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钢琴基本技术练习的基本篇、提高篇,亦适用于钢琴业余考级的4-7级。本篇四个八度的音阶、琶音、和弦、半音阶的弹奏方法及要求与前篇相同。通过对初级篇的学习,已基本熟悉了二十四个大、小调的调性及音的位置,手指也有了的力量和耐力,接触到四个八度的音阶和琶音后,应由慢至快地逐渐提高弹奏的速度。在练习时,音色既要有颗粒感,音乐又要有连贯性,每个音之间都应有的倾向性,通过各项基本功的练习,进一步把手指、手腕、手臂的运动配合好,从而达到快速、流畅的要求。在弹奏反向四个八度的音阶与琶音时,音乐要有张力和起伏变化,反向琶音要注音位的准确。四个音的和弦跨度较大,弹奏时身体要往前倾,注意腰、肩、肘、腕的配合,要做到力量通畅,不要僵硬。
《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8(原版引进)》是一本音乐形象多姿多彩的钢琴曲。它的音乐语言独特,节奏变化和钢琴织体丰富,又能被人接受,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钢琴套曲。这一非书斋文人的特色,更显得可贵。
《乐府外集琴谱(套装共2册)》包括:《乐府外集琴谱·上》、《乐府外集琴谱·下》共2册,《乐府外集琴谱(套装共2册)》主要体现了“先王之乐,惟淡以和。淡,故欲心平。和,故躁心释”的核心审美取向。书中前有婺源知县吴鹗序文,序云:“汪子双池诠经之余,感琴音之不足中和也,手订琴谱两卷……”文有汪公所撰二百单三指掌、二十五调指掌、五调启蒙等琴论,谱有汪公所辑传统琴曲九首:梅花曲、客窗夜话、复圣操、渔樵问答、良宵引、雁落平沙、关雎传、阳关曲、屈原问渡;以及汪公新著有词之曲七首,分别为:九声诵、读书引、舞雩春咏、湘灵鼓瑟、塞上曲、西山操、大风唱。近代有名古琴家查阜西评其曲“简朴有类中州一派”。
《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8(原版引进)》是一本音乐形象多姿多彩的钢琴曲。它的音乐语言独特,节奏变化和钢琴织体丰富,又能被人接受,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钢琴套曲。这一非书斋文人的特色,更显得可贵。
本书以钢琴家姓名的首字母为序收集了从阿格里奇、布索尼、霍洛维茨、拉赫玛尼诺夫到扎多拉等303位钢琴演奏家的详细档案。其中包括了从古至今许多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的钢琴大师以及默默无闻的钢琴奇才。文字内容横跨了3个世纪——从1839年的弗朗西斯·普兰特到现代著名的钢琴演奏艺术家,对每一位钢琴家的生平、职业生涯、代表性的作品做了详尽的介绍。4张CD包含从最初原始的录音到现代先进科技录制的录音,精选了75位钢琴演奏家的代表作品,并由历史录音翻制专家瓦尔德·马顿进行了全新翻录处理。本产品信息全面,集阅读与欣赏于一体,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和相关学者的参考文献。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钢琴作品全集(套装共8册)》曲集从法国引进,作品集钢琴技巧之大成,每首乐曲都表现了作者对所见所闻事物的印象,是作曲家的杰作之一。都标志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的确立。
该书选取了有名油画家庞茂琨的素描作品。该选题展示了画家作品的对古典人物素描技法的深入研究和对人体结构造型的意趣变化,以及在作画时对画面构图的经营。该书的出版定将对广大的读者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广东音乐组曲》是作曲家叶小纲2005年应广州交响乐团的委约而作。作曲家作为广东人,从小就对流传于民间的曲调娴熟于胸,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首管弦乐曲。《天津组曲》是作曲家2014年应天津交响乐团委约而创作的。乐曲表现了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在迈向新时代过程中的崭新风貌和人文情怀。
