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按内容与使用功能可分为一类是具有凭信功能的印章,以官印、私印及斋馆室名印为代表;另一类是人们表达祈福愿望以及寄托情怀的印章,这类印章被称为闲章。闲章相对于姓名印、斋馆印来讲,不仅印文内容精彩,而且更符合篆刻创作情感与艺术的表现。 战国古玺印中出现的吉语印大约是最早的闲章类型,如“敬事”、 “正行无私”、“千秋万世昌”等,这类印章造型多样,章法灵活。到了汉代,吉语印更是为寻常百姓所接受。人们常常在印面上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也有两面均刻吉语的。内容多为“日利”、“长乐”等,也有像“宜官秩,长乐吉,贵有日”等稍长的文句。一般都是为祈求平安吉祥而铸刻的。 自宋以降,随着文化的发展以及书画鉴藏风气的盛行,开始出现了收藏章与闲章相结合的情形,如米芾的“笔精墨妙”等印,进一步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撰有总序,以明白书之编撰宗旨;有专论,以研究各卷所涉印章的学术、艺术问题;其中部分卷有年表,以提供各卷所收印章、印人、印事的研究素材;有印人传,以提供流派印人的生平、时代背景材料、著述等资料,以便读者对印人有更多的了解。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册,分为凡例、图版。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韩愈《石鼓歌》不仅讴歌石鼓字体独特、笔画奇古的艺术价值,而且抒发石鼓不被重视,长期埋没的感叹。设喻贴切,寓意委婉的《石鼓歌》被元代大书家鲜于枢多次书写,表现其对石鼓文及韩愈诗的激赏。 鲜于枢和赵孟頫是元代崇尚魏、晋古法,共倡复古书学主张的代表书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俗骨无仙丹”前人对学习魏、晋传统的不易早有论述。先让我们看几则前人对鲜于、赵学习古法的评述。 先看对赵孟頫的评论。 沈尹默曾说: “从赵(孟頫)学王(羲之),是一种不易走通的路……因为赵有习气,笔一沾染便终身摆脱不掉。” 陈子庄说: 一王一羲之一有着古隶的根底,秀丽中有着拙厚之处,……赵一孟頫一专学王字中的秀丽,并推向,因此
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检字法编纂而成,分列“部首索引”和“检字表”。同部首的字按画数多少先后排列。 全书收入楷书繁体字头六千零五十字,按篆体重文计算约三万四千多字。篆体中分裂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骨等字体。 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参照的书籍有《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合编》、《简牍帛书字典》、《战国楚简文字编》、《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古陶字汇》、《古文字类编》、《金文编》、《甲骨文编》、《清人篆隶字汇》、《中国篆刻大字典》等。某些字头,在诸种篆体工具书中未邮的,我们或采用了民间久已流传、约定俗成的习惯写法,或根据“六书”的原则,适当地使用了偏旁部首拼凑组合的办法,将它们收录在书中,并用符号“○”标出,以供参考。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启功给你讲书法(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小学)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 者 启功著 出版时间 20210301 I S B N 9787570217564 定价 29.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集王羲之书元曲百首》精选了王羲之行草书为范本,由经典元曲为内容,集成大众常见的书法作品形式。作者于魁荣现任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主任,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兼任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市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第三辑“袖珍印馆”丛书所选五位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吴昌硕在篆刻上属于开宗立派的人物,其篆刻受到当下很多篆刻爱好者的追捧,并以之为取法对象。徐星州篆刻深得吴昌硕法乳。齐白石治印善用冲刀,爽而酣畅,切刀亦极显功力,其所刻印章,自成一格,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胡匊鄰印谱市面上相对少见,其篆刻宗秦汉,浑朴研雅,静逸古茂。海内外论印者以韩登安为西泠印派之后劲,影响较大。本书在遴选印章时,注重一些市面上少见的,很多印蜕都是从公私藏家手中征集到原印后精心钤拓而来,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可作为篆刻爱好者的临摹范本。
这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篆刻用具与材料、篆刻刀法介绍、篆体的演变与发展、篆刻的章法、奏刀刻印、边款的刻与拓、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方法、篆体的演变与发展等内容。本书使篆刻学习者如置源头,可以在篆刻艺术之河中驰骋。
从临摹到创作,是任何一位书法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书法的艺术特性,既决定了它比其他艺术更加注重“临摹”这个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同时更加追求“创作”这个蜕化和升华的境界,但两者之间,并非是简单或的因果关系,而是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转换性奥秘。自古以来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是在参透这种奥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然而,由于书学语境的不同,古人往往极少保留自己的临摹书迹,对临摹和创作并非像我们今天一样看得泾渭分明、指向明确。一代又一代人从临摹到创作的实践轨迹和心路历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湮没。 为了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探寻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性奥秘,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从临摹到创作”的丛书。它们通过古代书学体系中对于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的挖掘,以独立的书家或具体的
