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刻印面重要,边款也不可偏废。手边备一本专门讲授边款刻法的教程无疑会起到增益作用。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篆刻艺术边款创作的实用教材,内容涉及边款流变、边款刀法、边款章法与风格、边款方向及边款语言等各个方面,脉络清晰,图例丰富,特别是对单刀楷书边款的刀法及边款创作技法做了详实的解构,兼具实操性与学理性,对于篆刻爱好者拓宽篆刻审美维度及提高边款创作能力都有积极的帮助。本书内容皆来自作者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可谓实用性与理论性兼具。
本书选取最常用的汉字2000余个,精心考证和校对,并参考相关工具书的部首检字法编排,供广大书法初学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中国篆刻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随著时代的发展,篆刻亦由开始的实用社会功能,逐步发展为具有欣赏价值的篆刻艺术了。 为了给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欣赏与临摹资料,我们从历代的篆刻作品中,按朝代顺序选出精品结集出版,以期有益于广大读者对篆刻的学习。这套书是篆刻美学及技法的推荐书,相信会受到篆刻学习者的喜爱。 本书为16开本,纸质精良,装帧设计大方美观,适宜于学习、欣赏。是一套难得的篆刻资料书。
邓散木著的这本《篆刻学》是《人美文库》 之一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知识性的内容,介绍了 文字的由来,篆书的演变,印章的种类、流派等。下 编为技法性的内容,包括篆体字的书法,印章的章法 、刀法、印石材料的分类以及其他辅材料和工具。
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检字法编纂而成,分列“部首索引”和“检字表”。同部首的字按画数多少先后排列。 全书收入楷书繁体字头六千零五十字,按篆体重文计算约三万四千多字。篆体中分裂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骨等字体。 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的书籍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合编》、《简牍帛书字典》、《战国楚简文字编》、《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陶字汇》、《古文字类编》、《金文编》、《甲骨文编》、《清人篆隶字汇》、《中国篆刻大字典》等。某些字头,在诸种篆体工具书中未邮的,我们或采用了民间久已流传、约定俗成的习惯写法,或根据“六书”的原则,适当地使用了偏旁部首拼凑组合的办法,将它们收录在书中,并用符号“○”标出,以供参考。
本書收錄自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六世紀》璽印,計封泥二十六件,官印五百六十四方,私印、肖形印六百六十一方,依時代、國别進行排列,其中官印按官位大小排列,私印按樣式、形式等考慮依姓字部首排列,選用各種印譜中鈐印精良者為範本,按原大影印,全面展示出秦漢印的風格特徵,是書法篆刻愛好者較佳的學習範本。
刘铁城(了痕)为中国书协会员,篆刻作品直追秦汉,古朴自然。金石味道浓厚,写意性强。《荣宝斋印谱当代系列:了痕篆刻选》收录了作者近期创作的书法篆刻精品。收录的篆刻作品形式多样,清新自然,耐人寻味。此书为荣宝斋出版社系列书,深受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的喜爱和好评。
第三辑“袖珍印馆”丛书所选五位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吴昌硕在篆刻上属于开宗立派的人物,其篆刻受到当下很多篆刻爱好者的追捧,并以之为取法对象。徐星州篆刻深得吴昌硕法乳。齐白石治印善用冲刀,爽而酣畅,切刀亦极显功力,其所刻印章,自成一格,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胡匊鄰印谱市面上相对少见,其篆刻宗秦汉,浑朴研雅,静逸古茂。海内外论印者以韩登安为西泠印派之后劲,影响较大。本书在遴选印章时,注重一些市面上少见的,很多印蜕都是从公私藏家手中征集到原印后精心钤拓而来,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可作为篆刻爱好者的临摹范本。
吴颐人先生是上海书画篆刻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多年来潜心书画篆刻,佳作迭出。吴先生还勤于笔耕,已出版著作二十余种。 《篆刻五十讲(增订本)》是吴先生的处女作,初版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后数次改版,累计印数超过十余万册。 《篆刻五十讲(增订本)》前26讲介绍印史,后24讲品析大家,收录示范古印千余方,由习作试刀到独立创作,以雅洁的行文、层层剥笋的手法,引导初学者步入艺术堂奥。兼具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资料性,是公认的刻印引路好书之一。
这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篆刻用具与材料、篆刻刀法介绍、篆体的演变与发展、篆刻的章法、奏刀刻印、边款的刻与拓、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方法、篆体的演变与发展等内容。本书使篆刻学习者如置源头,可以在篆刻艺术之河中驰骋。
韩天衡,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一二百芙蓉斋,一九四○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擅长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其书画篆刻崎崛雄伟、富美堂皇、清丽洁莹、变幻多姿。具有强烈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当代综合素养深厚而全面的艺术大家。作品曾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最近被专业媒体评为“二○○九年度中国书坛十大人物”。并被《书谱》三十五杂志社三五周年海内外五百七十一家专业单位、团体署名问卷公布为“三十五年来最杰出的篆刻家”曾先后在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印系列展览。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出版有《中国篆刻大辞典》(主编)、《韩天衡画集》、《韩天衡书画印选》《韩天衡篆刻精选》、
