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方地平线上钢琴热的持续发展,中国钢琴教育事业方兴未艾。更为可喜的是,我国自主创编的不同品类的钢琴基础教材相继涌现,层出不穷。《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作为其中一束小花,出版近20年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
本书是一本关于黄河颂的曲谱,书中有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谱以及四首关于黄河的曲谱,一、黄河船夫曲、二、黄河颂、三、黄河愤、四、保卫黄河。
这本关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传记重新评价了这位二十世纪 杰出的作曲家。作者迈克尔·肯尼迪完整地叙述了施特劳斯作为第三帝国的主要作曲家和代表性人物的一生,他曾受到当局的重用而后又被冷落抛弃。为了对这段时期进行 深入的解析,作者大量引用了迄今为止一直都被忽视的材料,包括施特劳斯自己的信件和日记。此外,肯尼迪还清晰地展现出施特劳斯与女高音歌唱家宝琳·德阿纳的漫长、幸福但又充满动荡的婚姻,以及他与剧作家雨果·冯·霍夫曼施塔尔、斯蒂芬·茨威格、约瑟夫·格雷戈尔和克莱门斯· 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肯尼迪对施特劳斯本人和音乐的重新审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头脑冷静、务实、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一- 个伟大的指挥家以及同样伟大的作曲家。
舒曼早期热衷于键盘作品的古典曲式,着重研究奏鸣曲式这一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要结构形式,之后他的兴趣又转移到了更古老一些的变奏曲式(在op.1、5、6和op.13中使用)。除了Op. 11、14和Op. 22这三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幻想曲》(Fantasie,Op. 17,原标题为“Sonata for Beethoven”——献给贝多芬的奏鸣曲)之外,这首《快板》同样也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组成的古典奏鸣曲式作品。这些作品均是舒曼早期钟爱奏鸣曲式并为之作出努力的见证。
肖邦作为一名近乎“家喻户晓”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其作品被成千上万的演奏者广泛演奏和研究。这些演奏者和研究者对音乐的诠释亦千差万别,其中也不乏成功的诠释者,如科尔托,而更多的却是肆意的歪曲。19世纪后期曾有一种风潮:演奏者假借“二度创作”之名,随意改动原作者的作品,甚至走向以演释者为中心的、更为“自我”的。肖邦的作品便是这种风潮的头号牺牲品。他的作品经常被一些不负责任的演奏家演释得虚弱哀婉、无病呻吟,甚至过于阴柔,阳刚不足。事实上,肖邦并非一般意义上肤浅的“沙龙明星”,他的作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其内在张力和逻辑性非泛泛之辈可比。二次大战之后兴起的另一种学院派风格,用过度理性的学术思维判断其作品,并任意对和声、分句、踏板进行修改。例如在的前奏曲(Op.28)第4首中,有的“学院派”编订
《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1958-1965)(第三卷)》收录104首中国钢琴原创经典作品,并邀请四十余位钢琴演奏家重新录音制成配套CD。以书配碟形式把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一百年来的发展过程,按不同时期整理出一个基本阵容,将比较清晰的历史概貌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以 加有效的方式向海内外大力介绍中国钢琴的精品力作,积极推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选取音乐史上四个主要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名曲原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分为4册,每侧均附有完整的示范CD(各一至两张),使学习与欣赏同步进行。 既可作为《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巴斯蒂安成人钢琴教程》的配套曲集使用,也可作为钢琴经典作品教学和演奏使用,适合初级到中高级的学生学习使用,也适合成人自娱自乐。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G大调作品58:两架钢琴谱(原始版)》已在《新版贝多芬全集》中以总谱形式出版,G.亨乐出版社亦出版了研究版。这本两架钢琴演奏版的出版,会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谱中乐队伴奏的钢琴缩编谱,依据的是《新版贝多芬全集》之第三部第三卷的“钢琴协奏曲集二”,它经汉斯一维尔纳·库滕编辑,亦由亨乐出版社出版。关于此曲乐谱文本内容、原始资料和作品创作、早期演出及出版历史的更多详细信息,可参见该全集相应卷本的前言和评论部分。
《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介绍了:被冠以“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舒伯特,其钢琴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他的钢琴显得松散、冗长,但极富韵味。音乐是一个希望平静却又不羁的灵魂,音乐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上海教育出版社斥巨资为我们隆重引进了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一批作曲家的钢琴乐谱,让我们一同感受这本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
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是肖邦练习曲以及李斯特练习曲的延续,左手技术艰深,而他又将技巧的训练巧妙地融入感心动耳的乐句之中,使人忘记这是为了“练习手指”而写的作品。所配CD为广提供了珍贵的演奏范本。斯克里亚宾一共写有二十六首钢琴练习,分属六个作品号:作品2首(作于1887年4月1日,1893年由出版商彼得·伊凡诺维奇·尤根松出版)、作品8(共十二首,作于1894-1895年,1895年秋由出版商米特洛凡·彼得洛维奇·贝里亚也夫出版)、作品42(共八首,作于1903年,1904年由贝里亚也夫出版)、作品49首(作于1905年,1906年由贝里亚也夫出版)、作品56第4首(作于1908年,同年由贝里亚也夫出版)和作品65(共三首,作于1912年7月21日-8月3日,同年由尤根松出版)。
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学、中师音乐教师乃至高师音乐系钢琴、声乐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也是高师音乐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但是,即兴伴奏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术科,如将其作为学科,很可能教成“简易钢琴伴奏编配法”,这就会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产生分离;只有将它作为“术科”,将练习即兴伴奏的步骤、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达到其教学目标。 钢琴即兴伴奏所需要的知识量并不大,但作为一门技艺,它所需要的音乐“信息量”却是很大的,不仅需要来自钢琴音乐的“信息”,也需要来自其他音乐作品的“信息” (尤其是管弦乐作品),因此,只有加强音乐素养,善于吸收各种音乐“营养”,才能不囿于狭小的圈子,真正弹好即兴伴奏。 本练习册之所以称之为“练习册”,即是为了突出“练习”这一掌握即兴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