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拓本为明末清初所拓,清末时重新装裱,保存完好。党晴梵先生在裱本正文首页上所题:“此本当系明拓,至迟亦在清初,较今多数十字。
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国元代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人。元代有名画家,楷书家,博学多才,擅诗文,精音乐,书画绝伦。其行书和小楷圆转遒丽,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家:『颜、柳、欧、赵』。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赵孟頫所写碑版甚多,世称『赵体』。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赵氏楷书中有不少上乘之作,如《五柳先生传》,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很适合当
旷代草圣于右任先生的草书艺术天下闻名,临习、研究者不计其数,有关他的草书作品集海内外出版得也是汗牛充栋。实际上,于右任先生的魏体楷书造诣颇高,且极富性,有很强的自家面目。如果没有他拍案叫绝的楷书水平,那么也不会有他光耀千秋的草书成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影随形、密不可分。有鉴于此,我社特意编辑出版了这本《于右任遗墨·魏碑》。从于右任一生所写的诸多墓志中精选了三方以飨读者,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临习研究,特对这三方墓志的情况与书艺特色逐一进行解读。
平城,北魏王朝定都九十七年(三九八~四九四)的京城,即今山西大同;魏碑,亦称北碑、魏楷,专指北魏及东魏、西魏时期碑铭、题刻的文字。魏碑书法,系介於汉隶、唐楷之间的过渡性书体,形兼隶楷,方正凝重,自清代以来倍受推崇。魏碑铿锵,『颇具尚武』精神。??北魏是鲜卑拓跋族创建的政权,仅就书法而言,清河崔玄伯及其子崔浩、范阳卢渊及其子卢湛等,或法钟繇书,或传卫瓘体,皆善草隶,故史称『魏初工书者,崔卢二门』 。太武帝平定北方之初,因当世书体、文字缭乱,特造新字千余,诏曰:『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随后,司徒崔浩撰成《国史》,立碑於平城通衢,流芳后世者,盖北魏书学。??按北魏平城时代,在首都先后设立国子太学、中书学,孝文帝太和中改为国子学,公卿子弟多由中书学生而后入仕。中
《历代善本碑刻:石门铭》刻立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旧在陕西褒城褒斜栈道石门东崖壁,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该地修建水库而凿割迁移,现置汉中市博物馆。石刻主体通高约175厘米,宽约215厘米,凡27行,满行22字,字径约在5至6厘米。铭文记载了汉代开凿的石门道已破废,赞颂了假节龙骧将军、梁秦二州刺史、泰山人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徒一万人、石师三百人”重开褒斜道的开路盛举,故又俗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末行署刻“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这是该摩崖书丹者和刻字人的身份、籍贯与姓名。 《历代善本碑刻:石门铭》摩崖是六朝时代北朝楷书的代表作之一,与南朝摩崖、江苏镇江焦山的《瘗鹤铭》并称为“南北二铭”。
张从申编著的《张从申李玄靖碑(鉴赏版)/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为“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阅赏版)”丛书一种,原版原大彩印,完整收录了珍本碑帖题记题跋,逼真再现了原刻原拓细微神采。原辑列入国家“十一五 ”重点出版规划,并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一等奖。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普及书法教育,现平装精印重制出版,在保留原貌的情况下,价格不到原版三分之一。《李玄静碑》全称《茅台山元靖先生李含光碑》。唐大历七年(772)八月立。此碑因张从申书碑、李阳冰篆額、柳识撰文而被称为“三绝碑”。 《张从申李玄靖碑(鉴赏版)/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为张从申书迹首次影印出版,其书法源出二王,名重当时,风格独具,对赵孟頫书风影响尤大。本贴为宋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孔子庙堂碑》建于唐武德九年(626),虞世南撰文并书,碑文记载了唐高祖封孔子后裔和修葺孔庙之事。其原碑早已毁没,后世主要有宋元两种翻刻本:一是宋代王彦超摹刻于陕西西安,俗称“陕本”;二是元至正年间重刻于山东城武,俗称“城武本”。至清临川李宗瀚得唐石原拓本,世称“唐拓”。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孔子庙堂碑》就是以李氏所藏唐拓为底本,缺字用“陕西”补全后合并而成。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现浙江)余姚人。唐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人称“虞秘监”或“虞永兴”。其书承智永传授,得二王法,传世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临兰亭序》等,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家”。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的代表作。其用笔外柔内刚,气力沉厚。点画看似
本书收录了历代法书名碑原版王羲之圣教序,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参考。