左宗棠与曾国藩同为湘军的核心人物,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左宗棠在1862年庐州战役后收到曾国藩的信札,给他回了这封信。在信中,左宗棠一方面对曾国藩取得庐州战役的胜利在围剿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意义表示出清醒的认识,同时又对此后应注意建立稳固据点、小心谨慎等问题,提出了切实而坦率的建议。这一手札,不仅对於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对清史及左宗棠等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
本书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之一。展示了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流派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以及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刀法技巧。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系列丛书《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分为三个类别:从先秦到清初用断代的方式划卷、清代至近代以印章流派划卷、以印章的特殊类别分卷。囊括了从商代近代的历代印章,从印章的分类上则可以说是诸类印谱的综合。本书为系列丛书之一的《清代徽宗印风(下)》。在清代流派篆刻中,徽宗是一个时间绵延最长、成员最为复杂的印学流派体,她上承明代流派之余绪,下启晚清诸派流派篆刻。本书所收录的徽派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徽风,刀法上虽然不免带有明人板结之气,却也朴质老干。于离奇错落中见生辣、于荒寒苍莽中见精微,构思精巧、形式多样,章法、刀法功力俱佳。想要了解中国篆刻史上著名的徽宗印风,不妨来读一读这本《清代徽宗印风(下)》吧。
本书撰有总序,以明白书之编撰宗旨;有专论,以研究各卷所涉印章的学术、艺术问题;其中部分卷有年表,以提供各卷所收印章、印人、印事的研究素材;有印人传,以提供流派印人的生平、时代背景材料、著述等资料,以便读者对印人有更多的了解。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册,分为凡例、图版。
《篆刻学: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简体印刷本)》一书初稿是邓散木先生30年代的授课讲义,后几经修改补充,始成此稿。该书是其毕生治印经验之总结,是一部研习篆刻艺术的不可多得的之作。讲义原稿用严度之楷书写成,为了兼顾当下读者之阅读习惯和保留原书风格,我们增加了一个横排印刷本,附在影印本后,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1899年,自新疆古楼兰遗址发现晋简之后,我国简牍文字、帛书文字先后大量出土。百余年来,简牍文字多达数万件、帛书文字亦十分可观。简帛文字的大量出土,不仅为研究春秋战国、秦汉乃至魏晋时期的天文、地理、军事、法律、哲学、医学以及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古老而鲜活的史料。而且,简帛文字中,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为中国汉字文化研究,书法的学习、创作与继承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的资料。 今天,喜欢并学习简帛书的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以简帛书进行书法篆刻创作的作者也日益增多。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方便作者查阅图片资料进行书法篆刻创作,樊中岳先生在多年的书法篆刻创作和文字学研究的实践中,编辑了这本字典。 本字典包含字头2860余个,图片2万余件。图片下方标有出土处,有“※”者为樊中岳先生摹写件。我们
一、《汉印速查手册》汉印文字是以清袁日省撰《选集汉印分韵》二卷、谢卿在袁氏原本校订刊行后增编的《续集汉印分韵》二卷、近人孟昭鸿增编《汉印分韵三集》为蓝本编辑成册。共收单字2067字,汉印文字15000多字。 二、《汉印速查手册》以“四角号码“为主要检索手段。正文字头上的4位数是四角号码,在左上角的数字是附号。多字同号者,仅字标明四角号码,其他字仅标明附号。 三、单字字头所用的汉字形体以繁体字为主,少数字沿用了原版本的异体字。故《汉印速查手册》是以繁体字(或异体)的四角号码编辑而成。为便于应用,字头有简化字或异体字(印文取异体),字头旁并排了小一号的简化字或异体字。 四、正文下的注音以《四角号码新词典》中的读音为主。《四角号码新词典》未录之字,选注《汉语大字典》中的读音。正文后编有“音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洋洋大观,无一字重复,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词雅奥,历来为书家所重。传说系三国时吴国的皇象(或日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章草首书,后世如西晋索靖、元代的邓文原、赵孟(兆页),明代的宋克以及现代的高二适、王蘧常等,皆以书章草《急就章》而名。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瓘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夫印宗秦汉,吾人固已厌闻之矣。非厌其言之不当,实厌其老生常谈耳。非厌其老生常谈,或厌其言之不当耳。何也?白石老人尝言:“世之俗人刻石,多有自言仿秦汉印,其实何曾得似万一。余刻石,窃恐似秦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