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吴玉如先生书写的三幅作品组成,分别是草书《离骚》,小楷《黄庭经》,小楷《乐毅论》。其中《离骚》全文是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在彩笺上用草书书写而成。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还临写了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这些作品作为信物送给了其爱人,保留至今。 吴玉如生前还曾临写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数本,此次出版的为留在其爱人处的手迹。此临本是一九三一年(岁次辛未)春天所写,当时吴玉如先生春秋正富、精神饱满,功力却已臻于人书通会之境,显得神完气足。如果对照原碑帖,会发现此次出版的《黄庭经》《乐毅论》与其极其相似,这也正是他所倡导的 临古人书必先极似,能似得其貌,而后任己为之,可言得其神 。这一理念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借鉴。
本书辑录严复临隋代僧智永、宋代赵构二人所书《千字文》两种五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本书辑录严复临唐代褚遂良、怀仁、颜真卿、怀素等四家法帖四种,包括《文皇哀册》一组二件、《集王圣教序》一组、《争座位帖》一组五件及《论书帖》一组三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 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和《论语》有机结合, 书法家、中国书协 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这本书饱含着她独特的艺术情思,通过书法墨迹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同时由府建明教授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简明的解读,既可以帮助初涉古文的学生翻译古文,也为深入阅读提供知识性的注解和引导。这部《日读论语》是一部极为独特的“国学书法
朱省斋是一个学者型的鉴藏家和书画商人,他先后撰写和出版了五本有关书画鉴赏方面的书籍:《省斋读画记》、《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画人画事》、《艺苑谈往》和《书画随笔》。由于朱省斋曾出任过国民政府的高官,又曾主编过著名的文史杂志《古今》。加之他又是出生于书画世家,精于鉴赏,所以他在当时的香港收藏界中颇具人脉渊源,也与大陆文物机构和日、美公私藏家关系甚密,他因此见证了许多中国书画名迹的流转海外或回归大陆的经过。本书即是对其著述的汇集整理,并在其内容的基础上,配置高清大图,以期符合读者鉴赏之需求。
《宋拓太清楼书谱》是清光绪年间学者、收藏家刘铁云的藏本,民国时期影印本。这部书是龚望先生三十一岁时的读物,当年阅读时曾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许多有关学习和研究《书谱》的文字,在整理先生遗著时,由其子女抄录。 对《书谱》原文加了释文,将其中的衍文用括号围括。漏掉的字由于原石损坏等原因,在释文中将其补上,不另做标记。
《碑帖导临:赵孟頫心经》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中峰释名明本,号中峰,元代高僧,主持吴兴弁山幻住庵。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甚恭。自北朝以来,佛教的信士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頫用行书写经,在写经史上是一个创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