《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200首(共4册)(原版引进)》乐谱收集了斯卡拉蒂Z经典的钢琴奏鸣曲,展示了斯卡拉蒂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征和几种重要类型的奏鸣曲。同时,通过选编的斯卡拉蒂从1738年创作的“练习”(Essercizi)直至其生命晚期的作品,使大家了解斯卡拉蒂的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从而 全面的认识他的奏鸣曲。 人们在演奏会上听到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的机会均等不多,学生也较少弹奏练习他的钢琴鸣曲。这是因为以往出版的斯卡拉蒂的作品中,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曲目很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出版这套奏鸣典集的的要目的是扩大可以广受欢迎的曲目数量。
本套钢琴曲集的前4册旨在为钢琴初学者提供一些练习曲目,这些曲目尽可能地涵括所有初学阶段经常遇到的简单技术问题。为了利于教师授课,前4册每册后面附了一些基本练习。本套曲集按照技术和音乐的难度循序渐进,但是其中的排序仅是大体上进行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学习的顺序。
我们一般只知道贝多芬写了五有作品编号的钢琴协奏曲,其实他还为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写过一个钢琴改编版,作品编号61a。贝多芬从未为小提琴协奏曲写过华彩段(ca-denza),但是他却为钢琴版 乐章写了一个极有的华彩段,为第三乐章写了两个华彩段。一般华彩段是由独奏者用该乐章的几个主题作即兴发挥,但贝多芬为 乐章写的华彩段却在传统钢琴独奏即兴华彩以后别出心裁地插入了一个用钢琴和定音鼓合奏的插部,定音鼓奏出 乐章开头的五下动机。而且他还创作了一个16小节的进行曲新主题。此外,他还为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各写了一个连接乐段(Lead-ins),由此可见贝多芬对这个钢琴版的重视和钟爱程度。现在小提琴家演奏这小提琴协奏曲时大都采用19世纪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 1831-1907)或20世纪小提琴家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美国阿尔弗莱德出版公司出版的“作曲家钢琴作品演奏指导”系列是一套按音乐艺术标准编辑的版本。“作曲家钢琴作品演奏指导”系列的篇首均有文字介绍,涵盖了作曲家的生平、演奏方式(连断奏方法、乐句划分)、装饰音奏法、踏板运用、速度控制,以及相关推荐读物等丰富的资料。侧重点各不相同,阐述简明扼要。曲谱中的演奏提示和不同版本的比较诠释采用灰版印刷,以区别于作曲家的原作本系列图书对钢琴学习者正确掌握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具有指导作用,是钢琴学习者的工具书,是音乐专业师生和爱乐者的理想教材。
钢琴四手联弹这一演奏形式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早的四手联弹作品是17世纪初约翰·布尔(JohnBull)作的一首名为ABattleandNoBattle的作品,这首作品实际上是为三只手创作的。其他最早期的四手联弹作品还有尼古拉斯·卡尔顿(NicholasCarlton)和托马斯.汤普金斯(Zhomas7)Lhomp-kins)为羽管键琴创作的作品。作曲家查尔斯。伯尔尼(CharlesBumey)于1777年创作的两首奏鸣曲是早出现的四手联弹作品。但直到莫扎特时代,四手联弹才真正开始流行了起来。在1775年至1850年间,欧洲出版的四手联弹乐曲的数量可以与钢琴独奏的数量相比,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首先,它曾是欧洲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演奏和聆听四手联弹是当时人们消遣和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的作曲家们都为这一形式谱曲,其中以舒伯特的四手联弹作品数量最多,达到六十余部,他的四手联
考级曲目的拓展补充,丰富多样的作品风格,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五十余位大作曲家,两百余首钢琴经典名曲,三百年钢琴艺术精品佳作。
考级曲目的拓展补充,丰富多样的作品风格,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五十余位大作曲家,两百余首钢琴经典名曲,三百年钢琴艺术精品佳作。
考级曲目的拓展补充,丰富多样的作品风格,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五十余位大作曲家,两百余首钢琴经典名曲,三百年钢琴艺术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