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书法家沈鹏的作品集,其书法精行草,兼长隶、楷等多种书体。本书内容分为精心草法、博涉多优和吟咏风雅三个部分,共收入沈鹏近年来创作的近百件书法作品及其诗书理论成果。沈鹏的创作成果丰硕,书法作品时代感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特征。同时,本书还收入沈鹏的艺术年表及多篇文章。
《吴昌硕全集 文献卷》所收吴昌硕诗稿、信札共700多件,范围跨越海内外公私藏,作品囊括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近几十家国内公藏机构,也包涵日本、马来西亚、台湾以及大陆地区私藏精品。编辑体例以人物交游为要,每件作品注录作品名称、释文、钤印、出处等等相关信息,可谓注录详尽。文献卷*限度地反映了吴昌硕各时期的交游与作品,是目前为止收录作品*多、面貌*完整的吴昌硕作品汇编出版物,可以为吴昌硕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储备,是广大研究吴昌硕以及研究近现代中国艺术进程的专家学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王铎书法类编:临王羲之王献之2》内容包括:临王羲之采菊帖、敬和帖;临王羲之知足下帖、敬和帖;临王羲之诸从帖、平安帖;临王羲之小园帖、敬和帖;临王羲之吾怪帖、瞻近帖;临王羲之嘉兴帖、嫂安和帖;临王羲之嘉兴帖、敬和帖;临王羲之秋月帖、小园帖、知足下帖;临王羲之小园帖、阮新妇帖、此郡帖;临王羲之得万书帖、阮新妇帖、月末帖等。
《王铎书法类编:临王羲之王献之2》内容包括:临王羲之采菊帖、敬和帖;临王羲之知足下帖、敬和帖;临王羲之诸从帖、平安帖;临王羲之小园帖、敬和帖;临王羲之吾怪帖、瞻近帖;临王羲之嘉兴帖、嫂安和帖;临王羲之嘉兴帖、敬和帖;临王羲之秋月帖、小园帖、知足下帖;临王羲之小园帖、阮新妇帖、此郡帖;临王羲之得万书帖、阮新妇帖、月末帖等。
徐文达(1922—2000),字敬山,笔名岩樵,别号泥翁,河北省顺平县(原完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研究会;1981年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担任山西省书协 副主席;曾任山西省政协 ,山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山西诗词学会顾问,山西师范学院名誉教授。先生专攻书法、篆刻,勤奋不辍,诗、书、画、印皆工,一专多能,而终以书法名世。其书法诸体兼善,尤长于行草、榜书。他的书法无门户之见,不为碑派、帖派之藩篱所囿,既悉心汲取二王、黄庭坚、米芾、傅山诸家草书的精髓,又广泛涉猎金文、石鼓以及汉魏、盛唐碑版。虽专于行草,但亦能以楷法为基,旁通篆隶。其书法作品磅礴苍劲、浑厚雄健,颇为世人称道。先生晚年之书愈为精到老辣,气势雄浑,连绵跌宕,刚柔并济,变化多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出入碑帖,自
徐文达(1922—2000),字敬山,笔名岩樵,别号泥翁,河北省顺平县(原完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研究会;1981年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担任山西省书协 副主席;曾任山西省政协 ,山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山西诗词学会顾问,山西师范学院名誉教授。先生专攻书法、篆刻,勤奋不辍,诗、书、画、印皆工,一专多能,而终以书法名世。其书法诸体兼善,尤长于行草、榜书。他的书法无门户之见,不为碑派、帖派之藩篱所囿,既悉心汲取二王、黄庭坚、米芾、傅山诸家草书的精髓,又广泛涉猎金文、石鼓以及汉魏、盛唐碑版。虽专于行草,但亦能以楷法为基,旁通篆隶。其书法作品磅礴苍劲、浑厚雄健,颇为世人称道。先生晚年之书愈为精到老辣,气势雄浑,连绵跌宕,刚柔并济,变化多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出入碑帖,自
本书是西安建大2000级校友王劲十余年来书法研习的总结,分为“翰墨传薪”和“体道见性”两部分。在“翰墨传薪”部分收录了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题写的建筑、景观题铭14件,标语、标识9件。在“体道见性”部分,收录了作者书法作品66件。 本书由作者的恩师钟明善先生作序并题写书名。
《历代名家书法字典:八大山人书法字典》介绍的是清代的书法作品。八大山人的书法魅力(理)应说是茫洋大气,拙之。也可以说是极具个性的书法风格。乍看时,略显单调,但编者认为这正是其纯粹无垢的人性直接映像到了书法当中。他早年时,楷书模仿欧阳询、行书效法董其昌,同时还学习黄庭坚和米芾;晚年时,对锺繇、王义之、王献之、颜真卿等大书法家也有研究。其作品淳朴、圆熟,流露出高贵人格,展现了脱离明人习气的书法。
本画册是精选文徵明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山水、人物作品,为求再现完整原作风貌,拼接成巨幅条幅,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文徵明绘画艺术的精妙。画册中图片精美,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运笔用墨的精妙、婉转,填补了文徵明市面高清绘画作品的空白。
本册收录了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本文记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文中抒发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是令人感佩有加。书法作品挑选了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行书岳阳楼记卷》,本卷长十余米,一气呵成,是他书法已臻佳境时的巨制。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著的《研山铭/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是从中国书法史上精选出的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历代经典碑帖,采用了仿真印刷技术,可能地还原作品的原貌印制而成。《研山铭/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适合高中低各水平的书法学习者研习,实为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
《历代名家书法字典:八大山人书法字典》介绍的是清代的书法作品。八大山人的书法魅力(理)应说是茫洋大气,拙之。也可以说是极具个性的书法风格。乍看时,略显单调,但编者认为这正是其纯粹无垢的人性直接映像到了书法当中。他早年时,楷书模仿欧阳询、行书效法董其昌,同时还学习黄庭坚和米芾;晚年时,对锺繇、王义之、王献之、颜真卿等大书法家也有研究。其作品淳朴、圆熟,流露出高贵人格,展现了脱离明人习气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