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本书在浩如烟海的印迹中,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追求,精选出具有特色的印章作品6000余方,把从先秦到清末,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时间排序、归纳,称之为 唯用篇 。把从明代文彭起,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目的的印痕按风格、流派归纳,称之为 唯美篇 一方面可使读者初步领略中国篆刻艺术的风采,另一方面为初学篆刻者在学习中提供实用的参考。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的三部集体印谱。此书为其中之《赖古堂印谱》。辑者:周亮工,于清 康熙六年(1667年)辑成,共四卷,收录了同时代作品一千余方。
本字典共收入汉字单字3933个,篆字67872个。部首检字表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编排,为了便于读者方便快速地查阅,正文之后又附有简体笔检字表和汉语拼音检字表两种查字法; 本字典遵照传统字典的编排习惯,并考虑到历代篆字的字形特点,皆以繁体字为序编排,目录及正文每个字的旁边和下面都附有该字的简化字和异体字,以便读者参考,篆字下面的注解和说明文字皆使用简化字,便于读者阅读; 本字典以《说文解字》所收的篆字为首字,主要收录了历代甲骨文,钟鼎彝器铭文、碑石拓本文字、玺印篆刻文字太砖瓦、镜铭、泉币、度量衡等文字,大致按书体发展演变的历及篆刻作者的年代依次编排。 本字典所收历代篆刻字形大致按原大钩摹或剪贴而成,尽量保持字形的原貌。便于应用和携带。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陈豫钟,陈鸿寿,赵之谦,钱松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陈豫钟工书法,喜收藏,通小学,金石学家,篆刻师法丁敬,秦汉。讲究虚实,在繁简中得平衡。陈鸿寿篆刻追秦汉,旁涉丁敬 黄易等人。浑厚扑老,古拙中有神采,赵之琛篆刻师法陈豫钟,又取换衣 奚冈 陈鸿寿之长。钱松,通金石,工书法,篆刻切中带削,及富金石韵味。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图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优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西泠四家印谱包括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位浙派篆刻大家的作品,共计400于方。丁敬钱塘人,文学家,金石学家,工诗善画,篆刻上追秦汉,对文彭,何震,苏宣等他家,兼收并蓄,博取所长,敢于创新,有自己独特风格,为浙派篆刻的始祖。蒋仁,工书法 篆刻,诗文清雅脱俗。篆刻师法丁敬,古拙浑朴,苍劲婀娜,通六书,不失天趣,赵之谦评他的作品为西泠四家中的逸品。黄易,精华篆刻,金石学,山水笔墨清雅。篆刻早年取法丁敬,精研秦汉,能独出已意。丁敬评价他的作品将来能继我而起的一定是,小松也。奚冈,精华篆刻善书法,山水花卉清润超逸,得香广,南田法韵。篆刻初学浙 皖二
古代印论是继诗论、文论、书论、画论之后出现的文艺理论类型,在传统美术领域,印论虽然后起,但与画论、书论并列为三大美术理论体系。中国印论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历代玺印制度、官职地理考证、篆刻美学思想、篆刻技法、篆刻批评等多个方面。本书拟以篆刻美学理论为中心,兼带相关篆刻技法,从历代论印著作及各类文献中摭取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篇目与佳论加以分类董理。 全书拟分上下两编。上编以篆刻理论、美学思想为旨归,下分印道、史制、功能、创作、流派、风格、审美、品评、宗法、避忌、借鉴、修养诸篇;下编侧重篆刻技法,分为字法、篆法、笔意、章法、刀法、修饰、钤拓、工具、印谱、艺文诸篇。每篇前加概述提要,总领全篇,篇内各段文字适当出注,并择要加以按语评点。全书适当附以插图,书后附参考书目,以利读者进一步深入研
讱庵集古印存,原印系清乾隆十五年出版,原印朱砂印泥印本,共32卷,从文字形体和刻印风格来看,该印谱所收印章中大部分都是汉印,也有部分是战国古玺和魏晋南北朝直至清代乾隆年间的印章。该印谱系我社1963年向上海市篆刻家张鲁庵先生遗属征集得来。印谱由徐敦德先生加注释文。释文采用规范简体字,不识之字和字迹模糊之字以打方框表示,除一些冷僻字,通假字,异体字及一般古今字不再注明。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极少量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印章,因少数民族文字,对这些印章未注释文。
中国古代印学理论尽管繁复杂芜,仍不失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结构复杂、彼此紧密关联的框架体系。沿着这一思路,本书从不同侧面,对七百余年的印学理论加以全面梳理,做多层次、多视角之考察析说,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学理论体系。同时,本书自始至终关注印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指出印论的兴起具有显著的“后起性”。由于印论的晚出,其发生的机缘不像更古老的书画艺术那样单纯,而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本书亦提出“惯性牵引效应”理论,对宏观把控印学理论、微观解析印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精挑细选的大家名印100方,其中包括名人作者81位,包括清代的顾苓、吴大澂、竹唐、顽伯、王尔度、奚冈等52人;近现代的楚生、潞渊、风丁老人、叶舟、古泥、冯超然、陈巨来、张大千等29人的作品。有田黄印、荔枝冻印、白芙蓉印、桃红冻印、黄冻印、牛角冻印、朱砂冻印、寿山石印等14种材质,有权形印、方印、随形印、长方印等15种艺术型制;有狮钮、神兽钮、龙钮、金鱼戏水钮等共24种钮式,应有尽有,把值得鉴赏的金石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视觉享受。 本书名印印文无不意趣盎然,出语新颖,简洁典雅,直言剖白,隐言折射,或摘引或自创诗词文句、警言吉语、牢骚趣话,尽兴自娱自乐,其高雅俚俗,自能从字间透出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