树恒由河南移居深圳十数年,沉浮于商海之中,然心与艺术息息相通,于金石翰墨锲而不舍,不断以新作问道于我。在篆刻界,他是一位不事张扬,但不断取得新成绩、不断有新突破的青年篆刻家,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作为创富热士的深圳,搞艺术是不讨好的事,想做出成绩,需要超乎常人的热情与执著,需要坚持不懈,而树恒之长,正在于一个“恒”字。 树恒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已有二十余年了,他在秦汉古印的基础上,汲取清代诸流派及近现代诸家之长、贯通融合,渐成自家于平实中求变化、在清雅中见古风的特点。就整体来看,其风格受益于赵之谦、黄士陵为多。他用刀于爽健明快中见温润,于厚重之中见骨气,能脱古印烂铜面貌,求作品中的刀情石趣。他篆刻中的用一性,而不拘泥于文字学意义上的纯粹性,一切以篆刻美为指向。他篆刻中的章法,在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系列丛书《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分为三个类别:从先秦到清初用断代的方式划卷、清代至近代以印章流派划卷、以印章的特殊类别分卷。囊括了从商代近代的历代印章,从印章的分类上则可以说是诸类印谱的综合。本书为系列丛书之一的《清代徽宗印风(下)》。在清代流派篆刻中,徽宗是一个时间绵延最长、成员最为复杂的印学流派体,她上承明代流派之余绪,下启晚清诸派流派篆刻。本书所收录的徽派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徽风,刀法上虽然不免带有明人板结之气,却也朴质老干。于离奇错落中见生辣、于荒寒苍莽中见精微,构思精巧、形式多样,章法、刀法功力俱佳。想要了解中国篆刻史上著名的徽宗印风,不妨来读一读这本《清代徽宗印风(下)》吧。
本书是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之一。展示了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流派印风,收录了一千多方印章图谱,并以时间为序排列,从中可看到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丰富多变的文字形体以及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刀法技巧。本书以期成为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和学习范本。
印章始于商,稱盛晚周,至漢而權,幫治印歷來扒重秦漢,尤以漢印為宗,漢承秦制而變其篆法,由賀入方,合之平直方正,興錄相通,別具一格,增 減改易均本六書,雖尚簡便,妙在自然.轉折血脈,一氣相貫。 共收單字兩千七百三十四字,新增印文範文一千六百四十七個,範文總計連兩萬多字.並編輯了《拼音查字表》和《部首查字表》。
《中国书法名家讲座:篆刻十讲》包括:为玺——古玺、秦印;印之宗汉——汉印;明清风采——明清流派;以篆为宗——篆法等篆刻基本知识十讲。
本书笔者陈道义从事篆刻创作与研究多年,乐意成为篆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于是欣然捉笔,向各位读者说道本人对古玺印及文人流派篆刻艺术经典的认识与理解,以及篆刻学习与欣赏的方法和规律,从认识和了解到学习与鉴赏,再从门外谈篆刻应用,如数汇报,娓娓道来,希望能与各位读者很好地交流和沟通。写作时,结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将文字与图版紧密配合,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石鼓文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因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现存的石鼓文是宋朝收集的十石鼓,上面刻有文字,当时认为是描述周穆王出猎的场,面,后来的考古考证认为是秦穆公时代、的作品,有的字已经残缺不全。当时由于尚没有发现甲骨文,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从字体上看,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法则,较之更趋于方正丰厚,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
《中国书法名家讲座:篆刻十讲》包括:为玺——古玺、秦印;印之宗汉——汉印;明清风采——明清流派;以篆为宗——篆法等篆刻基本知识十讲。
《书法收藏与投资》内容简介: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艺术。书法艺术的的学习、鉴赏、收藏、投资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怎样获得藏品?藏品怎样保存?如何鉴别真的?如何出手获利?《书法收藏与投资》为您解读分明。
“敬其上”语出战国时期的古玺,是著者表达对西泠印社以及印社前贤的朝拜与敬仰。此次捐赠的作品共计55件,其中书法22件,《敬其上:孙家潭捐赠作品展作品集》中包括扇面、斗方及古印或砚铭拓片题跋等形式;捐赠的篆刻作品有26方,内容形式多样。书法篆刻作品大约为近年所创作。在捐赠的物品中还有7套线装书,因有的书在传递过程中有情节,著者记录了一下过程,以小故事形式附在书后。 孙家潭,1948年10月生于天津。别署:庆堂、大风堂、真水园主人。早年从师蓝云、杨鲁安先生,后得孙其峰先生指教。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印社社长,热爱古玺印、古砚收藏。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际、重要书展并获奖。新世纪始涉及紫砂壶刻铭,六十岁后收藏古砚百方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