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之功绩。该碑共26行,行46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被世人誉为“魏碑”。此碑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清包世臣评“正书张猛龙足继大令”;清杨守敬评“书法潇丽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康有为更评“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吾于正书取张猛龙,各极其变化也”。
书法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中国也是世界上较早拥有文字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在陶器上刻印文字,只是这种文字较多地带有符号的意义,名为“刻契陶文”。到了商代,出现了较成熟的且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后又出现了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等。也正是这些文字,演绎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历史。因为,文字是文明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法”,是指中国汉字的书写艺术,在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篆、隶、行、楷、草等书体形式。当然,在书法的演变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分支和变体,如篆书就有“大篆”、“小篆”〔秦篆〕和“缪篆”之分。草书就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等。楷书也有正楷、馆阁体等。当然也有一些个性极强的书法,如郑板桥自诩的“六分半书”。而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传
《苏轼楷书司马温公神道碑》,是苏轼五十岁左右所作。李苦禅大师跋以评之“苏楷书当以此帖为。”本书编写分成部分:1.苏轼简介;2.碑帖内容简介;3.碑帖版图(原大版);4.碑帖完整版缩略图(四块);5.碑帖释文。全书80个P左右,彩色印刷,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