主要介绍在中国国际珠宝展6号厅举办首届 中国印金石奖 展评活动中展出的特别奖、金奖银奖、部分优秀奖的印章作品并对其进行了评价,还介绍了中国印石文化的起源、兴起及发展等。语言简洁,图文并茂,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
西泠印社成立时的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制订呢?因为,保存金石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研究印学的深入,反之要深入研究印学,就要从古今传存下来的金石中去发现汲取养料,才能更好的发展、创新。 西冷印社“保存金石”可分两大类:一类是“金”,包括最直接的古玺与铜印,间及钟鼎彝器、戈、戟、权量、镜鉴、泉刀等铭文、刻字;另一类是“石”,它包括历代摩崖、碑版和器物上的石刻文字、图画等。
“西泠印社印谱藏珍系列丛书”依托西泠印社大量的社藏印谱,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遴选他们印中精品,分册出版,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学习篆刻艺术的优良范本。本册印谱取赵之谦存世作品近400方。包括从二十几岁至五十余岁的作品,并对作品按年代进行有序的排列,同时,对作品的边款加注释文,以便于篆刻爱好者学习使用。因为有了边款的注释,我们可以对赵之谦的交往、印学思想的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赵之谦的篆刻,勇于开拓创新,在晚清印坛颇具影响力,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等,都借鉴其印的特点为己所用。赵之谦的篆刻对中国印学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本书为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史论研究学者、报人马国权先生发表于香港《大公报》上的140位著名篆刻家传记合集,为明末周亮工、清代汪启淑、清末叶铭所撰三本印人传之后的第四本印人传著作,填补了中国印学目前近百年来的空白。马国权先生为著名书法篆刻家,且深耕该领域多年,传主或为作者前辈,或为作者友人,或经作者研究,其视野宏阔、资料翔实,在该领域具有奠基性、权威性的地位。本书初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结集了125位篆刻家的传记、肖像及代表作品。由于初版印量少、时间间隔长,目前已全部售罄。此次修订增加了15位篆刻家传记,初版责编茅子良先生怀抱着强烈的使命感对全书内容作了大量的修订补充(书后附原稿文字与修订文字对照表),以印人生年为序重新排列。删去传主肖像,传主代表作品则一仍其旧,仅作此许调整,
德国(美国)大提琴家C.Schroder所编《大提琴基础练习170首》,被世界上许多同行作为基础教程。该教材选材精练,曲目编排系统性强,其中,手指的各个把位、弓子的不同弓法、尤其是换弦训练、力度训练等技术训练内容充分,难易进度安排合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部教材对于培养各种演奏人才(包括交响乐队、室内乐队、重奏、独奏等演奏人财)都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教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该教材是卓有成效的。 这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曾出版过影印版。这次应该社之约,我对此教材重新进行了编订,为每条练的训练目的、练习方法写了说明。对于我个人的“一家之言”,望各位同行不吝赐教,以备今后补充,修正,使其更加完善。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第六届篆刻艺术研究生毕业班创作作品集,由篆刻院院长骆芃芃主编。本书收录了第六届篆刻艺术研究生毕业班导师和优秀学员的部分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并收录中国篆刻艺术院2016年部分成果展示等,展示了中国篆刻艺术院的学术成果。
潘主兰(1909—2001),原名鼎,祖籍福建长乐,1909年8月21日(清宣统元年七月初六)生于福州。1928年肄业于福建经学会国文专修科。1929年一1937年以教书为业。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执教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讲授国文、书法、艺术理论等课程。 从70年代末开始,历任福州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会长,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福州书画研究院首席学术顾问。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也是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1982年11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9年3月,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潘主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福州市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潘主兰著作有《潘主兰印选》、《
本书为清代书法篆刻名家胡震的生平考略,撰稿者为胡震后人,其资料较为翔实而严谨。胡震(1817 1862),字听香,一字伯恐,不恐,荄甫,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春大岭长,清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浙江富阳诸生,侨寓上海。生平好立崖岸,酒后值伧侩辄怒詈,人因目之为狂。习摹印,见钱塘钱松所作,乃大惊服。入邑庠后,不喜制艺,独致力于书法,收藏碑帖、拓本甚富。于魏、晋、唐人法帖,均悉心临摹,得其神髓。又善鉴赏金石、古器,辨别真伪。后得纪昀竹节砚,遂以 竹节砚斋 名其室。胡震勤于艺事,无间寒暑,行草、篆隶皆精。篆刻取法汉印,亦见功力。而于当世名家,独服膺于钱松,时相切磋,谊同师友,故其所镌拓,深受钱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