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作者二十多年来碑帖鉴定实战的经验所得。主要内容包括: 章“碑帖鉴定总论”,第二章“碑帖拓本的形式与内容”,第三章“碑帖拓本的称谓”,第四章“碑帖鉴定的参照点”,前四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绍了碑帖鉴定的方法和步骤;第五章“碑帖作伪手段与防范策略”,详细揭露各类碑帖造假和作伪手段;第六章为“碑帖名品的鉴定案例”,名碑依时代排列,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篇,名帖则依类型,分为丛帖与单贴;附录部分收录了碑帖拓片的 鉴定标准,以及本书所举鉴定案例细目、配图细目等。
朱翼盦先生讳文钧(1882~1937),字幼平,浙江萧山人。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被聘为专门委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先生博学精鉴,富于收藏,尤嗜金石,搜集汉唐碑版七百余种,内多罕见之品,多初拓、孤拓,多经名家递藏,流传有绪。每得铭心之品,先生于研索考订之余,辄作跋尾,以志心得,且历考传世善本,详征前人着述,参订比较。启功先生曾有“近代石墨之藏,无或逾此完且美也”之评价。朱氏所藏碑帖,可以说就是一部体系完整的书法史。1952年,翼盦先生夫人张藼祗女士率领其子朱家源、家济、家濂、家溍兄弟四人将所藏碑帖七百余种无偿捐赠故宫博物院。翼盦先生曾以重金购获《九成宫醴泉铭》北宋初拓未剜本,遂自号“欧斋”。为了使更多的书法爱好者、研究者能够接触到这些经典藏品,特从朱翼盦先生所捐赠碑帖中精选出《欧斋石墨系列:南宋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在甲骨金石学、历史学、收藏、版本目录学、敦煌学、书法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晚年迁居旅顺,旧藏的大量文物都存藏在旅顺博物馆,其中就包括了这一批碑帖拓片。罗振玉在收藏这些碑帖时还作了题跋,更使其兼具收藏价值与学术价值。本书是配合旅顺博物馆“墨林星风--旅顺博物馆藏罗振玉旧藏碑帖展”推出。
此书为“白砥临古书法精粹”丛书之一,白砥现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作者精选历代传世有名的篆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附对原碑的一些临习理解,心得体会及临习要求,以便其它书家研究。
《六艺之一录》是清代学者倪涛所编纂的一部大型古代书论文献汇编,全书共420卷,内容涉及了金石、碑版以及存世书迹等著錄,历代书论文献的整理等,对于今天书法研究颇有帮助。
此书为“白砥临古书法精粹”丛书之一,白砥现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作者精选历代传世有名的篆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附对原碑的一些临习理解,心得体会及临习要求,以便其它书家研究。
《南海神庙碑刻集》所收碑刻分六部分: 一、原碑,指今尚存立于庙中之石刻者,如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 二、按拓本翻刻之碑,如宋,治平四年《重修南海庙碑》; 三、今人所书诗碑,如赖少其书明,汤显祖《波罗庙》; 四、夫碑遗文;五、拣选现立于庙中之碑刻或有代表者…或品相较佳者,略选数通,将其拓片作『缩衣裱』,以供参考欣赏; 六、附录:有关图表及散处乡间之有关碑文。
此书是专门为零基础的书法初学者量身定制的,书中收录的拓本均为经过遴选的存世善本,有《汉礼器碑》《汉曹全碑》《汉张迁碑》《北魏张猛龙碑》《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张黑女墓志铭》《唐颜勤礼碑》七种碑帖,这七种碑帖的原作年代自东汉至盛唐,跨度达六七百年,期间有汉隶、魏碑和唐楷三种典型的书体,是中国书法不断走向辉煌的记录,而这七种碑帖,也堪称三种典型书体的经典作品。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每一位初学者都不例外。丛书的每一种开篇叙述了碑帖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介绍了碑帖的来历、艺术性、重要性、基本笔画和结构布局。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字帖图书分为两种:原碑拓本和书法教程,原碑拓本大多为宋或明清拓本,因原碑多有残缺剥泐,很多字已经无法看清,且石碑文字均是匠工对照书写的墨迹凿刻其上,因
《历代工艺名家》是《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一个分卷,系统整理记录了从史前传说时代直至20世纪末我国的传统工艺名家与匠师的名录,领域遍及纺织、陶瓷、漆艺、营造、竹刻等种种工艺,简介其生平与主要成就,并配有代表作品的图片和工艺家的照片。