欧阳询书法初以王羲之为宗,糅合六朝北派,独 辟蹊径,自成一家。欧阳询年逾七十还是临池不辍, 在王字的根基上,思通变法,渗入六朝墓志的用笔, 以其严谨的法度、清逸遒劲的用笔,在传承的基础上 融会贯通、自出新意,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 体”著称于世。 《九成宫碑》全称《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 75岁所书,魏征撰文,唐贞观六年四月(公元632年) 刻石,立于陕西麟游县。《经典碑帖还原放大集萃: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 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文韬武略和 勤俭廉洁的品质,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 醴泉的经过,此碑用笔方整,略带隶意,且能于方整 中见险峻,点画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经典碑帖还原放大集萃: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用原碑和 放大字对应的形式编排,
本书所选数十篇文章,反映了碑帖研究在不同维度上的进展。其中既有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的碑刻概述,也有对名碑名帖的考证辨析。同时,对于碑学与帖学,以及碑帖鉴定等方面也有专文进行论述。本书中概述性的文章,语言深入浅出;考证辨析文章,引证材料翔实,论述层层推进,为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提供借鉴。全书所有文章,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涉及碑与帖的各个方面。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京兆长安县,祖籍琅琊临沂。唐中宗景龙三年(七○九)诞,唐德宗贞元元年(七八五)卒,得年七十七岁。颜真卿出生在一个诗书传家、极富文化气息的名门望族,其五代祖颜之推、曾伯祖颜师古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博学鸿儒。颜真卿三岁时,父亲颜惟贞去世,由母亲殷氏抚养,也得到伯父颜元孙、舅父殷践猷等人的帮助和教育。史称“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青少年时期的颜真卿在学问和书法上都下过极深的工夫,他后来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一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被后世学子纷。
本系列丛书精选历代常用碑帖范字加以放大,并配以折页的形式,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书法类图书,是本社黑白版《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常销,)的彩色升级版。既可用于学校、书法培训中心,也可为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宇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称“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师法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宋元丰六年(一○八三)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谈古
《经典碑帖临摹教程》所选范本皆为书法史上的经典碑刻或刻帖,是历代学书者的重要范本。学习碑刻与刻帖,难点在于用纸、笔临摹刀刻的字迹。本套教程既有技法解析,又有临帖示范,或介绍“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先生语)之方法,或参酌拓本上的刀刻之痕而化为纸上的“金石气”。如此种种,皆旨在启发学书者探知书法艺术之门径。 编著者在北师大书法专业从事楷书、行书、书法史等课程的教学,所编写的内容皆为研究、教学中的心得,是一套非常难得的技法指要。
《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择取古代诗文佳作,选用传世法帖单字,以文系字,以字载文。《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所选书法字形以中国古代书法家为主,偶有古代日本名家字迹;部分生僻字或古代法帖中未找到的文字以拼合的方式构成,部分文字因不明书者姓名,标注“佚名”。《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选人各篇章的字形,首重风格相近以求全篇和谐,《集字古诗文创作辑:草书宋词》在此基础上尽量多择取不同书家,以求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字形以资借鉴。同时,不同篇章作品之间在章法排列上力争变化,以求集字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京兆长安县,祖籍琅琊临沂。唐中宗景龙三年(七○九)诞,唐德宗贞元元年(七八五)卒,得年七十七岁。颜真卿出生在一个诗书传家、极富文化气息的名门望族,其五代祖颜之推、曾伯祖颜师古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博学鸿儒。颜真卿三岁时,父亲颜惟贞去世,由母亲殷氏抚养,也得到伯父颜元孙、舅父殷践猷等人的帮助和教育。史称“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青少年时期的颜真卿在学问和书法上都下过极深的工夫,他后来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一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被后世学子纷。
褚遂良书《真书千字文》为清中期拓本,首尾百余行,前后千余字,自始至终,一丝不苟。用墨浓重而锋芒不滞,形瘦笔劲而神韵逼人。《唐人书评》中褚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此次,特精选底本,全文放大,通篇译文,无缺字本。碑帖全貌崭新的特点,修补了残损缺失之处。
《柳公权 玄秘塔(全彩版)》是中国历代名家碑帖丛编之一,收录了柳公权的《柳公权 玄秘塔》,还有《柳公权 玄秘塔笔画技巧》、《柳公权 玄秘塔结构技巧》、《柳公权 玄秘集字临创》。此书的出版,大程度上还原了该碑体的全貌,值得读者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