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9:颜真卿争座位帖(二)》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9:颜真卿争座位帖(二)》字数远非“古刻数行”可比。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了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小野道风 》由作品简介、《玉泉帖》、历代集评、临习指南和局部点评构成,集欣赏、临摹功能为一体。书作以长卷形式还原书法名帖的原貌,展示经典书作的魅力。小野道风为日本平安中期的书法家,《小野道风 》展现了他在摹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秀逸”书风。
《小野道风 》由作品简介、《玉泉帖》、历代集评、临习指南和局部点评构成,集欣赏、临摹功能为一体。书作以长卷形式还原书法名帖的原貌,展示经典书作的魅力。小野道风为日本平安中期的书法家,《小野道风 》展现了他在摹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秀逸”书风。
墓志是放在墓穴里记述墓主生平事迹的石刻。墓志多不具书者姓名,又因长期掩埋地下,故其影响不及碑刻远甚。然墓志书法的成就绝不逊于碑刻,尤其是达官贵人的墓志,更是当时书法高手所为。更为重要的是墓志书法可补碑刻书法之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碑刻立于地表,长年风吹日蚀,人工捶拓,加之历时久远,早期拓本绝难见到,故而书之精神面貌实难想见。而墓志久埋于地下,不受风化,无虞人捶,故多保存完好,字口清新,尤可想见书之笔法风神。更有其时书丹上石而未刻就者保存至今,直可睹古人之墨法矣。其二,习书尤讲究“取法乎上”,古人谓“楷法晋唐”,唐碑传于今者固然不少,若一云乎上,则当上溯六朝。然六朝楷书实不多见,传于今天的钟王楷书,屡经翻刻,形神实难保全,而六朝碑刻又绝少见。故而数量庞大、精美纷呈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称『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师法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蜀素帖》写于哲宗元枯三年(一○八八),纵二十七点八
《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赵之谦·楷书册》精选本底,全文放大,通篇译文,无缺字本。全貌崭新,修补残损缺失之处。成为初学入门者之经典丛帖。中国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承与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普及,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书法的热潮,从幼儿园的孩子到耄耋老人,都在感受着学习书法所带来的快乐。在这个庞大的学习书法的队伍中,需要大量的书法范本以供临摹与参考。
《晋唐二王书系字典》采用繁体字,部首及检字表亦按照繁体字排列。
伊秉绶(1754 一 1815) 清代书法家。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今长汀)人。人称“伊汀州”。乾隆进士,宫扬州知府。行草书宗李东阳,从而上溯颜真卿,劲秀清绝,精于隶,墨沉笔实,醇古壮伟。蒋宝龄《墨林今话》称其“以篆隶名当代,劲秀古媚,一家”。赵光《退庵随笔》称;“墨卿遥接汉隶真传,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汀州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又称:‘集分书之成,伊汀州也。”著有《留春草堂集》。子念曾,字少沂,亦工隶书。 伊秉绶辞世不不到二百年,但他的影响却日益深入。书法展览会上经常看到模仿他风格的作品,撰写清代书法史不能不讲伊秉绶,很多著作都承认他为清代的书家。可谓敬仰之情,与日俱增。有清一代专攻篆隶的人不少,何以伊秉绶影响,
黄庭坚草书十分强调节奏韵律,注重笔法腕法,绫条沉着老辣,极富振荡感、立体感;在结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独特风格——苍老跌宕。本帖中的山谷草书,精选于《宋拓郁孤台法帖》。在山谷传世书迹中,存有大量有阅佛门禅语之作,如《发愿文》、《华严疏》、《头陀赞》、《阴长生诗》、《诸上座帖》等,多为行楷体书写《诸上座帖》虽为大草,但经清梁清标鉴定为摹怀素书。故本帖中《香严袭灯大师智闲颂十九首》的传世,能使后学者在山谷的大草书中体悟浓烈的见性成佛,领略机锋迅捷的佛家三昧,为研究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类型!!禅书,大开方便之门。此外,黄山谷书录杜甫诗的传世作品也十分罕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尚有草书墨迹一件《寄贺兰恬》,而《郁孤台法帖》为我们保存了三首黄山谷草书杜甫诗《西郊》、《别李义》、《秦
由刘元飞教授主编的《历代书法大家系列》丛书,包括董其昌、伊秉绶、八大山人、何绍基、赵之谦、金农、吴昌硕、于右任、徐悲鸿、齐白石、王铎诸书家共十一册,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丛书在内容选择和编辑方面,所选作品注意体现该书家风格脉络形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其次是所选作品有一部分就是该书家谈艺论书的语录、诗词或书信,这对学书者来说,可以直接把握该书家或审美或教法或艺事交游等诸方面的一手资料。在装订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临写的实用性,采用套盒装散页式,既保证了不同形式作品的完整性,又方便了临写时的使用。印刷设计方面,体现了当今出版印刷的优选水平。综上所述,此套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学书者提供一份较难得的艺术大餐。
《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鉴赏版):欧阳询虞恭公碑》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阅赏版)丛书一种,原收入《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辑)》。原版原大彩印,完整收录了珍本碑帖题记题跋,逼真再现了原刻原拓细微神采。原辑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并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一等奖。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普及书法教育,现平装精印重制出版,在保留原貌的情况下,价格不到原版三分之一。 《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鉴赏版):欧阳询虞恭公碑》又称《温公碑》、《温彦博碑》,是《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的简称,唐贞观十一年(637)刻,岑文本撰,欧阳询书。此碑为欧阳询最晚年之作,人称"欧书",其楷法集欧体之大城,实为学欧范本之一。本贴为清内府旧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