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一幅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性情和激发人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书法这种艺术形式,有人说它有着图画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书画同源”论。诚然,在文字产生的时候,许多象形文字就是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极形象、生动的概括。虽然经过发展文化,文学与现实的事物愈来愈运。但一幅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而且能收到美术作品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书法家依靠点和线的变化,写出了书法各异的令人陶醉的作品,于无声处,使人们领受到变化多端的旋律。特别是甲骨文,直划和横划的变化,构成了隽永的文字。将这三千多年前的“殷人刀笔”文字在今天用笔(或刀)发扬光大,需要我们的甲骨书法(或篆刻)家具有的基本功。
《翁同龢临颜书茅山碑》是翁同龢对颜真卿茅山碑的总结,让读者们领略了颜真卿字的豪放、洒脱,阅读本书可以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临摹素材,也可以让读者欣赏古人的遗迹,是一本价值极高的书法用书。 《翁同龢临颜书茅山碑》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典艺术之一。它博大精深,凝聚了炎黄子孙无穷的智慧。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一直以其特殊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蓬勃发展。
《淳化阁帖》10卷,这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由于改帖收了大量的草书作品,且年代久远,故对其释文多有歧论。作者集多年读帖之功力,参考了二百馀种资料,对《淳化阁帖》各作品逐字释文,并列出历代不同释文加以比对校释,遂存此编。书后还附有《帖名同异表》、《标题次序同异珍》、《帖目索引》等。可谓《淳化阁帖》释文之集大成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一幅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性情和激发人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书法这种艺术形式,有人说它有着图画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书画同源”论。诚然,在文字产生的时候,许多象形文字就是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极形象、生动的概括。虽然经过发展文化,文学与现实的事物愈来愈运。但一幅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而且能收到美术作品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书法家依靠点和线的变化,写出了书法各异的令人陶醉的作品,于无声处,使人们领受到变化多端的旋律。特别是甲骨文,直划和横划的变化,构成了隽永的文字。将这三千多年前的“殷人刀笔”文字在今天用笔(或刀)发扬光大,需要我们的甲骨书法(或篆刻)家具有的基本功。
本书为“碑帖法书藏真”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初书法家,曾任秘书郎、谏议大夫、吏部尚书等职,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褚遂良的书法特点可以用“遒逸”来概括,遒为遒劲,逸为飘逸。褚遂良所书《大字阴符经》用笔丰富,有方有圆,有藏有露,憨厚而不失妩媚,飘逸而不失端庄。
《中国书法全集39:蔡京、薛绍、彭吴说、赵佶》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余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人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著、附录、补遗四编。
朵云轩成立于一九○二年。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一方面从传统木版水印扩及现代出版业,开辟了美术图书出版的新天地,一方面又沿着艺术品经营的道路,从旧式扇笺庄拓展为专业画廊、古玩商店、艺术拍卖行、文化经纪公司等多元业态。伴随诸多业务绵延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艺术品的征集、庋藏和研究。长期以来,朵云轩依托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鉴赏、学术研究和文物修复专家,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蒐集古今艺术品,其中尤以书画碑帖和文房古玩最为专诣宏富。这些艺术品,一部分捐献给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成其收藏,一部分进入社会流通领域,为海内外众多经营单位和收藏家所接手,还有一部分则作为朵云轩的固定藏品,以应展览、出版、研究和学习鉴定的实物资料之需。 在庆祝朵云轩成立九十周年、九十五周年、一百周年之际,曾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