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全称《高句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四一四)刻。清光绪初年于吉林省辑安县(今集安市)出土。碑纵六百十二厘米,横一百八十五厘米,隶书,四面环刻,计四十四行,行四十一字。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该碑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历来为史家所重。 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其书方整纯厚,道古朴茂,用笔多属圆笔,藏锋逆入,沉着古厚。结体开阔端庄,丰满匀称,不拘泥于细处,而注重整体的浑朴静穆,自有一种凛然不可逼视之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若高丽故城之刻,新罗巡狩之碑,启自远夷,来从外国,然其高美,已冠古今。” 今将此碑旧拓本影印出版,以飨
《历代书法碑帖导临教程·草书系列14:王羲之十七帖》鉴于草书的学习者都具备了的基础,故“单元《千羲之十七帖》基本点尽的变化及运用”中只列举了例字,对点书的连笔过程不再赘述。 “第二单元《王羲之十七帖》中草书符号的运用”中按照《标准草书》中的对草书符号的诠释,仅释例了《王羲之十七帖》中涉及的草书符号。
《李寿墓志·南川县主墓志·刘中礼墓志》盖题“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四行,行四字,篆书。志文三十一行,满行三十七字,楷书。撰书者不详。志石为龟形,长一百六十六厘米,宽九十六厘米,高六十四厘米,盖题四周饰联珠、蔓草、龟甲纹等。《南川县主墓志(唐天宝十一年)》志文二十一行,满行二十三字,楷书。志石方形,高、宽均六十一厘米。赵楚宾撰,韩择木书。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刘中礼墓志》志题“唐故河东监军使银青光禄大夫守左监门卫将军上柱国彭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刘公墓志铭并序”。志文四十五行,满行四十五字,楷书。盖题“唐故彭城刘公墓志铭”,三行,行三字,篆书。志石呈方形,长、宽均九十一厘米。志盖作盝顶,盖题四周饰几何纹、花瓣纹,四角饰流云状朵花,四杀刻四神。韦蟾撰,崔筠书
《历代名碑名帖集字丛书:怀仁集王圣教序集字》是由吴震启先生从历代文学经典里面挑选的,广大读者朋友耳熟能详的、且书写频率较多的碑帖,将这些碑帖集合成对联、扇面、中堂等书法传统幅式,供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创作。
沈尹默先生无疑是书法界的一代宗师,此次出版的作品经过精心挑选,四色精印,尽显大师笔法。所有作品均为首次面世,都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经典力作。 本书属魏碑中的端庄一路,其风格就是以自然取胜,是沈尹默晚年的临品,通观临作,真可谓人书俱老。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宋拓淳化阁帖卷十》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若是拓本,对所择选版本稍加说明)、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互相翻印,没什么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本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是最大限度还原作者最具特色、最高水平真迹——选取尽量清晰的原作,唐摹本或最佳拓本,最大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最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