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独特的文化承载着千百年来华夏子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因此写春联贴春联成为中国人新年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我们从众多书法爱好者写春联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各方力量,编写了这套 春联挥毫***系列 丛书,以历代书法大家的经典书法作品作为蓝本,集字而成,内容丰富,雅俗共赏。此册集字选自褚遂良楷书,是 春联挥毫*** 之一。
《灵飞经》,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学二王及褚、薛,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书家,时称“小钟”。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其:“如新莺矜百啭之声”。《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后人学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杨守敬评此帖曰:“为精劲,为世所重”。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滋蕙堂法帖》本。
\"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 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和《论语》有机结合, 书法家、中国书协 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这本书饱含着她独特的艺术情思,通过书法墨迹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同时由府建明教授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简明的解读,既可以帮助初涉古文的学生翻译古文,也为深入阅读提供知识性的注解和引导。这部《日读论语》是一部极为独特的“国学书法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玄宗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因有“颜平原”之称。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其书法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自成一家,称为“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对后世影响*的书法家。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刻石,唐天宝十一年(*二)立。原石立于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今西安城西南火烧碑西村附近),后移至西安府儒学,今在西安碑林。碑高二百八十五厘米,宽一百零二厘米,文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为颜真卿楷书中的上乘之作。明王世贞评此碑曰:“《多宝佛塔》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本
《吴昌硕全集 文献卷》所收吴昌硕诗稿、信札共700多件,范围跨越海内外公私藏,作品囊括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近几十家国内公藏机构,也包涵日本、马来西亚、台湾以及大陆地区私藏精品。编辑体例以人物交游为要,每件作品注录作品名称、释文、钤印、出处等等相关信息,可谓注录详尽。文献卷*限度地反映了吴昌硕各时期的交游与作品,是目前为止收录作品*多、面貌*完整的吴昌硕作品汇编出版物,可以为吴昌硕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储备,是广大研究吴昌硕以及研究近现代中国艺术进程的专家学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的一个品种。本书主要编选清初 诗人吴伟业的存世尺牍,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全书共收30通,基本囊括了已知道的吴伟业的全部存世尺牍,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吴梅村对时局、人物的看法,又有吴梅村和友朋之间的诗法讨论,对于了解清代士人交往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价值。文末附录了一篇文章,对近年新发现的吴梅村尺牍的真伪进行了考辨。本书注释得当,点评到位,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本书主要编选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书信99通,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曾国藩是 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仕宦浮沉,交游极广,他的书信对于我们了解清代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可读性也很强。所选99通信,从收信人看,包括同僚、长辈、子女辈,从内容看,涉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比较丰富。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对信中涉及的人事进行说明,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本书选篇得当,注释翔实,点评精彩,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历代名家书心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药。故云彼岸。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
《集王羲之书唐诗百首》是根据人们学习和欣赏的需要编写的。诗是从唐代众多诗人作品中选出,这些诗艺术性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智慧才能。字是从《圣教序》《兰亭序》、《淳化阁帖》、《大观帖》、《兴福寺碑》、《金刚经》等各种珍本中精选出来,体现了王羲之行书的整体风貌。本书是诗与书法的结合,按诗的内容,采用集字的方法,以册页的格式编排。集字的每首诗边有简化字对照。并对诗文加上简要注释。
《大家书院系列·名碑名帖完全大观:赵孟頫·洛神赋》收录多篇楷书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名作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宝库,且代代承启,递嬗演进,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种,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 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能深入细致地理解古人留下的碑刻法帖名作。而先贤们留下的碑刻法帖大多为长篇的祭文、文论、书札、碑文、铭记等,其内容、形式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且由于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等原因,其中的许多碑帖漫漶或蛀蚀严重,碑帖上有些字已很难辨识。再则许多传世书迹字径很小,其中又夹杂着大量的异体字、古体字甚至早已废弃不用的字,致使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论书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 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
《新书谱 中国书法基础教程:峄山碑》为各大艺术类院校和基础培训必修课程,讲述关于篆书书体的构成要素及临帖方法,全面剖析篆书理论与篆书书体结构关系,分为临帖精析,偏旁结构、临创范例、创作作品、集字作品、碑帖全貌等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选用历代经典碑帖海内外珍稀传世版本,涵盖篆、隶、楷、行、草各体经典碑帖,碑帖种类丰富,采用16开优质纸印刷,并附带碑帖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