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篆刻章法的研究论著。 关于篆刻的章法研究,印坛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印人提出过个性化的见解。但到今也没有谁给篆刻章法下一个印坛所广泛认可的定义——中国艺术的玄妙往往如此。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篆刻章法的一些认识。作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是本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一、章法内容中的形式因素与视觉因素。二、关于篆刻章法的分类方法及各种章法类型的特点。三、章法的主线。四、印中竖向留空对印面秩序的强调。如果将他们归纳综合一下,作者对章法的理解是这样的:章法是篆刻创作中将文字与印面组合为篆刻作品的构思过程。这一构思过程中要周全地考虑章法中的形式因素与视觉因素。一方面印章应有一条章法主线。印面内应讲求秩序,而字间竖向留空对印面秩序起作用。这些观点在本书中分为许多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字苍石、苍石、昌石等,号朴巢、缶庐、老缶、缶道人、苦鐡等。七十岁后以字行。浙江安吉县人。其书法、绘画、篆刻均集各家之长,并融会贯通,自成面目。 吴昌硕篆刻作品尚有《朴巢印存》、《苍石齐篆印》、《齐云馆印谱》、《篆云轩印存》、《铁函山馆印存》、《削觚庐印存》、《缶庐印存》等多种印谱传世。其所作初师浙派,继法邓石如、吴让之,再宗古玺、秦汉印,后又大量参用石鼓,砖瓦、碑碣、封泥等文字的特点。布局突出书法意趣,刀法衡切并用,以破残平衡章法加强气韵。以此,作品能緃能收,虚实相生,秀丽中带苍劲,流畅中见朴厚,蕴精深功力于乱头粗服间,为世所叹服,在外影响深远。
中国的玺印肇始于先秦,经秦代的过渡,在汉代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无论其规模、体制还是艺术性都得以发展、完备,并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形成了我国印章发展我上座高峰。因而,人们常常将晋唐的书法、宋元的绘画、秦汉的印章这三种传统艺术相提并论。汉印所确立的艺术典范,奠定了印章艺术的法则,成为后世印人的金科玉律,直至时下评判印章、印家水平的圭臬。 汉印作为一种独立的印式,它既区别于古玺印式,又不同于宋元朱文印式。随着科学考古资料的不为发现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今,人们对汉印的分期、分类、印材、钮式、制作方法、印面内容、印文字体、艺术风格等已取得了新的认识。 汉印的分期,主要分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时期。若再细分,西汉时期还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丁立人印钮:石开篆刻》为丁立人先生印钮,石开先生篆刻的组合,两位先生都是当代艺术大家,有很强的影响力。丁立人先生的印钮古朴自然,有上古气息。石开先生的篆刻生动流畅耐人寻味。《丁立人印钮:石开篆刻》的欣赏性、收藏性、艺术性在当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学术性强。
这本书是《书法文库》中关于篆刻的文章汇编。内容有玺印、明清流派和近现代篆刻;篆刻理论、篆刻大事纪和篆刻家的趣闻逸事。 篆刻艺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有篆法、章法、刀法,而这些技术是作者想通过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象服务的,并作为其技术支撑的。有了这些技术和意象,使这小小的方寸内蕴涵了生命力,蕴涵了万千气象。
来先生别开生面的篆刻公认为现代篆刻的奠基人。本书对来氏篆刻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以期使篆刻者可以从欣赏中汲取营养,并且能成为收藏鉴赏的宝贵资料。也适合篆刻爱好者和初学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