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史料的记载分析,胡琴的前身可能是唐代出现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中的奚琴。奚、嵇同音通假,当时亦写作嵇琴,是用竹片在两弦之间擦弦而发音的,其形制(琴杆、琴筒)均比现在的二胡短小,没有千斤。宋代,嵇琴演奏已具有的水平和艺术表现力。与此同时,在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中已出现了用马尾弓拉奏的马尾胡琴。元代,蒙古族在祭祀、军队里面已普遍地使用胡琴,敦煌榆林窟第十窟中的元代飞天,已有手持胡琴的图像。从明代《麟堂秋宴图》卷中所使用的胡琴来看,当时的胡琴已经是卷颈龙首、马尾琴弓夹于二弦中拉奏,有了千斤,与今天的二胡形制已很相似了。
《现代二胡作品详解》收入了常用的八首二胡现代作品,都是在教学、演奏、比赛、考试中使用频率高的曲目。《现代二胡作品详解》中每首作品包含了二胡演奏谱、演奏详解、钢琴伴奏谱和示范演奏等四个部分,我们还对二胡谱的弓指法进行了修订,使之科学、便利、有效、规范,是所有学习、演奏现代作品的二胡爱好者的指导用书。
本书共收录了二胡独奏曲精品34首,分为“传统篇”、“传承篇”、“现代篇”、“移植篇”四个部分
京胡教授吴炳璋先生的专著《京胡演奏与教学研究》终于出版了。早在酝酿此书出版之初,吴先生即命我为其大作写序。笔者曾以晚辈后学难当此任为由辞谢再三,无奈先生不改初衷。笔者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在此为吴先生大作的出版打一通开场锣鼓。吴炳璋先生曾任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首任系主任,是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资格最老、教学生最多、也最有名气的京胡教授。其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教学成就在京剧界有目共睹,在京剧器乐行内有口皆碑。由于吴先生在教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曾于2004年专门为其举办过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记得那天京内外众多琴师和有关专家在中国戏曲学院济济一堂,上午探讨和总结吴先生的教学经验,下午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现吴先生的教学成果。吴先生也精神矍铄地操琴登台演奏,赢得台下一阵阵叫好声。
本书是二胡独奏流行曲集第二集,采用了简谱二胡指法歌词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初学者演奏的方便性。书中精选了中外名曲138首,包括《流行金曲》《经典老歌》《影视金曲》《传统名曲》《动画歌曲》等单元。作者进行了精心编配,把每一首曲目进行了很大限度的简化,并配有示范演奏光盘,这样初学者才能短时间内上手弹曲目。
《弓弦舞·二胡重奏曲集》包括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主要包括良宵、阿拉木汗、轻舞飞扬、小品三首、阿里山的姑娘、晨歌、嬉戏、回忆、一步之遥、如梦令、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壹乐章、采红菱、脸谱、弓弦舞、流浪者之歌。
本书将时下流行的通俗歌曲以及外的经典名曲汇编成曲集,以满足广大二胡爱好者的新的演奏需求,扩大了二胡曲目的演奏范围,为二胡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曲目。全书共121首曲目。本书的难度较低,专为二胡初学者及中级演奏者量身定制,只要掌握了二胡的一些基本演奏技法,就可以开始使用。其中大部分曲谱的难度特别适合二、三级(业余考级)左右水平的初学者。本书附赠73首伴奏音乐的mp3光盘,为二胡的演奏带来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