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掌握地道的手风琴风格吗?你想使你的琴声更动听吗?你想使你的演奏更有章法吗?请选择“再现悠扬一通俗手风琴曲集”让音乐飞扬,让快乐张扬。
《琴史初编》以朝代为序,从先秦至现代整体展现了我国琴史的嬗变轨迹。它从历代琴曲、琴人、琴论等方面,介绍了古琴艺术的源流、琴家的生平和造诣、各种琴派的师承关系,以及主要琴曲的内容、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书中还附有近代名家的照片和保存至今的古琴及其文献的图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套书是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配套教材。版的教材已使用十年,在考级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修订后的曲集根据循序渐进及曲目选择的广泛性和实用性等原则,结合琵琶的演奏特点,共分十级,一至四级为初级程度,五至七级为中级程度,八至十级为高级程度。曲目编排循序渐进,内容丰富多样,各级又分练习曲和乐曲,供考级者选用。
中央音乐学院的业余长笛考级从1995年至今已走过了十年,对于长笛演奏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相关大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广大业余长笛演奏者、家长及专业人士的好评与肯家,有些人还对内部印刷的考级教材的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次正式出版的长笛考级教程,根据十年来的考级实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过去的长笛考级教程做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一、增加了部分交响乐片段。二、练习曲由原来的每级的3-5课增加至每级8课,且多选用的旋律性的练习曲,也注重选用了一些现代练习曲,并增加了五声音阶练习曲。三、乐曲由原来的每级3-4首增加至6首,并着重增加了巴罗克时期和近现代作品。这样就基本上涵盖了各个不同的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供选择的面就更大了。学习长笛演奏为的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跟名师学阮:学阮三十课》由基础知识、学阮三十课和经典阮曲三部分组成。“学阮三十课”是按照技术难度和技巧分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的,适用于初学者,并使其能掌握基本阮演奏技术和各种演奏技巧。其中每一讲是由演奏技巧简介、练习曲、乐曲三部分组成,尽量融它们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考虑到不少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阮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与演奏有关的知识,为此,书中为他们的老师撰写了“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文字参考。考虑到基础练习的重要性,教材汇集了大量的练习曲供学习者使用。
《笛子高级练习曲选》是《笛子练习曲选》的续篇,虽名曰《笛子高级练习曲选》,但仍考虑广大读者中不同技术层次的需要,体现在(所选)练习曲的创作、改编中的难度亦有不同,同时还移植、选编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难度有别的中外名曲(或片断)。按独奏、重奏分编,以便于选用。
《扬琴演奏基础教程(考级辅导用书)》编写详尽、系统,共分三章:章,扬琴的基本知识;第二章,扬琴的演奏方法;第三章,技巧练习与乐曲演奏。在编排上作者采用了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每章结合扬琴演奏的各种技巧、技法,配有大量注释性的图片,突出了教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首次出版的《徐振民管弦乐作品选》,是中央音乐学院徐振民教授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五部管弦乐作品,是这位作曲家的创作进入成熟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志。这五部作品全部都是我国历年来全国性交响音乐评奖中的获奖作品,而其中的音诗《枫桥夜泊》曾两次获奖,并于1993年“单乐章管弦乐征集比赛”中获得最高奖。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公演时获得一致的好评,成为近年来我国交响音乐创作领域中很有影响的、出类拔萃的作品。
《舒曼第二交响曲(C大调 Op.61)》为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之一,共介绍四部分内容,分别为:Sostenuto assai/Allegro ma non troppo,Scherzo.Allegro vivace,Adagio espressivo,Allegro molto vivace等。
在《扬琴演奏实用教程(高等师范院校适用)》中,作者对扬琴的演奏技法:弹、轮、顿、拨、滑、颤、压、抓以及二声部的技法均安排了实用而简明的练习,并对各种技法的训练方法、演奏理论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在学习各种演奏技法的顺序方面,则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训练的教学原则,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科学地安排,逻辑性清晰,阶段练习难点分散,使学生易于掌握。
中国古典乐器精品教程,古琴爱好者的自学指导。古琴师习授琴艺,书 DVD立体教学,轻松入门快速掌握。
这套《曲集》中有两首作品须略加说明。 一首是《欢欣的日子》(op.2b)。它原名为《翻身的日子》(op.2a),1953年为电影配乐而作,是作者早期中被收入的乐队作品。2005年作者将之改编为西洋管弦乐版本,尽可能保持最初的风貌,只是在和声与配器方面略为加工,并把标题改为《欢欣的日子》,使之符合音乐的特性。1953年的原谱则作为“附录”发表,从中可以了解作者创作起步时期的状态。 另一首是《南海渔歌》组曲。它原先是1965年为民族舞剧《南海长城》而写的音乐。在2003年开始改编,旋律保持原貌,其他方面大胆突破。些作品的编号仍编属于1960年,而在乐队技法上则属于创作晚期,可说是中期和晚期的“混合体”,此为一特例。