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王旷之子,王导之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成为后世书家取法的源泉,被后世尊誉为 书圣 。 《王羲之十七帖》,草书。凡二十七帖,一百三十四行,一千一百六十字。因第一帖帖首是 十七 二字,故名。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此其一也。其书疏放妍妙,气象超然,乃书中之龙。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按张氏所录与今刻本行字不同,因墨迹不传,无从校勘。摹刻甚多,以帖末
《新书谱 中国书法基础教程:峄山碑》为各大艺术类院校和基础培训必修课程,讲述关于篆书书体的构成要素及临帖方法,全面剖析篆书理论与篆书书体结构关系,分为临帖精析,偏旁结构、临创范例、创作作品、集字作品、碑帖全貌等相关内容。
《王羲之书三种》讲述《草诀百韵歌》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草书入门教科书。《王羲之书三种》作者把草书的主要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编写为五言一句的俳律韵文,其中一些是讲究平仄和对仗的联句,便于记忆及诵读。《王羲之书三种》准确地说明了草书结体和行笔的某些规律。
本书是该系列中的春联类品种之一,其集字选自欧阳询的碑帖《九成宫》。欧阳询,初唐书法家,“颜、柳、欧、赵”楷书家之一。其书力度极强,挺劲峭拔,棱角森然,自成面目,人称“欧体’’,对后世影响极大。《九成宫》全称《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的代表作,凸显了欧书劲险严谨的风格特征,遒劲之中不失婉润,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楷模。此碑刻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四月,立于陕西游麟县,为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集欧阳询书春联·九成宫》除集字内容外,还编排有春联呈现款式和书法训练常用春联集萃,供读者创作春联时参阅。 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怀仁集王羲之书心经》在编排上忠实于原碑,较好地再现了原碑的面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法临习范本。王羲之的原帖、集字帖是最直接的学习书法的方法,《怀仁集王羲之书心经》对于王羲之字的用笔方法和间架结构,提高个人的书写水平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