及行书、草书方面的造诣,较好地再现了“瘦金体”的独特风格,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及临摹。书籍装帧为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印刷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本书以“南宋御书石刻”为主题,择取《南宋太学石经》《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大成之殿》《宋理宗御书〈圣贤赞〉》《宋高宗御书〈千字文〉》5组石刻进行整理、研究。《南宋太学石经》为历代专享一部由皇帝御书而成的石经,《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石刻为现存最早的御制御书像赞石刻,《道统十三赞》石刻为现存最早的理学御制御书圣贤赞石刻,《大成之殿》石刻为现存最早、字径优选的“大成”御制榜书石刻。本书体例由石刻图版、文字介绍与研究论文三部分构成,力图兼顾普及性与研究性。石刻图版部分,以1∶1高清还原书迹面貌。文字介绍部分,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近期新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说明。研究论文部分,以艺术解读为主,分析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混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在我国,自古以来,即受到史学家的重视。司马迁把混号写进《史记》,司马光把混号写进《资治通鉴》。不论正史、野史,以及其他各种古籍,都记载了大量的人物混号。混号值得我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